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宁市烟蚜其天敌—蚜茧蜂的发生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宁全年种有烟苗的条件下,烟蚜种群数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月上旬至3月下旬和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烟蚜重要寄生性天敌,其种群年内也出现两个高峰期,且均分别在烟委生峰期之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5点调查法,对江西省南昌市烟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烟蚜在烟草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初。第2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末至7月初,且蚜量雨后显著降低,雨后高温则又明显增加。烟青虫和斑须蝽在5月初开始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烟青虫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末至6月初,斑须蝽虫量高峰期则在6月中旬。烟田内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蜘蛛类、瓢虫和草蛉。天敌与烟蚜、烟青虫具一定的虫量跟随关系,其中烟蚜茧蜂和草蛉分别在烟草生长前后期与烟蚜跟随关系明显,蜘蛛则在烟青虫发生后与其跟随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麦田蚜茧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麦田蚜茧蜂共有5种,以燕麦蚜茧峰、烟蚜茧蜂为优势种;重寄生蜂有三种,以黄足分盾细蜂为优势种。蚜茧蜂4月中、下旬进入麦田,5月中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蚜茧蜂种群数量主要受寄主—蚜虫密度和4~5月的雨量,相对湿度的影响。麦田蚜茧蜂对麦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寄生率最高可达40%以上。解决好重寄生和跟随现象的问题,可提高好苗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萝卜苗作桃蚜植物寄生主繁殖烟蚜茧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萝卜苗作桃蚜寄主植物繁殖烟蚜茧蜂的技术。结果表明,在温度20-25℃、湿度75%的条件下,桃蚜的繁殖速度最快,10d内即可获得大量的桃蚜。用不同虫龄的蚜虫接蜂,蚜龄越低寄生率越高;在不同温中,25℃下寄生率最高。桃蚜的密度能影响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密度在100-200头时接蜂1对(雌:雄),寄生率最高,可达80%。经连续10代分别在不同蚜龄时繁峰,虽然寄生率均随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对低蚜龄时开始寄生的蚜茧蜂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其寄生率仍较其它蚜龄为高。在繁蜂室内用萝卜苗饲养桃蚜繁殖烟蚜茧蜂取得满意的结果。该技术设备简单,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量的烟蚜茧峰,供防治桃蚜之用。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繁蚜,继而繁育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潜力,促进烟蚜茧蜂扩繁,从烟田采集供试烟蚜与烟蚜茧蜂,比较了烟草、萝卜、油菜和小白菜共4种常用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和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结果显示:(1)烟草和萝卜的单株繁蚜速率较快、繁蚜量大,表明两者的繁蚜能力强于小白菜和油菜;(2)4种寄主植物上的僵蚜羽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烟蚜茧蜂对烟草和萝卜繁育烟蚜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小白菜和油菜,表明在烟草和萝卜上繁蜂能力强于油菜和小白菜;(3)烟草上繁育的子代蜂寿命及其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大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繁育的寄生蜂的相应参数,表明烟草上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营养状态优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得到的烟蚜茧蜂。总体而言,烟草的繁蚜-繁蜂能力和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均强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更适用于烟蚜茧蜂扩繁;萝卜上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不及烟草,但明显优于小白菜和油菜,可作为一种烟蚜茧蜂繁育的替代寄主植物,用于提纯、复壮烟蚜和烟蚜茧蜂。  相似文献   

6.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连续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出现了种群退化现象,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生产瓶颈。为探索烟蚜茧蜂的种群衰退程度与饲养代数间的关系,分析归纳种群退化的特征规律,在室内续代饲养的条件下,测定了烟蚜茧蜂不同代数的单雌僵蚜量、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成虫胫节长度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从F1代到F12代,烟蚜茧蜂单雌僵蚜量下降了67.22%,羽化率下降了31.91%,雌性比上升了33.32%,成蜂寿命下降了53.85%,雌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17.67%,雄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28.74%,在F7~F9代各项特征衰退显著。试验证实在室内扩繁烟蚜茧蜂到第7代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7.
临清市燕麦蚜茧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清市麦田蚜虫调查中,发现有5种蚜茧蜂: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uenae Haliday),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阿维蚜茧蜂(A.ervi Haliday),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以及蚜外茧蜂属的一种Prabn sp.。其中燕麦蚜茧蜂占80%,是寄生麦蚜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一种高效、操作简便和成本较低的烟蚜茧蜂饲养技术,本试验对比了常规繁蜂法和稀释繁蜂法对烟蚜茧蜂的扩繁数量。结果表明,接蚜后第25 d,稀释繁蜂法单株饲养烟蚜茧蜂最大量为245.5头,常规繁蜂法最大饲养量为182.2头,前者比后者扩繁数量高34.7%。结果说明采用稀释繁蜂法扩繁烟蚜茧蜂可以获得较好的繁殖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5~1986年,在杭州东郊系统调查了13块地5种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寄生性天敌和被寄生率。共发现原寄生蜂两种,即菜小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前者寄生于桃蚜和萝卜蚜,后者仅寄生于桃蚜,寄生率大多在0~3%,很少超过10%,在蚜虫数量上升阶段寄生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只有在蚜虫数量迅速下降阶段才明显上升,故蚜虫数量变化受寄生蜂影响不大。共发现重寄生蜂5种,重寄生率平均约为50%,高时接近100%。表明重寄生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蚜茧蜂对蚜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0.
农药对烟蚜茧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杀蚜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烟蚜茧蜂的成蜂和僵蚜体内该蜂的毒杀作用进行了研究。对烟蚜茧蜂成蜂测定的结果,其毒性顺序为:溴氰菊酯>功夫菊酯>氧化乐果>来福灵>杀灭菊酯。在田间实际用药浓度下,来福灵对成蜂影响最小,但喷药后24小时接蜂,48小时后,其存活率亦仅40%。而对僵蚜中的蚜茧蜂均影响较小。其中氧化乐果羽化率达96.6%,杀灭菊酯、来福灵和溴氰菊酯达60.0~66.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4种主要捕食性瓢虫对烟蚜的控制效能及其与优势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效能和异色瓢虫与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结果表明,4种瓢虫捕食烟蚜后均能正常完成发育,发育历期分别为异色瓢虫(17.11 d)七星瓢虫(16.25 d)六斑月瓢虫(13.69 d)龟纹瓢虫(12.73 d),其中异色瓢虫的4龄幼虫期最长,达4.15 d,显著高于其他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完成生长发育对烟蚜的总捕食量分别为687.0、635.6、359.2和253.2头,各瓢虫间差异显著。在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的共存系统中,增加异色瓢虫的数量,异色瓢虫和烟蚜茧蜂对烟蚜的个体控制数量均会降低;增加烟蚜茧蜂的数量,显著降低了种内的个体寄生量,但对异色瓢虫的控蚜作用无明显影响。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天敌昆虫组合控制烟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生活力、体型、体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烟蚜茧蜂种群的生命力,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生产瓶颈。在实验室前期的烟蚜茧蜂退化试验中,我们发现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在第7代后种群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为探索烟蚜茧蜂的复壮技术,对烟蚜茧蜂退化种群进行了饲喂清水、蔗糖、蜂蜜、葡萄糖的营养复壮和引入福建、云南、河北野生种群的杂交复壮,测定了烟蚜茧蜂复壮后的寄生力、羽化率、成虫寿命、体型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复壮对烟蚜茧蜂的寿命、寄生力有一定的复壮效果,其中10%蜂蜜水的复壮效果最好,但是均大幅低于杂交复壮效果;杂交复壮对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羽化率、成虫寿命、体型均有显著的复壮效果,其中引入野生种群的雌蜂比引入野生种群的雄蜂的复壮效果好,引入云南地区的野生种群比引入福建、河北的野生种群的复壮效果好,引入云南野生种群雌蜂连续杂交两代后,寄生力能恢复到退化种群F0代的88.21%,之后连续扩繁两代,寄生力均能够保持在复壮后水平。试验证实河北地区的烟蚜茧蜂在室内扩繁退化后,引入云南地区的野生雌蜂连续杂交两代,能够有效地对退化种群进行复壮。  相似文献   

13.
烟田6种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的安全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虫法测定了6种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烟蚜茧蜂成蜂有明显的触杀毒力,噻虫嗪和吡虫啉显著降低了烟蚜茧蜂的羽化率,且这3种杀虫剂处理僵蚜后可导致羽化出的成蜂双翅畸形; 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对烟蚜茧蜂成蜂和僵蚜均相对安全,处理1 h后成蜂死亡率为0~5.56%,僵蚜羽化率达7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烟蚜综合防治时合理选用杀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蚜茧蜂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烟蚜茧蜂在沈阳以老熟幼虫在僵蚜内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窖藏白菜及萝卜上,在温室条件下无滞育现象。烟蚜茧蜂的发育有效积温为308.28日度,在沈阳一年约可完成11~12个世代。用萝卜饲养桃蚜繁殖烟蚜茧蜂方法简便,一株萝卜平均可获僵蚜1296头,最多3856头。烟好苗蜂的寄生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以20~23℃中获得僵蚜数最多,一头雌蜂可获僵蚜117~143头。烟蚜茧蜂子代的雌雄性比,在18~25℃中为1:0.73。烟蚜茧蜂的寄主桃蚜在13~30℃温度中均能繁殖,20~27℃中繁殖速度最快。在塑料大棚内释放烟蚜茧蜂防治辣椒及黄瓜上桃蚜效果显著,而在不释放的对照区则施用了6次农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7种不同的蔬菜作物作为寄主繁育烟蚜,筛选烟蚜替代寄主的最适作物。并测定了不同蔬菜作物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结果表明:白萝卜蚜虫生长繁殖速度优于其它作物,且单株载蚜量最大;蚜茧蜂在白萝卜上的羽化率略高于其它蔬菜作物;7种蔬菜作物上繁殖的蚜茧蜂回接烟草后,羽化率无显著差异。白萝卜可作为烟草繁殖烟蚜的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降低桃蚜的为害,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17年来,云南省烟草系统相关单位致力于研究烟蚜茧蜂的繁殖与释放。本文阐述了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规模化繁殖与释放烟蚜茧蜂的技术要点,介绍了该项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包括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杀虫剂的使用成本、放蜂的成本、农民认可程度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明显,对生态环境改善及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还探讨了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两种蚜茧蜂日产卵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桃蚜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密度、接蜂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的日产卵量及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均对两种蚜茧蜂的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种蚜茧蜂的日产卵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27~32℃时,烟蚜茧蜂雌蜂活动频繁,羽化后第一天的产卵量多于低温(≤23℃)下的产卵量,从第二天起日产卵量下降,说明持续高温不利于雌蜂产卵。本研究认为:人工繁殖烟蚜茧峰时,温度为23℃,寄生蜂与寄主比为1:100的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烟蚜茧蜂对蚜虫选择性的数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夕 《植物保护》1990,16(Z1):18-19
本试验通过对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产卵选择性的研究,认为:(1)对于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和麦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烟蚜茧蜂喜欢产卵于麦长管蚜;(2)对于麦长管蚜的不同龄期,烟蚜茧蜂喜欢产卵于麦长管蚜的二—三龄若蚜。  相似文献   

20.
麦田蚜茧蜂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江 《植物保护》1985,11(2):50-50
从1978至1983年对麦田蚜茧蜂的保护利用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占78.2%、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占17.9%、阿维蚜茧蜂占1.3%、麦蚜茧蜂占2.1%。 1978年以来我市播种小麦面积累计221.95万亩,保护利用蚜茧蜂的面积161.38万亩,占麦田面积的72.7%。1978、79、81年的利用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1983年27.8万亩麦田全部利用,减少用药1—2遍,每亩节约农药费0.5—1元。增加了自然界天敌总数,减轻了环境污染。1981年5月中旬城关公社有些地块麦蚜发生较重,要求3天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