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四李含空一走,家中的矛盾就尖锐起来。老茶仙的老友老弟兄们都看出他的心事,都关心着他。在茶乡,只有一生制茶、技艺和茶德俱高的人才能得到“老茶仙”这尊称。“老哥,茶随天时,入随世道。如今这事,就那么回事了,你不必伤心,连治病吃的药都有假的,茶不如过去的好也算‘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2.
“茶仙经”     
“茶仙经”当今被推为“茶仙”的台湾茶道学会监事潘燕丸先生,祖籍苏州,1989年12月返里省亲,在苏州市中心察院场的“萃华园茶馆”与家乡父老作现场茶肴表演,观者无不稀奇,潘老还作《仙家茶肴》诗十余首:晨起暖胃瀹乌龙,午后解泛碧螺春,晚来安神饮香片,一日...  相似文献   

3.
能人传经     
再谈思路一新遍地黄金■江西省兴国县红鲤鱼研究协会会长吕忠源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县城鱼苗市场附近的一家茶馆喝茶,一喝就是半天,人们称他是“茶仙”。吕忠源说:茶馆不仅是品茶休闲的地方,而且是信息传播的场所。一天,他在茶馆喝茶时从几个鱼贩子的谈话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4.
丁文 《农业考古》2003,(4):209-220
关于陆羽的功绩,历史上早有定评。毫无疑义,陆羽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他以7211字的《茶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茶学界的崇高地位,赢得了“茶神”、“茶圣”、“茶仙”之类的美誉,——这一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还被人称作是“诗人”、“书法家”、“方志家”、“地理学家”、“谱牒学家”等等,人们不管那一顶顶桂冠戴  相似文献   

5.
李广德 《农业考古》2020,(2):216-218
茶与舞的关联。“御舞”非“舞”而为茶。“乌程之御舞”出于宋·杨伯嵒《臆乘》一书的《茶名》。迄今首次发现文献上记载“乌程”即今之湖州市吴兴区有名茶“御舞”。其他典籍史料均未记载。《臆乘·茶名》将“丹丘之仙茶”与“乌程之御舞”并列,对比突显名茶之优异。“谢氏论茶”疑为皎然《茶诀》内容。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06,(4):66-66
2006年6月12日,漳平市举办2006年春季水仙茶“茶王赛”。漳平市南洋乡、双洋镇有50多名茶农选送了28个茶饼、散装茶样参加比赛。经专家的严格评审,南洋乡梧溪村茶农李发金选送的茶饼,以其色鲜、味醇、工艺独特、品质超群捧走了本届漳平水仙茶“茶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7.
北京香片(盖碗)茶茶艺表演滕军,陆尧,张荷一、恭迎宾客各位来宾,大家好!东方奉茶礼北京盖碗茶表演现在开始。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  相似文献   

8.
茶圣陆羽在余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源 《农业考古》2002,8(2):25-27
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其足迹遍及全国32州的茶叶产区,经多年的认真考察,写出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故后人称奉他为“茶圣”、“茶仙”、“茶神”。……  相似文献   

9.
林娟 《农业考古》2007,(2):149-149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将“喝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来看待。如今,市面上茶馆林立,茶叶店如雨后春笋,便是国人崇尚“茶生活”的佐证。若要问福建什么茶好卖?不消说,是乌龙茶、武夷岩茶、绿茶、普洱茶。红茶相对冷门,可港商  相似文献   

10.
“茶仙”汪士慎安徽祁门县政协倪群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批书画家聚居扬州一带,非常活跃,名闻于世,人们称之为“扬州八怪”。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爱炊茶,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茶诗、茶画、茶书法作品。在这些人中,汪士慎的名气或许并不是最大,但其嗜...  相似文献   

11.
《茶经》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唐陆羽撰。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一书在我国古代许多官修、私修目录中均有著  相似文献   

12.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2,(2):129-134
福建种茶、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光阴了。从现有的古籍文献记载看 ,唐宋时期福州的方山和闽北的武夷山即已名闻中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已经分别提到福州的方山之茶和建州的武夷之茶 ,称之为“其味极佳”。宋代在建州北苑建立御茶园 ,其茶列为贡品 ,于是武夷之茶名声大振于天下 ,上至宋徽宗 ,下至一些文人墨客 ,无不对其称赞有加。如苏东坡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 ,我欲上蓬莱”之吟 ,范仲淹则以“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此外 ,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  相似文献   

13.
福建历史名茶的民间传说(续)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水仙茶水仙茶,主产于闽北和闽南两地,是乌龙茶类族中的一颗璀烂明珠。闽北水仙茶,犹以建阳县水吉和南雅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佳。茶叶外形以尖端扭结如“蜻蜓头”,色泽黛绿呈斑白如“青蛙腹”,奇特兰花幽香,味醇鲜...  相似文献   

14.
名茶与佛教     
古诗云 :“天下名山僧占多” ,“好茶出在名山中”。名茶与佛教因此相辅相成 ,声名与共。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的《茶谱》记及 :昔日有僧 ,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上茶能祛宿疾 ,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 ,服未竟而疾瘥”。宋代陆容《赠天台山茶僧》诗云 :“江南风致说僧家 ,石山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 ,香烟茶晕满袈裟”。诗中勾划出泉淌石崖 ,茶隐竹影 ,名僧含笑点头 ,香烟茶香弥漫 ,恰是一幅极为生动逼真的山水画卷。天台山 ,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佛教中重要的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素称“佛天雨露 ,帝苑仙…  相似文献   

15.
老仙茶     
老仙茶是我省名茶中的一支后起之秀,是遂川县戴家埔乡人民和科技人员在传统茶采制工艺基础上新创制的珍品,因该茶色泽翠绿隐毫,给人一种圣洁,高雅之感,又因该茶产于古老仙峰的山脚下,故得此名。高山出好茶,老仙茶的产地戴家埔乡处在罗宵山脉中段的风景优美的群峰翠崖之中,海拔均达900多米,有江西第二高峰之称的南峰面,海拔2150米,有古老仙庙、淋洋仙庙、猫公石、通心亭、牛顶石、石洞等胜景,此处溪涧纵横,山泉喷溢,瀑布飞泻,林木葱郁,气候温和,年平均  相似文献   

16.
“以茶会友”是句老话,与此相近的还有一句“以文会友”,讲的都是自古沿袭下来的交友之道。而对我来说,正是以一批写茶的文章.结识了一批要好的茶友,可谓二者兼得,实在是幸莫大焉。那是八年前吧,我的《茶诗话》尚未连载完,就收到一封署名“寇丹”的读者来信。由于我的文章是以笔名发表的,所以这封信也辗转许久,才送到我的手中。信中说,从报上偶然读到这几篇(茶诗话),很喜欢,就开始搜集这个专栏的文章。但最后还是缺几篇找不到,只好给您写信,希望补足云云。一个写文章的人,能知道有人喜欢自己的文章,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可…  相似文献   

17.
楼明初 《农业考古》2007,(5):251-251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摸索,日前,由长兴县农业局紫笋茶开发公司和茶楼的茶艺师共同研制的“紫笋饼茶”终于试制成功,恢复了千年贡茶———紫笋饼茶。紫笋茶从唐代开始直到清朝顺治三年,连续876年都是贡品。唐代紫笋饼茶的加工制作,一般经蒸、捣、烘、焙、拍、穿、封等七道工序加工成团饼,后上贡给皇帝。据长兴县紫笋名茶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吴建华介绍,从宋朝废除饼茶,距今已有1000年历史,而现在试制成功的紫笋饼茶就是按照这七道工序,全手工制作。虽然工艺比较复杂,但保留了历史上的紫笋饼茶的风味。长兴恢复唐代“紫笋饼茶”!杭州@楼明…  相似文献   

18.
建瓯,在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1913年由建安、瓯宁两县合并设置。自古盛产茶叶,建茶历史悠久。据说,2800多年前,叔熊居濮地,尔后有“七闽”之谓。认为濮,即居于武夷山脉的闽越族。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载:当周武王伐纣,南方8个小国率兵来会,濮国参加会盟,带去茶叶献给武王。其茶便是闽越土著所产。徐表然《武夷山志》载:“武夷茶原属野生,非人力所植,为一老人所发现,初献茶,死为山神,立庙祀之。”这一说法成了后人对宋诗“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注脚。建茶有文字记载者约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年),南齐.永明间(484~493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似乎对龙总有解不开的情结。我国著名茶道专家、作家乔木森先生属龙,也是在千禧龙年喜庆的锣鼓声中,“上海乔氏茶宴馆”在本市曹扬路1013号开张了。 据了解,乔先生历经十余年的时间,挖掘整理出中国自汉代以来的神仙茶、太极茶、道茶、佛茶、观音茶、童子茶、罗汉茶、武士茶、君子茶、传龙茶,儒家的文人茶及各代宫廷茶道三十余套,形成了足以令国人荣耀的“乔氏茶道”表演艺术系列。如诗如舞的“乔氏茶道”有着独特的茶道艺术语言,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会说话的茶道”,其中许多失传千年的茶道艺术绝技绝艺 又重新展现在当代…  相似文献   

20.
刚刚采访了江西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还没来得及理个思路,本刊“理论版”收到了这封村支书的来信,写得密密麻麻的几页信纸,被折叠成了两个样式。细心的村支书在信纸的可视度好的地方都做了标记。仔细一看,才知一封是直接写给我的,另一封是他写的“调查报告”,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