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淳安县南賦乡支建农业社社員姜梅生,創造了一架木制脚踏横桶茶叶揉捻机,經过春茶季生产实踐証明有三大优点:首先是大大节省劳力,足踏横桶揉捻机容量大,效率高,每桶可揉80—100斤青叶,每次只需20分撞左右,比單桶手推揉捻机提高效率4倍;其次,提高茶叶品質:橫桶揉捻机的兩块揉盤反相轉动,茶叶翻动均匀,因而条索紧結,質量一致,今年該社春茶价格比去年提高17.13%;第三,降低成本:采用新式工具后能够达到集中制茶,从而使工具燃料及人工等大大节省。脚踏横桶揉捻机的構造:將直桶改成横桶,桶  相似文献   

2.
盛产工夫红茶的东至县,几年来茶园包产到户的实践表明,这一重大改革,对于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85年表现的尤为突出,85年产茶45000担,占全区茶叶产量的44.1%,茶农收入858万元,比七八增产37.3%,增值95.3%。  相似文献   

3.
第二商业部茶业局、湖北省商业厅茶叶处、恩施專署商业局茶叶采購批发站、农具厂等單位,于1958年5月組成“紅茶初制机器試制小組”,試制成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篩分机、万能干燥机等整套紅茶初制机械,机械質料为木、竹、铁混合結構,适合于农村制茶应用,經过夏季季节,試驗效果良好。現簡要介紹上述四个机种的生产效率和結構如下,供有关生产單位机制紅茶选用工具上和进一步研究制茶机械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杀青破碎率,揉捻成条率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谊 《茶业通报》1999,21(3):29-29
盘溪是缙云县的重点产茶区,据今年6月份的茶机普查资料统计表明,全区共有茶机186台,其中六、七十年代98台,占52.7%,使用工龄在20a以上的占35.8%。由此可见,我区的茶机已趋于老化状态,有些已残缺不全,精密度差,而且型号混杂,致使近年来我区初制毛茶质量连年下降,次、劣质茶不断增加。为此,今年春茶期间我们对新老茶机初制加工的茶叶品质进行对比测定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 对比试验材料、方法、时间及地点:试验1.1992年安装武义ZS228~22.2型(代号A)及1976年安装碧湖80型(代…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我场从外地引进仿LTP锤击机、仿CTC齿辊机、芙蓉705转子机,采用LTP+CTC+705新工艺,试制红碎茶340担,一九八五年生产3200担,样茶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上海茶叶进出口分公司、安徽省茶叶公司、安农、皖南农学院、浙农大茶叶系等单位审评,符合四套样规格,品质尚好。现已与省茶叶公司等外贸单位签订了合同。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1981年全区生产干茶37万担,农村社队产量占97%。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社队初制茶叶机械化水平,十分重要。当前,社队初制茶厂在机械上存在着茶机型号繁杂,性能落后,产量与机械加工能力不相配套,能源消耗大;在制茶方法上存在着制茶工艺不一,操作规程混乱,因而造成制茶质量下降,松、扁、碎现象严重,香低味淡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旧设备适当选用新机具为基础,并以提高社队茶厂的经济效果为目标,研制了《炒青绿茶初制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是个山区,盛产茶叶,1959年,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力动力资源,大搞制茶机械化。 1959年是茶叶史上特大跃进的一年。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茶叶产量达到了78916担,比1958年增长43.5%,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374%,平  相似文献   

8.
徽州是我省的重点茶区,年产量占全省将近一半。区内名茶种类繁多,驰名中外。境内七县一市均产茶叶,除旌德、绩溪两县外,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一九八三年,歙县年产干茶18.4万担,是全国产叶最多的县,休宁县7.1万担,祁门是5.6万担,石台县2.9万余担。茶叶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六分之一,占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占外贸出口总值  相似文献   

9.
一、浙江制茶工业的概况浙江是我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叶最高的年产量(1933年)有491,220担,其中外銷茶約占总产量的60%左右。在抗日战爭中,茶区受到严重破坏;抗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对茶农进行层层剝削,以致茶园荒蕪,至1949年解放初期,浙江茶叶产量仅143,000担左右。在茶叶加工精制方面,据1939年調查資料,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 (一)全区茶叶生产及初制机具使用情况:徽州地区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茶区,茶叶历来是该区的传统和“拳头”产品,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1983年,全区茶叶收购总值占全区农业总值的17%;精茶加工总值占全区工业总值的25%;出口总值占全区外贸出口总值的65%;茶叶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3%。而绿茶、特别是炒青绿茶1983年,占茶叶总收购量的77%;其中歙县和休宁两县的绿茶产量分别列全区第一、第二位;茶叶年产量占全国首位的歙县,产品则全部为绿茶。  相似文献   

11.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茶园面积达54万亩,采摘面积34万亩,茶叶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四十多;全区十一个县普遍产茶,有九个万担县。茶叶是我区的“拳头”商品,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加强领导下,茶叶生产有着很大发展,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更加快了茶叶发展的步伐,茶园面积从七六年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54万亩,茶叶收购量从七六年14.7万担,增加到21万担,平均年增长7.1%,并且七九年至八一年三年时间内全区发展高标准茶园达十五万亩。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从1950年列1960年茶叶平均每年递增7.6%;1960年至1970年平均每年递增5.6%(由于1958年茶园受到破坏,影响了这一期间茶叶增长的速度);1970年至1980年平均每年递增6.2%;近三年平均每年递增11.1%。1982年产茶794万担,是1950年的6.1倍。  相似文献   

13.
我县茶叶生产,一九八一年产量达到一万七千四百二十一担,比历史最高产量四千六百三十四担(即1936年)增长二点八八倍。一九八二年春茶一季,全县生产干茶10768担,其中收购量9268.71担,平均每担价154.70元,投放金额141万元(不包括减税加价14.8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茶叶国际市场销大于产,缺口较大,价格一涨再涨,总库存量在减少。1983年世界茶叶总产4000万担左右,贸易量为2300多万担,缺口170多万担。贸易中红茶3157万担,占总贸易量的95.6%(其中包括工夫红茶)、绿茶140万担,占4.23%、其他茶类6万担,占0.18%。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销红碎茶。1983年销量占贸易总量94.9%。世界红碎茶的产销状况是:1980年以前产大于销,1978年产大于销190万担左右,造成茶叶价格下趴,使一些茶叶生产国亏损。为了保证茶叶生产国的利益,生产国采取了一致行动。如,为了保证茶叶价格的稳定,制订了出口分配额,限制出口。成立了国际茶叶宣传委员会,加强了茶叶的宣传,从而使茶叶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10年内增长了400%,沙特  相似文献   

15.
建瓯县是闽北青茶主产区,现有茶园面积94000亩,年产干茶53000担。一九八三年全县毛茶收购平均担价132元,扣除实际担茶成本94元外,每个劳动日报酬仅2.60元,茶农反映:“茶价低,工钱少,搞茶不如果树好”。一九八四年由县茶叶公司、南雅乡政府、南雅茶叶站、太平大队、建瓯茶厂和安溪县大龙格大队等,成立了提高青茶品质试验小组,制订了试验方案,开展大批量闽北传统制法和小批量闽南制法试验。自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十日止,历时十四天整,总产水仙青毛茶237担,产品交当地茶叶站常规收购。总值达44082元。平均担价186元,比去年同期的  相似文献   

16.
东阳县茶山区古光乡茶叶初制厂,在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响应上級提出的“大抓碎紅茶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号召,在农技站的直接指导下,群众积极鑽研,終于試制成功六筒畜力揉捻机,比过去推广的單筒双筒式揉捻机,又进了一大步,它有很多特点,是过去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不侭可以用畜力帶动,还可用电力等其他动力帶动,效率將提高几十倍。这一敢想敢干的創造获得成功、充分說明破除迷信、政治挂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从八○年调整茶叶生产政策、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茶农生产积极性。近几年我县茶叶产量每年以15%左右的幅度递增,收购计划连年超额完成,八二年收购实绩达40943担,是历史上的最好水平。收购站点和评茶员分别从七四年十六个和十六人,到八二年已增加到三十个收购站点和三十三名评茶员。评茶人员已形成三个梯队:五十年代评茶员多已古稀高龄,除退休外,坚持工作者为数很少;六十年代评茶员是目前收购工作的主力军;七十年代的评茶员(包括实习评茶员)已挑起了评茶的重担和  相似文献   

18.
嵊县回山人民公社金家生产队连续4年被评为茶叶生产先进单位。该队年产量从1955年的53担至1959年增长到201.29担,产值从3604元增加到14372.86元,产量与产值都增长3倍以上,而茶园面积却从54亩调整为50亩。1959年的增产幅度,在1958年增产153.7%的基础上,又增产10.7%,产值增加35.27%,亩产达到402.6斤,尤以春、夏茶增产更为显著。春茶在1958年大采秋、冬茶产量超春茶2倍的基础上,1959  相似文献   

19.
本区属岳西县重点产茶区之一,地处皖西大别山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1983年全区生产干茶2,175担,占全县总产的19.13%。茶叶是商品,在我国茶叶出现暂时滞销的情况下,调研剖析茶叶的消费状况,市场潜力,进而搞好产、供、销,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大别山老茶区这方面的信息,最近,笔者对所在的主薄区群众饮茶情况、消费水平,作了一个粗浅的调查。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四川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年产茶由解放前夕的9万担增加到1979年的60万担,增长近六倍。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三年,增长速度更快,品质普遍提高,保证了边销茶的需要,改善了内销茶的供应,增大了外贸出口,展现了我省茶叶生产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