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本文以杉木人工林和落叶松天然林标准地数据为材料,应用D=aN~bP~cS~dH~e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从理论上证明,当同一树种的树高一定时,疏密度和株数相同,各地位指数(级)林分平均直径一致。为森林的抚育间伐,林分直径生长的预测、预报,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及森林调查设计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杉木实生人工林141块标准地林分郁闭度与疏密度材料,计算并分析了二者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笔者发现:相同林分郁闭度下的林分疏密度变异较大,杉木林最大达21.2%。因此,林分郁闭度不能表示,确切地说明或替代林分疏密度。林分郁闭度与疏密度相关性,按下述顺序提高:各标准地、各标准地单因子、双因子、多因子及标准地平均水平等。其相关系数明显提高,剩余标准离差显著降低。不论各标准地、各因子、诸因子或平均水平的林分郁闭度与疏密度的数量关系,绝大多数为非线性关系。因此,求解回归方程时,将自变量变换为线性,可取得更佳的拟合效果。尤以逐步回归更能提高相关性。如杉木林的相关系数达0.9428,为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林分疏密度是说明林木对空间的利用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也是换算林分立木蓄积量的指标。因此,林分疏密度的准确与否,对求解林分立木蓄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林分疏密度的一般测算方法是以现实林分平均树高之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总断面积与标准表中(疏密度1.0)相应平均树高之总断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分形数是否影响林分的疏密度,通过论证和计算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6.
7.
利用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采用偏度、峰度、直径变动系数、径阶株数分布及累积直径频率等指标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密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6~20a内,偏度先为负值,后由负值逐渐趋向于正值,表现为先右偏后左偏,偏度绝对值先变小后变大,任何时期,密度高的林分其偏度值越大,由负向正变化的时间越早;(2)峰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对于高密度的林分,低密度林分的峰度值更大,且不论低密度还是高密度,峰度值都趋向于0;(3)直径变动系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总体上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且前期逐渐减小,后期(郁闭后)缓慢增大,高密度林分的直径变动系数较低密度的大,也更早地呈增大趋势;(4)对于任一相同的株数累积频率范围.密度越高的林分所对应的直径区域中值越小;(5)林分径阶株数分布直观地说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9.
利用著名的生物各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建立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对南岭山地14 ̄20指数级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进行预估,合格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航片提供的信息,使调查方法配套,本文对航片数量化林分平均直径表达航行了研制,结果表明,所编表在研究地区适用。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豫西日本落叶松人工标准地为材料,用多元回归方法,求解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各地位指数级的郁闭度、密度株数级与林分平均直径的关系。该关系将为森林抚育间伐,林分直径生长量预测、预报.确定林分工艺成熟以及森林调查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及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178块标准地的平均木解析木资料,对林分年龄与平均木直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年龄与平均木直径之间存在着A=α+βlg(D)关系,且相关紧密。利用平均木直径估测林分年龄的方法对野外调查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科学研究》2002,15(1):66-75
  相似文献   

14.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试验共分2个部分.(1)造林密度试验,小区面积为600 m2,5个处理,即1 667株.hm-2(A)、3 333株.hm-2(B)、4~983株.hm-2(C)、6 633株.hm-2(D)、9967株.hm-2(E);(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0.5为标准进行间伐,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造林密度试验,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优势高9a、平均高6 a、平均胸径5 a,密度间差异已达显著性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递增,5~7 a,密度间差异显著,8~18a,只有A密度与E、D密度差异显著;枝下高随密度、年龄的增加而递增,12~a后,C、D、E密度间的差异很小;冠幅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9~10a后,各密度则随年龄增加而缓慢递减.(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同一指数级,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其优势高、平均高差异不明显;立木蓄积前者小于后者;总蓄积(立木蓄积+间伐蓄积)前者大于后者;同一指数级,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百分比,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指数级不同,而初植密度相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总蓄积百分比,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计测落叶松、油松、白桦林分疏密度一新方法。公式为:P=D_i~2/D_(1.0)~2(P-林分疏密度,Di-某林分现实平均胸径,D_(1.0)-该林分疏密度1.0之平均胸径)。经验证,精度高,且不需量测林分平均树高以及由此欠准而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林分平均胸径和株数推算亩蓄积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杉木标准地,实测标准地内每株树木胸径,查一元材积表求算亩蓄积量,并算出标准地的平均胸径和林木株数.选择林分平均胸径和株数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该模型经检验适用.调查取得杉木平均胸径和亩株数后,利用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即可推算亩蓄积量,在林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6种生长方程在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上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Richards等6种生长方程的数学解析性及其应用于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拟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应用此6种生长方程模拟了林分直径累积分布。发现在描述林分直径累积分布时,Richards方程绝大多数表现为Logistic型,Weibull方程的参数c均大于1,曲线存在拐点;除Mitscherlich式外,各生长方程的模拟精度均相当高,Richards、Weibull、Logistic、Gompertz、Mitscherlich、Kod等6种生长方程样本选优率依次降低;Richards、Logistic、Weibull、Gopertz、Korf及Mitscherlich等6种生长方程总体模拟精度依次降低;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变量指数函数方程的精度较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变量幂函数方程的精度高,且3参数方程的精度较2参数的高。  相似文献   

18.
19.
理论生长方程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理论生长方程在林分直径结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探寻影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性能好坏的内外机制,从而有所选择和鉴别地使用理论生长方程,本文从林分及方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年龄、立地、密度、间伐强度等因素对Richards等6种生长方程模拟精度影响不明显,而不同方程间的模拟精度差异极明显;林分直径累积分布曲线的拐点存在一个主要区间(0.4~0.6),生长方程拐点的取值情形与方程模拟精度的大小密切相关,方程最佳拟合曲线的有效拐点区间愈大、拐点精确度愈高,拐点有效性越大,则方程模拟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 方法 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 结果 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 9)、相对植距模型(0.979 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 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 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 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 8)。 结论 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 667~3 333 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 000~10 000 株·hm−2)的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