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定森林航测调查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调查因子与判读因子之间建立“可靠”的回归方程。本文介绍一种在相关变量诸回归方程中如何选择最优方程的方法,也就是择优选取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对各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主要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从而解决了无气象台(站)的偏远林区进行气象因子测定及造林地类型划分的困难。经过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精度很高,在乌兰察布盟地区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椒园内设样地进行分级调查,测定不同病级花椒黑胫病所对应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感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0.796 8+0.98x(R2=0.999 9)。依据回归方程及花椒生产实际情况,确定出花椒黑胫病的经济阈值为病情指数5.62,成灾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29.80;绝收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80.82。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采用SPOT5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后,森林土壤因子不能通过直接判读取得的问题,通过利用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和林业专业调查数据进行逐层分析研究,提出了在遥感调查中各小班森林土壤因子的自动提取方法。用该方法提取的因子与现地调查因子作对比验证,土壤亚类的一致率达到95%,土层厚度的一致率89%。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基于DEM的最大特征值法和标量平均法在小班坡向求算中存在误差大的问题,基于地形分析特点和矢量统计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小班坡向的矢量方法,并对比了该方法与前2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求算的小班坡向与森林资源调查规程的要求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对土壤水分因子影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宜川森林水文观测站10年长期定位监测资料,在对影响土壤水分的各单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土壤水分视作一个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土层深度水分含量(y)与蒸腾强度(x1)、林地蒸发量(x2)、降水量(x3)、地表径流深(x4)的回归方程y=A+Bx1+Cx2+Dx3+Ex4,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高,结果表明影响林地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是降水和林木蒸腾作用,其次为林地蒸发,影响最小的为地表径流。同时还对各因子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为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坡向内的人工油松林生长量的调查分析 ,得出不同的坡向对人工油松林生长影响较大 ;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得到影响油松林树高和材积生长的相关因子顺序为 :林龄、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年水面蒸发量、≥ 1 0°积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光照时数 ;分别建立了不同坡向的油松林树高、材积与林龄和年降水量、平均温度、水面蒸发总量等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在生产中可用于油松生长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8.
通过样方调查将福州沙滩公园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8种类型,应用生态学方法计算24个群落的特征值和群落三维绿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各群落特征值与群落三维绿量的关系,确定影响群落三维绿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群落乔木层平均冠高、优势种平均树高、乔木层平均胸径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是影响三维绿量的主要因子。另外,公园中的8种人工群落乔灌层结构不尽合理,层次不够明显,公园绿化的植物种类较单一,物种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木荷、马尾松天然林标准地资料,应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研究测树因子胸径、地径、树高、冠幅、枝下高之间的数量关系,筛选出的各测树因子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预估效果较理想,在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森林蓄积量的估测精度,选择多重相关性小的遥感因子组合,运用残差平方和法,对湖南省新化县曹家镇20个一类调查样地对应的SPOT5影像的9个遥感因子组合进行了多重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遥感因子FSP2外,其余因子对森林蓄积量的估测都有重要作用。通过方差扩大因子对各遥感因子的多重相关性诊断表明:剔除FSP2后,各遥感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森林可燃物载量的估测精度,应选择相关性小的遥感因子及地形因子组合。本文运用残差平方和法,在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部96.5km处的盘古林场设立样地,调查样地内可燃物载量实测因子,结合实测值对影响可燃物载量的遥感及地形因子的组合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遥感因子RVI、DVI、SARVI、TSAVI及地形因子ASPECT、DEM、SLOPE外,其余因子对森林可燃物载量的估测影响不大。通过方差扩大因子对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剔除SARVI及ASPECT后,各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松茸主要生态因子的调查报告:赤松的生长与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松茸主要生态因子的基础调查之一,现分别在松茸发生衰退、松茸发生旺盛和未发生松茸的三种林分类型的试验地中,对赤松的生长情况和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这一调查结果对摸清松茸的发生、生态条件以及为松茸制订增产技术措施都提供了依据,并具有重要的意义。1 试验地本调查在松茸发生衰退的筒江试验地设  相似文献   

13.
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的立地因子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调查内容,是实现科学培育、科学经营的基础。用传统的方法填写地貌、坡度及坡向等因子时,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很难保证调查的精度及要求。文章探讨了基于DEM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分区统计等功能获取坡度栅格数据和坡向栅格数据,最后将其坡度等级和坡向自动填入小班属性库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4.
生态因子对马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林地小班(简称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调查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是小班调查的重要内容,快速、准确地获取小班边界和地形因子,对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结合DEM的小班边界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和基于DEM的小班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我省各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因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导因子、次要因子并进行了排序。从量经角度分析了各的对种的生态学特性,并确定了各树种生态因子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56块标准地调查所得资料,研究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地表可燃物种类、数量分布规律及其与几种主要林分调查因子的相关性。地表可燃物依据1小时、10小时、100小时灌木的分类标准,利用多元线性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用林分调查因子估算可燃物负荷量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可燃物载量计算提供了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九棵树多边形样地调查方法来建立林分调查因子模型,利用固定翼无人机拍摄北京松山影像数据,处理并区划后,根据九棵树法多边形样地算法估测各林分调查因子,再通过随机抽取18块样地作为检测数据,人工野外根据传统每木检尺方法计算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以及林分蓄积量模型,然后通过经纬度、坡度、坡向、海拔等信息在影像中定位并利用九棵树法测得各林分因子调查数据,将测得数据与传统方法进行精度验证。经过精度分析,各林分调查因子相对误差介于8.80%~12.57%,相关系数介于0.624~0.927,满足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需求,该方法可以替代传统每木检尺方法获取森林调查因子,将无人机融入九棵树多边形样地算法,弥补了利用传统方法耗材耗力浪费资源而用遥感影像测量精度有限制的局限性,适用于小尺度精准林业作业,既保证精度有可以极大程度减少野外人工作业量,为指定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麻竹材化学成分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造林方式、不同年龄、竹秆不同部位麻竹材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麻竹材化学成分的首要因子是年龄,对各化学成分指标影响均极端显著;其次是竹秆部位(包括垂直部位和水平部位),对部分化学成分指标影响显著;次要因子有立地条件和造林方式,其对麻竹材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各化学成分指标影响重要程度的顺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尾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 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 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 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 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