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育种技术成果保护方面,商业秘密与植物新品种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两者在保护客体、保护方式等方面截然不同,但在保护效果上不分伯仲,共同构建了作物育种成果法律保护体系。本研究通过对‘万糯2000’玉米杂交种技术秘密侵权纠纷真实案例的剖析,分析玉米杂交种亲本是否受商业秘密保护以及科研豁免在侵权免责中的适用,并通过比较商业秘密与植物新品种权的区别,提出种子企业利用商业秘密以此来保护育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万志前  胡皖婷 《种子》2023,(7):151-156
以搏盛种业公司与华穗种业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为例,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重点剖析了在杂交种获得品种权保护的情况下,作为育种材料的亲本是否属于技术信息以及是否满足秘密性、价值性和采取保密措施的条件而获得商业秘密保护,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认定以及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等问题。本案所引起的杂交种或亲本的品种权保护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在杂交种获得品种权保护的情况下,杂交种的亲本不宜获得商业秘密保护,防止变相延长杂交种品种权的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的六种秘密,即"六种信息"(自主创新信息、自主技术改造信息、自主品牌战略信息、自主创新产品规划信息、自主生产经营信息、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为了保护和维护农药企业商业秘密的"六种信息",本文提出六种保密对策,即设立六道"防火墙":一是明确重点商业秘密的具体范畴;二是确定接触商业秘密的相关人员并对其规范管理;三是采取行之有效的保密措施;四是提高企业创新力与竞争力;五是外部环境的完善;六是以现有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作武器保护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中国种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详细剖析了与种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类别、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种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最后对国内种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辛景树 《种子科技》2003,21(5):253-255
实施种子质量监督管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可以达到规范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净化种子市场,保护用种农民合法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种子企业特别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是现代种业产业体系的骨干,是植物新品种培育和保护的主体力量。然而,种子企业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仍存在着内在原因和外部环境的问题,影响或制约了种子企业新品种保护的发展。本文从现有法律制度设计、行政管理机制及企业自身认识方面阐述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0,(2):6-6
为做大做强我国种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守法企业权益,农业部确定今年为种子执法年,以严格执法为突破口,坚决清理一批不合格种子企业许可证,坚决查处一批制售假劣种子的种子案件,坚决退出一批不适宜生产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何勇  罗敏 《中国种业》2007,(12):16-17
种子企业要在种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积极加快科研开发的步伐,全面启动品种创新,培育出更有竞争力的农作物新品种,才能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对获得的植物新品种还应该认真加强保护,这样既保障了企业的应有权益,也激励了农业技术持续创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发挥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种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非常迫切。本文介绍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范围及其特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意义,提出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深入分析了种子行业体制改革后种子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科研育种能力出发,分析了企业科研现状,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现状,介绍了发达国家种业科研体制。对今后种子企业开发新品种提出四点建议: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种子管理部门要建立企业科研进入通道;种子企业要自主办科研;对新品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