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严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98-98,118
小麦免少耕机条播具有省工、省种、节本、高效等特点,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早播、精量播种、科学管理、适期收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耕作方式和播种量对稻茬小麦产量及形态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稻茬小麦高产的耕作方式和适宜播种量.[方法]研究复合耕作(T1)、浅旋机播(T2)以及免耕稻草覆盖(T3)条件下,不同播种量(D1-150 kg/hm2,D2-210 kg/hm2和D3-270 kg/hm2)对川麦104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采用复合耕作,播种量为270 kg/hm2时,小麦产...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旋耕条播是稻茬小麦区高产的最佳播种方式之一,与免耕撒播相比,具有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省工节时,效益显著的特点。本项研究重点分析了旋耕条播对小麦根系、小麦形态生理、不同生育期的群体变化、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旋耕条播小麦的增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从小麦生育指标、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茬小麦免耕机条播高产生育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熟化配套稻茬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稻茬小麦播种质量,开展了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期适墒条件下,水稻秸秆切碎或粉碎还田高畦播种时的适宜播种量为225~300kg/hm2,在注重提高播种质量前提下,确保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8.
采用茎叶处理法,在杂草2叶1心时用喷雾法处理麦田杂草,筛选陕南稻茬麦新型除草剂及禾阔除草剂混用后的除草效果,讨论除草后对小麦茎蘖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炔草酯或唑啉炔草酯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后除草效果最好,精噁唑禾草灵效果较差;与苯磺隆混用后的除草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使用除草剂后小麦的茎蘖数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稻茬免耕小麦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播种量1125 kg·hm-2最高,播种量过多或过少的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均降低。播种量7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增加;播种量112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播种量150 kg·hm-2,氮肥施用太多,产量反而降低。播种量1125 kg·hm-2,施纯氮180~240 kg·hm-2,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淮北稻区不同行距机插秧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熟中粳水稻3个品种进行机插不同行距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穗粒兼容型的中熟中粳品种行距26.4cm产量较高,26.4cm行距在淮北稻区粳稻栽培技术条件下有一定的优势,在大穗型品种上增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行距和播量配比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 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15 cm最高,较10,20 cm分别高3.32%和4.45%,3.68%和4.55%,2.13%和8.84%,千粒质量表现为10 cm最高,较15,20 cm分别高4.63%和8.65%;不同播量间,穗数表现为D2(262.5 kg/hm2)和D3(375 kg/hm2)显著高于D1(150 kg/hm2),分别较D1高5.98%和9.28%,穗粒数表现为D1高于D2和D3,分别高4.84%和11.45%,千粒质量表现为D1最高,较D2和D3分别高2.45%和4.82%,产量表现为D1和D2高于D3,分别较D3高3.45%和5.92%;2个因素互作下表现为:穗数以R1D3(10 cm行距、375 kg/hm2播量)为最高,穗粒数以R2D1(15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千粒质量以R1D1(10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产量以R2D1(15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13P 2-6、川农32、川麦42 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栽培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3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 cm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棉两熟条件下,采用3-1式播种方式,对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93中6(37系)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3种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缩小,亩产量和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减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旭  董琦  高志强  宋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9-5379,5381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2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情况下,缩小行距放稀株距均能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的成穗数,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鸭茅在梨园较优的种植模式,通过不同播种量及行距处理,对梨园种植鸭茅产草量及相关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播种量处理产草量高,播种量相同的处理产草量差异性均不显著;前期分蘖数都很少,到中期低播种量和中等播种量,行距越大分蘖数越多,高播种量处理分蘖数较少,到后期低播种量的处理分蘖数均较多;各处理在不同测定时间表现出的差异性规律性不明显.说明,高播种量和大行距是鸭茅在梨园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行距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豫中南地区小麦中后期雨水较多,不同行距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影响比较大。为了探讨在豫中南地区小麦种植最佳行距对半冬性品种豫麦69单行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对8个行距(5个等行距,3个宽窄行)的群体质量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趋势以等行距23.3cm最高,而宽窄行以16.7cm与30.0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粒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5 cm、20 cm、25 cm 3种行距处理,研究了其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新麦26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麦26的粒质量增加动态、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和最终粒质量受行距的影响。15 cm 处理的籽粒干物质累积增长量在灌浆前期较低,但后期增加速度较快,至花后31 d 分别比20 cm 处理、25 cm 处理增加1%、5%。籽粒灌浆速率在灌浆前期表现为20 cm 处理>25 cm 处理>15 cm 处理,灌浆后期表现为15 cm 处理>20 cm 处理>25 cm 处理。相对灌浆速率随行距增大而上升,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受行距的影响较小。灌浆持续期随行距增大而缩短;最终粒质量和理论粒质量随行距增大而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和8.5%。因此,缩小行距能延长灌浆持续期,提高粒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宽窄行种植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松-122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水稻在不同宽窄行配置下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 cm-20 cm宽窄行距配置使水稻的分蘖数、穗数、粒重降低,导致产量减少;50 cm-20 cm宽窄行距配置对水稻形态发育和产量形成无明显影响,可提高插秧效率,改善田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