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2015年在袁州区水稻田进行常规施肥下晚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现状,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常规施肥施肥量为:氮肥(N)187.5kg/hm2、磷肥(P2O5)78kg/hm2、钾肥(K2O)105kg/hm2,氮、磷、钾配比1:0.42:0.56,肥料利用率氮肥26.2%,磷肥13.5%,钾肥39.8%;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为:氮肥(N)159kg/hm2、磷肥(P2O5)72kg/hm2、钾肥(K2O)111kg/hm2,氮、磷、钾配比1:0.45:0.7,肥料利用率氮肥30.5%,磷肥16.5%,钾肥46.3%。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土壤供肥能力、单种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单种玉米肥料效应函数,找出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方。[方法]以氮肥、磷肥、钾肥为变量因子,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单种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探讨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比。[结果]玉米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以氮为最高,钾次之,磷最少。因此,玉米施肥必须以增施氮肥为主,相应配合施用磷钾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施N 330 kg/hm2,P2O5180 kg/hm2,K2O 90 kg/hm2。N∶P2O5∶K2O比为1.00∶0.54∶0.27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6 t/hm2。[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生产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连粳4号产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东海县水稻田主要土种之一的黄土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施N 300 kg/hm2、P2O572 kg/hm2、K2O 108 kg/hm2,常规施肥施纯N 375 kg/hm2、P2O5112.5 kg/hm2、K2O 112.5 kg/hm2。配方施肥实际产量10 087.5 kg/hm2,常规施肥实产9 440.0 kg/hm2,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647.5 kg/hm2,增幅6.86%。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8.91%、46.76%、30.11%,常规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4.62%、26.54%、30.11%,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4.29、20.22、10.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汉江洲滩平地夏玉米(Zea mays L.)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现状,科学推荐夏玉米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按照"3414"部分方案实施了氮、磷和钾肥效用试验。结果表明,洲滩平地中等以下肥力田块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肥增产幅度分别为27.49%、6.29%、3.15%。肥料行端(边)边际效应对肥料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此类田块氮、磷、钾肥行端(边)边际效应幅度为-5.37%~5.97%。夏玉米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推荐配方施肥(OPT)为2 471 mg/株,氮素对增加子粒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氮素钾素磷素;茎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OPT为7 502 mg/株,钾素对增加茎叶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钾素氮素磷素。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土壤肥力越低其吸收量和利用率越高,OPT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8.84 kg,其中N 4.25 kg、P2O50.73 kg、K2O 3.86 kg;氮、磷、钾肥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65.43%、14.49%、27.74%;OPT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63.85%,当地常规施肥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48.66%,表明推荐施肥量N 204 kg/hm~2、 P2O572 kg/hm~2、K2O 72 kg/hm~2为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高桥地区圆葱“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今后指导圆葱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次回归"3414"完全方案设计,对高桥地区圆葱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圆葱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得出了最佳经济产量、最佳施肥量及其比例。其中,氮、磷、钾最佳经济产量为71 520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169.50 kg/hm2,P2O5 106.50 kg/hm2,K2O57.0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630∶.34较为合理的。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圆葱产量作用最大,依次是磷肥、钾肥。另外确定了一些重要的施肥参数。100 kg鳞茎养分需求量为N 0.19 kg,P2O5 0.05 kg,K2O 0.16 kg;土壤供养分量为N 104.55 kg/hm2,P2O5 30.15 kg/hm2,K2O 91.65 kg/hm2;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为N0.42,P2O5 0.07,K2O0.32;肥料利用率为N17.43%,P2O5 6.87%,K2O31.55%。[结论]得出的圆葱施肥模型和施肥参数对指导圆葱施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夏玉米(Zea mays L.)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佳施肥量。[方法]开展临颍县2007~2010年夏玉米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丰缺指标试验。[结果]在当前生产条件下,临颍县夏玉米最佳施肥量:高产水平下,氮肥最佳施用量为123.15~216.60 kg/hm2,磷肥为51.00~91.50 kg/hm2,钾肥为25.20~83.85 kg/hm2;中产水平下,最佳氮肥施肥量为109.35~187.50 kg/hm2,磷肥为36.30~79.35kg/hm2,钾肥为11.55~60.75 kg/hm2;土壤养分含量高时取下限,土壤养分含量低时取上限。夏玉米100 kg产量需肥量为:氮2.50 kg,磷0.78 kg,钾1.61 kg;肥料利用率为:氮21.52%~26.20%,磷7.31%~8.43%,钾24.09%~33.96%;土壤养分供应量为:氮116.25~158.10 kg/hm2,磷39.90~82.65 kg/hm2,钾93.00~108.9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率、覆盖率和到位率提供科学指导,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增产能力,使农民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小麦施肥结构,推动化肥减量化,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测土配方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为784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56%。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了小麦籽粒与秸秆对氮和磷养分的吸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分别提高5.85%、8.75%。各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处理100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2.34%、10.95%、4.67%。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5、2.3、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g/hm2时,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的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分别降低了18%,15%和17%。【结论】在推荐施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单位经济产量养分携出量参数,以较准确地确定作物养分携出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3414"施肥试验,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黄泥土种植南粳46氮、磷、钾3种肥料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氮160.05kg/hm2、磷50.10kg/hm2、钾55.35kg/hm2效果最佳,产量为8 658.45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稻"3414"3因素4水平肥效试验数据分析,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得出氮、磷、钾每公顷理论最佳施肥量。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结合隆阳区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保山坝水稻氮、磷、钾建议推荐施肥量为纯N 303.3 kg/hm2、P2O5109.9 kg/hm2、K2O 124.6 kg/hm2。  相似文献   

11.
崇明岛轻质土壤小麦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适宜小麦种植的施肥指标体系,对崇明岛轻质土壤进行小麦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增产率、单位养分籽粒产出率、产投比均以施氮肥最高;肥料利用率以钾肥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施氮肥0~255 kg/hm2、磷肥0~76.5 kg/hm2、钾肥0~76.5 kg/hm2,小麦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则逐渐下降;施肥量配比为氮274.7 kg/hm2、磷69.9 kg/hm2、钾74.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 766.6 kg/hm2.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冷凉山区玉米“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开展玉米栽培肥效试验,通过对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进行分析和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2.4~13.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7~10.0 kg/667 m2、氧化钾9.2~11.2kg/667 m2,其施用比例约为1.00∶0.44∶1.05。肥料平均利用率为氮肥43.90%、磷肥24.74%、钾肥41.47%。  相似文献   

13.
采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在张家港市水稻土、潮土两大代表土壤类型区进行扬麦12号三要素肥效试验,取得了小麦施肥的技术参数:每100kg产量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分别为2.82kg、1.09kg、2.06kg;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当季自然供应量分别为79.3kg/hm2、32.6 kg/hm2、45.9 kg/hm2,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为有效氮27.7%、速效磷61.1%、速效钾20.5%;氮、磷、钾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尿素38.6%、过磷酸钙15.3%、氯化钾30.3%。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几种施肥结构对辣椒和茄子产量及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供试土壤条件下,茄子和辣椒的地力产量相差不大,但茄子的施肥效应远远大于辣椒。不同施肥处理相比,无论茄子还是辣椒,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施用蔬菜专用配方肥均可显著提高蔬菜产量,其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和NPK处理。(2)与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茄子和辣椒的氮、磷、钾吸收量和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磷肥施用量明显高于茄子和辣椒的需要量,而施钾量明显偏低,因而其对氮、磷肥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平衡施肥处理。(3)茄子对菜地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低于辣椒,而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却大于辣椒。因此,在同样土壤肥力条件下,茄子的施肥量应大于辣椒的施肥量。(4)在供试土壤条件下,茄子和辣椒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8.94、100.16、212.46 kg/hm2和132.37、59.55、133.77 kg/hm2,茄子和辣椒所施肥料的N∶P2O5∶K2O值分别为1∶0.53∶1.12和1∶0.45∶1.01。据此,可以制定供试土壤条件下茄子和辣椒的平衡施肥量和研制其专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15.
粤油26号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盲目和过度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利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粤油26号花生施用氮、磷、钾在黄泥土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正安县黄泥土最佳施肥量为N 225.0 kg/hm2,P2O5114 kg/hm2和K2O 133.2 kg/hm2;最佳产量为5334 kg/hm2。尿素、普钙和氯化钾的利用率分别为86.4%、3.6%和27.2%。  相似文献   

16.
山地黄壤玉米氮、磷、钾配比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腾胜  冯廷玺  吴征贵 《农技服务》2009,26(10):29-30,92
2006~2008年在黄平县山地黄壤进行玉米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研究,探索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黄壤地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163.5kg/hm2,磷肥(P2O5)105kg/hm2,钾肥(K2O)127.5kg/hm2,其产量为7873.5kg/hm2,氮、磷、钾最适配比分别为:1:0.6:0.8;生产100kg玉米籽粒平均需吸收氮为2.0kg,磷为0.9kg,钾为2.1kg;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9.9%、磷肥为19.8%、钾肥为35.1%。  相似文献   

17.
响水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响水县小麦最佳施肥量,结合本县实际,推荐本县油泥土地区小麦施肥量为氮(N)330-380kg/hm2、磷(P2O5)60-80kg/hm2、钾(K2O)50-75 kg/hm2;沙土地区施肥量为氮(N)240-270kg/hm2、磷(P2O5)40-50kg/hm2、钾(K2O)40-60 kg/hm2.氮肥的当季平均利用率油泥土为48.9%,沙土为38.18%.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的黄土高原黄绵土坡耕地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观测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最佳种植模式及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料。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6 907.78kg/hm~2),较不施肥料和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9.53%和13.06%;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182.89、17.83和99.38kg/hm~2)。就提高产量和减少地表径流而言,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8.78%、10.95%和24.09%。综合考虑,在黄绵土坡耕地种植玉米的最佳模式为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既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又能显著减少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是产量、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配方施肥籽粒产量8505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600kg/hm~2,增7.6%。配方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1791kg、0.3572kg、2.5411kg,常规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112kg、0.234kg、2.482kg,配方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比常规施肥多。配方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3%、38.3%、55.4%,常规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4%、12.9%、35.7%,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2.9%、25.4%、19.7%。  相似文献   

20.
泾川县旱塬区全膜穴播冬小麦“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泾川旱塬区全膜穴播条件下,通过“3414”试验,建立了以冬小麦产量与N、P、K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在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最大施肥量为N 294.0 kg/hm2、P2O5 162.0 kg/hm2、K2O 34.5 kg/hm2时冬小麦产量为6 213.0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43.0 kg/hm2、P2O5 115.5 kg/hm2、K2O 57.0 kg/hm2,冬小麦产量为6 082.5 kg/hm2。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氮肥利用率为17.6%~33.6%,磷肥利用率为13.6%~30.8%,钾肥利用率为11.3%~3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