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比杨树纯林腐殖质含量增加2.35%,土壤容重减少0.14g/cm3,相对湿度夏冬两季分别高4%和8%,饱和持水量增加17927.8kg/hm2。形成了提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配置使根系分布更均匀、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水分、养分,同时为杨树倒茬更新创造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2.
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比杨树纯林腐殖质含量增加2.35%,土壤容重减少0.14g/cm^3,相对湿度夏冬两季分别高4%和8%,饱和持水量增加17927.8kg/hm^2。形成了提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配置使根系分布更均匀、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水分、养分,同时为杨树倒茬更新创造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3.
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质草原风蚀破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人工林和林下草本层、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采取不同治理措施9年后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不同治理措施下,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良好,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在不同模式下,林下草本层发育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模式下,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较高。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下草本种类少,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低。杨树+沙棘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草本群落中赖草、冰草占优势。沙棘和杨柴林下草本层以沙蓬、黄蒿、雾冰藜等1、2年生沙生植物为主;杨树+沙棘混交林和沙棘纯林林下枯落物较多,其次为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和杨柴人工林,其他模式下还没有积累枯落物;樟子松+山杏、杨树+沙棘混交林、樟子松林0~40 cm土壤含水率维持在4%~8%之间。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柠条锦鸡儿和沙棘人工林下土壤含水率均低于3%,而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1984年至1988年期间,我们对建平县境内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和杨树混交林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杨树混交不仅能加快杨树的生长,减少病虫害,改变杨树“小老  相似文献   

5.
白山市自1988年开始, 植苗营造水曲柳混交林1 333 hm2。目前树木长势良好,现已郁闭成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 以上,生长迅速。可在东部及中东部山区大力发展,特别是应作为参后还林地、林参间作地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根蘖性强,有根瘤且具有固氮作用。沙棘作为杨树混交林中的伴生树种,具有以下优点:1 能明显地促进杨树的生长沙棘具有固氮作用,3a生的沙棘667m2根瘤量可达19kg,5a生增至24kg,据推测,667m25a生沙棘可固氮12kg,相当于25kg尿素的含氮量。所以能促进杨树的生长。通过对1979年在立地条件相同情况下的杨沙混交林与杨树纯林的对比试验中得出:杨沙混交林中杨树的高生长是杨树纯林中杨树高生长的1.1倍,杨沙混交林中杨树的胸径是杨树纯林中杨树胸径的1.3倍(以上数字是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出的)。2 能…  相似文献   

7.
沙棘促进杨树生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铁军  李晓华 《沙棘》1997,10(4):18-21
通过对杨树沙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根系分布状态,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沙棘固氮供氮效果的调查、测试与分析,阐明了沙棘促进杨树生长的机制,由于沙棘的固氮供氮作用,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致使杨树的生长速度加快,沙棘与杨树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体系。  相似文献   

8.
曹芹 《山西林业》2010,(5):19-20
介绍了营造混交林的好处,总结了五台山林区营造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落叶松)、柠条(沙棘)混交林,刺槐、柠条混交林和山桃(山杏)、柠条混交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赤松纯林更新为油松麻栎混交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相结合,播种和植苗造林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赤松纯林更新为以油松为优势树种的油松、麻栎单层混交林。更新后的混交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05%,是油松纯林的1.92倍;林地生产力有明显提高,混交林油松的平均树高和直径分别是纯林的1.24和1.15倍,混交林林木蓄积量是油松纯林的1.65倍。  相似文献   

10.
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国有敖汉旗陈家洼子林场始建于1954年,总经营面积3.7万亩。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场几任场长、几代职工,无怨无悔,植树造林,共营造防风固沙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4.6%。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只造不管为抚育7年,加快了新造林木的成材速度。因地制宜对新造林的树种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了山杏经济林比重.并辅以踏郎、沙棘、樟子松等,实行混交造林,改变了过去杨树“一统天下”的局面,既可抵御风沙,又可有效调节土壤水分、抵御病虫害危害。如今,陈家洼子林场的乔灌和针阔混交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成为敖汉旗乃至“三北”地区造林的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1.
1基本情况辽宁省是以杨树为主造林的省份。随着经济的发展,杨树造林面积逐年扩大。全省现有杨树面积43万hm2,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3.1%,特别在我省的“三北”防护林、2772工程林、项目造林、四旁绿化和林网的造林中杨树面积占90.2%。目前光肩星天牛的...  相似文献   

12.
马德彪  李兆平 《沙棘》2004,17(3):29-30
经过5年的造林试验,对沙棘油松混交林与纯林作了比较,通过试验分析了混交林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水土保持效能;还提出了营造混交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季以来,赤峰地区连续七个月无雨雪,旱情十分严重。不少地方,今春非灌溉的新造林成活无望,甚至一些栽植四、五年的油松幼林和杨树小老树也被旱死,在这样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赤峰市郊区孤山子大队今春造的油松林成活植株达80%以上。孤山子大队位于赤峰市郊区西北部,造林地大部分是梁坡地。今春大队共造林2767亩,其中油松1769亩,油松与沙棘或锦鸡儿混交林795亩,在滩地营造杨树153亩。在大旱的威胁面前,他们采取了抗旱造林措施,即提前两年大坑整地。大坑规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文摘     
水瓶扦插杨条造林新技术水瓶扦插杨条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省工、省时、省水,而且造林费用低,是干旱缺水的沙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山区、丘陵区造林的一项创新技术。1986年吉林省洮南市林业局在四海林场采用此法栽植杨树(品种为小×黑杂交杨)萌条30株,当年成活率100%。初植密度1-0m×1-5m,现保留密度2m×3m。1998年调查,平均胸径18cm,树高16m;而1981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仅78%(初植密度1m×3m,现保留密度3m×3m),平均胸径12cm,平均树高12m。前者与后者比较,仅造…  相似文献   

15.
1973年以来.铁岭地区由各地引进160个杨树新品种,建立了对比试验林,从中评选出美×五59杨,表现出极大的速生性。该杨树适应性强、材质优良、耐寒冷,只要造林得法,集约经营,16年生每公顷可生产木材200m ̄3,材积生长超过对照种加杨30%~178%,超过I-214杨一倍。采用1年生根造林.是该品种的关键造林技术。该杨树不但适合铁岭地区的自然条件,也可在相同条件的外省市引种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6.
张建德 《沙棘》2003,16(2):13-14
在干旱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甘肃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杨树沙棘混交林,能显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杨树旺盛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加快林业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7.
辽宁大凌河河滩地生态修复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纯林、杨树-沙棘混交林、紫花苜蓿草地为对象,对大凌河河滩地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林地的土壤年风蚀量仅为0.21 kg·m~(-2),杨树-沙棘混交林林地为0.25 kg·m~(-2),紫花苜蓿草地为0.30 kg·m~(-2),而对照河滩耕地高达1.69 kg·m~(-2)。3种试验地的土壤年风蚀量均值分别较对照减少了1.48 kg·m~(-2)、1.44 kg·m~(-2)、1.39 kg·m~(-2)。植物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杨树混交林的优势,常用混交树种的特性及其混交造林技术,为杨树人工造林及低效林分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林业》2006,(7):47-47
2005年底,赤峰市林业对外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对敖汉旗实施的“碳汇”国际合作“中国东北部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春季营造的2万亩杨树、踏郎混交林合格率为100%。同时,对秋季完成的2.5万亩造林项目进行实测,结果显录造林地块、模式、树种均符合项目设计要求,至此,该项目已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相似文献   

20.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