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玉米吨粮田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西辽河灌区春玉米吨粮田试验、示范、生产推广中,666.7m2产量≥850kg高产田块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产量与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吨粮田产量与构成因素及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三因素中,收获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粒数.初步确定了实现666.7m2产850kg以上产量的各项产量构成因素指标.为西辽河灌区乃至全区光热肥水较好地区春玉米吨粮田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最优"3414"设计,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水稻产量目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氮肥和磷肥,且氮肥和磷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找出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选取7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对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存在差异,镇麦168的生物产量居首位,达到1656.3 g/m2,但其收获指数仅为0.45,导致其籽粒产量不高;宁麦13的生物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与生物产量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中部玉米公顷产12000kg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1993~1996年7年的产量资料分析,明确了在公顷产7500~12000kg产量范围内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栽培措施、环境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为实现公顷产12000kg以上产量水平,找到了必须具备的产量构成因素、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21-221
介绍了小麦品种泰山2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分析了特定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及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初步制定了泰山21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申祗土壤调理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源市申衹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申祗土壤调理剂调理土壤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施用该土壤调理剂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为最高,按当地常规施肥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居中,而空白对照区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7.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杨晓光  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4):2731-274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仍是未来永恒不变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育秧、覆膜等技术的应用,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提高以及作物品种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农作物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即便如此,作物实际产量与其潜在产量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文章在阐述产量差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产量差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产量差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产量差概念发展至今,虽然众多学者都对其做了不同的定义及阐述,但总体而言,作物的最大产量水平为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为该作物的总产量差。造成作物产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可能应用到田间的技术和环境因子、生物因素(品种、病虫害等)和经济因素(投入产出比)、政策、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等。为了进一步解析作物产量差,前人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等级的产量差。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调查统计分析法和作物模拟模型法。前者概念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要求足够的试验数据,试验费用大,周期长;后者可以设置更多的情景和处理,但难以精确定量实际生产中的所有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进行产量差研究中,可综合利用统计方法、作物模拟模型及遥感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世界各地主要作物产量差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因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作物产量提升空间较小。虽然各地学者对当地不同作物产量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提升该地区产量、缩小作物产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然而,由于产量估算方法不同,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差。同时因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大多集中在解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土壤、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产量的限制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农民意愿、政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总之,未来的产量差研究重点应包括准确计算各区域主要作物产量潜力上限,明确针对不同产量差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解析产量差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构建了水稻产量差定量化研究模型,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稻、晚稻的潜在产量、高产试验产量、品种区试产量和大田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其中大田平均产量与品种区试产量间的产量差(GV)分别为2 024、1 455和1 835kg/hm2;与高产试验产量间的产量差(GE)分别为3 864、5 196和4 601kg/hm2;与潜在产量间的产量差(GM)为9 990、15 135和13 246kg/hm2,区内水稻产量提升空间较大。早稻、中稻、晚稻不同层次产量差在各省份间的分布差异很大;同一省内,同一层次产量差在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间的表现也不同。但从整个区域来看,GV:早稻>晚稻>中稻,GE和GM均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发展双季稻,恢复双季稻的面积是短期内提升该区水稻总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永宁农业气象试验站8年水稻常规观测产量、产量结构和相关气象条件资料,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0℃积温,并分析了产量与产量结构之间的影响关系,表明千粒重和每穗结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12,(38):11
<正>近日,美国农业部公布9月农作物产量预测报告,预计玉米、大豆、棉花产量较上月有所下降。预计9月份美国玉米产量达到107亿蒲式耳,较预计的8月产量下降了1%,这是2006年以来玉米产量的最低值,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13%。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麦产量潜力性状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库、源、流限制与促进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库的过程中,得出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对产量、物质分配、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开花习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并指出了增加产量潜力的几个途径和维持库、源平衡对产量潜力充分发挥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河南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趋势产量、气象产量的分解与拟合,分析了气象产量的周期波动,并用余弦曲线拟合了气象产量的趋势规律,改进了滑动平均预测法,求出气象产量的拟合值,并估计出随机项产量。最后给出了农作物产量的预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3.
吴爽  刘莉  王守海  王德正  孙传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48-8053,8056
文中主要从性状定位和基因克隆方面对产量构成三因子,即分蘖、穗粒数和粒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同时详细阐述了影响产量的其他因素,包括株高和杂种优势等的研究进展,并在最后就影响单株产量的分子基础、激素与产量的关系、水稻产量性状的定位策略3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辽北地区气象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受气象条件制约,温度、日照与水分均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应用气象产量最优回归方程可有效预报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对四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产量性状及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产量性状存在着差异,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导致产量的差异。对大豆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生殖生长期植株干重、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关系密切;养分利用能力强,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由胚珠败育和空粒引起油松种子园减产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通过对油松种子园、人工林、母树林的球果分析、产量调查和花粉密度观测,讨论了胚珠败育、空粒等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结合花粉产量、植株着毛特性,对败育和空粒作了分析,并从花粉管理角度对提高种子园产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作物产量研究的“三合结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当今作物产量研究上主要应用理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在分析了作物产量构成、光合性能和源库理论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产量研究三合结构模式,并初步探讨了该模式的层次结构、研究内容和特点。同时还将产量形成有关性状划分成数量与质量两类性状。这一模式的建立拟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作物产量提供了基本框架,使作物产量研究在系统化上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和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旋转回归正交试验 ,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 6个子模型。初步揭示了密度、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变化规律 ,求出理论上小麦产量的最值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谷子同一品种在不同茬口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赤谷5号为材料,各前茬分别标记10株,观察并记载株高、穗长、千粒重、节数、草重、穗重、单株产量、根重、茎粗以及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分析。大豆茬从抽穗、开花、成熟期以及整个生育期都比其他茬口的要提前1~2 d。赤谷5号无论是在什么茬口下,从抽穗-开花-成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从抽穗到开花大约7 d左右,从开花到成熟大约40 d左右)。但是茬口不同,成熟期会相差1~2 d。大豆茬产量与高粱茬产量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大豆茬产量与玉米茬产量、向日葵茬产量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了显著水平,玉米茬产量、向日葵茬产量、高粱茬产量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茬产量最高为6 400.0 kg·hm-2。大豆茬是谷子首选茬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国别和区域的产量数据,运用HP滤波法和方差分解法分析了全球木薯产量的波动。研究表明,全球木薯产量长期以来呈增长趋势,增长主要来源于非洲;而2005年以来,亚洲产量增速提高。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刚果(金)的产量波动与世界产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尼日利亚、泰国、巴西对全球产量波动的贡献最大,分别为34.93%、22.14%和19.41%,但产量绝对水平的变动对世界产量波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