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日葵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与蛋白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农作物品质性状的主要标志。向日葵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必然要求其品种具有较高的含油量,各国育种家们为此而持续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向日葵子实含油量的最高水平已达到56.38%(苏),正在试验品种最高含油量已达到63%(美)和60%(苏)。向日葵也是高蛋白质食品,油用向日葵子实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某些豆类作  相似文献   

2.
肥料运筹对不同熟期品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熟期的油菜品种采用2种肥料运筹模式进行种植,研究其对不同熟期油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熟品种华油杂62和华油杂9号的产量较高;早熟品种青杂7号的产量较低,其单株角果数明显比中熟品种少,但千粒重高。在品质方面,对同一品种,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有所增加,含油量有所降低;同一氮素水平下,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别,青杂7号的含油量较华油杂9号和华油杂62高,华油杂9号与华油杂62的含油量无明显差别。不同氮素水平对同一品种的芥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同一氮素水平下,华油杂62的芥酸含量最高,华油杂9号次之,青杂7号最低;硫甙的变化趋势和芥酸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3.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育期相近、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5个品种(品系)共3个类型大豆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单粒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的毫克数,新鲜种子与干种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1)同一品种单粒种子蛋白质和脂肪毫克数的积累形式相同,但类型间存在差异;(2)不同大豆品种新鲜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随种子的发育而呈增加的趋势;(3)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烘干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高蛋白大豆中呈增加的趋势,而在高脂肪大豆中则保持相对持平趋势;烘干种子的脂肪含量,在高蛋白大豆中无明显增加,而高脂肪大豆则持续增加。兼用型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分别与高蛋白大豆和高脂肪大豆相似。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红外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对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样品量、水分含量、发霉率、芽粒率和成熟度对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量为5g、3.5g和3g时,2个品种(油研50和盛油15)的芥酸、含油量、硫甙、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间的差异不明显;为1.5g和1g时,2个品种各指标含量差异随着样品量的减少而呈上升趋势。随着样品含水量的下降,2个品种的芥酸、含油量和水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硫甙和蛋白质含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发霉种子比例的增加,2个品种的芥酸、硫甙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芽粒率种子比例的增加,2个品种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硫甙含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芥酸、硫甙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样品量低于3g、含水量低于7%,发霉率和发芽率超过20%以及收获不够成熟的种子均不能反应待测样品真实的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个春小麦品种(或品系)蛋白质、脂肪、淀粉百分含量间的相关、回归、协方差分析,表明蛋白质百分含量与淀粉百分含量间为极显著的负相关;脂肪百分含量与淀粉百分含量间为极显著的负相关;蛋白质百分含量与脂肪百分含量间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并建立了淀粉、脂肪、蛋白质百分含量间的回归方程。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各品种(或品系)蛋白质、脂肪、淀粉百分含量变异系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品种在品质性状上的纯合程度。变异系数愈小,表明纯合程度愈高;变异系数愈大,表明纯合程度愈低。因此,在那些变异系数较大的品种(或品系)中,可选出表型性状与原品种(或品系)基本相似,而在品质性状上却有较大提高的优质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粳稻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 ,对 F2 及 F3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与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F2 与 F3各组合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以及 F2 与 F3各组合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 ;F2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分布 ,双亲之间并无主效基因的差异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主要是微效基因的作用及环境影响所致 ;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中不仅同组合内的株间有广泛的变异 ,而且在同一植株上的不同籽粒间也有广泛的变异 ,并且都出现超亲变异 ;在同一个杂交组合中 ,高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上出现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的比例小于低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上出现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的比例 ;以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为目标的粳稻品种间杂交育种 ,应根据单株混合样的测定结果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单株 ,而不宜选择单粒。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以35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索式提取法提取黄瓜种子的粗脂肪,分析黄瓜种子含油量,为黄瓜种子油相关应用及专用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黄瓜不同品种之间的种子含油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幅在31.03%~40.59%;其中,种子含油量最高为华南型品种,含量是40.59%;种子含油量最低为华北型品种,含量是31.03%。筛选出含油量38.50%的品种4份,含油量32.01%的品种4份。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外高含油量向日葵品种,经过品种间多重杂交,获得6个含油量在45%以上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杂种小麦SDS沉淀值和干、湿面筋含量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p^2双列资料的种子性状遗传表达鉴别方法,研究8个小麦品种及其两两组配的56个杂种植株上F2种子的SDS沉淀值和干、湿面筋含量的遗传,并对其主要遗传参数作出估计。结果表明:①SDS沉淀值在F2种子间有显著遗传分离,其遗传主要受三倍体的胚乳基因型(F2种子)控制;而干、湿面筋含量在F2种子间未发生遗传分离,其遗传可能受二倍体的母体基因型(F1植株)控制。②SDS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的细胞质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母本的选择较重要。③SDS沉淀值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而面筋含量则较低。在狭义遗传力上,SDS沉淀值中等,而干、湿面筋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子叶供氮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瑞莲  赵哈林  杨树德  Westgate  E  Mark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33-3041
【目的】本研究通过种子快速生长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Evans-低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稳定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供氮以了解供氮是否能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并改变种子组分,为大豆合理施氮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即在植株开花后第18天,采集体积相同的种子,将子叶培养在含氮量不同的营养液中(0、37、75和150 mmol•L-1谷氨酰胺)。在植株开花后的第24,30,36和42天以及在液体组培的第6,12,18和24天,分别收集种子和子叶测定干重(DW)和种子组分。【结果】供氮条件下种子鲜重(FW)和干重的积累速率明显比在植株上快。与植株上种子相比,Evans和Proto在供给 37 mmol•L-1谷氨酰胺时种子生长迅速,蛋白质-N积累量较高;供氮量超过75 mmol•L-1种子中积累较多的非蛋白-N,脂肪积累量下降。PI132.217在供氮条件下种子生长速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未增加, 供氮量超过37 mmol•L-1种子脂肪和淀粉含量下降。3个基因型大豆植株供氮能力存在差异,PI132.217植株供氮能力较高(约40 mmol•L-1谷氨酰胺),而Evans和Proto植株供氮力较低(约20 mmol•L-1谷氨酰胺),所以种子生长和蛋白质积累对供氮反应敏感。【结论】由于大豆植株供氮量不足,所以供氮可明显使低蛋白质品种种子蛋白质含量提高,但过量供氮可能因种子细胞中C源不足和N利用率低而限制种子生长和蛋白质积累。不同基因型品种在供氮量和氮利用率上存在遗传差异,通过遗传育种进行基因改良,提高种子的供氮能力和氮代谢能力可能是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35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索式提取法提取黄瓜种子的粗脂肪,分析黄瓜种子含油量,为黄瓜种子油相关应用及专用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黄瓜不同品种之间的种子含油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幅在31.03%~40.59%;其中,种子含油量最高为华南型品种,含量是40.59%;种子含油量最低为华北型品种,含量是31.03%.筛选出含油量>38.50%的品种4份,含油量<32.01%的品种4份.  相似文献   

14.
油菜种子萌发期和形成期脂肪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宁油16号油菜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酶活性与苗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低、中、高含油量油菜品系角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酶活性与种子油份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油菜种子萌发期的相对生长速率和脂肪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在种子形成前期、中期,角果皮和种子中都检测到了脂肪酶活性,此时脂肪酶维持叶绿体活力,从而保持了油脂的合成;在种子形成后期,脂肪酶主要降解种子中的油脂,此时,高含油量品系种子的脂肪酶活性比低含油量品系低。推测在种子萌发期,脂肪酶通过降解种子中存储的油脂为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碳源和能量;在种子形成前期和后期,通过降解油脂影响着种子的发育及油份积累。  相似文献   

15.
周瑞莲  杨树德  赵哈林  Westgate  E.  Mark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580-3588
【目的】通过测定变温处理过程中种子生长速率、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期了解发育早期变温对种子发育和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分裂期(开花10~20 d)和积累期(开花20~32 d)对种子和子叶进行变温处理。具体做法:将盆栽的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低蛋白品种;Proto, 高蛋白品种;PI132.217, 高蛋白质稳定品种)置于均温为24℃[昼/夜温度,27/20℃(Mo)]的生长箱中培养。在开花后10 d,将它们分别置于温度为31℃[35/27℃(Ho)]、24℃[27/20℃(Mo)]和16℃[20/12℃(Lo)]的生长箱中。在开花后20 d,从生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株上采集种子去种皮种植在营养液中并分别再放置在不同温度光照培养箱中[35/27℃(H);27/20℃(M);20/12℃(L)]。组培营养液含75 mmol•L-1谷氨酸和142 mmol•L-1的蔗糖。【结果】植株上10 d变温处理对种子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没有影响,而对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明显作用。种子最高蛋白质含量在中温,最高脂肪含量在高温,此时,脂肪含量大约是成熟种子的75%,是低温下生长的种子的2倍(35%)。在组培变温处理中,分裂期在高温下(Ho)生长的植株上种子组培后无论生长在高温(H),中温(M)或低温(L)条件下,其种子鲜重(FW)和干重(DW)均比从分裂期生长在中温(Mo)和低温(Lo)下的植株上采收的种子在同等温度下高,显示出分裂期温度对种子后期生长具有潜在的影响。另外,积累期变温处理中温度从中温(M)提高到高温(H),子叶的生长速率是温度从低温(L)提高到中温(M)的2倍,温度降低16℃比降低8℃生长速率降低2倍,生长早期高温有利于种子生长,剧烈变温抑制种子生长作用。然而,温度升高8℃(LoM和MoH)或降低8℃(HoM和MoL)均使子叶蛋白质含量增加。【结论】早期温度调控着后期大豆种子组分发育。早期高温有利于脂肪合成限制蛋白质积累。基因型不同品种对温度反应不同,PI132.217对温度反应略显不敏感。因此,根据生产地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基因型品种和播种期对获得高产高蛋白或高脂肪大豆产量显得十分重要。而培育对温度不敏感型大豆品种以抵抗未来频繁的变温在维持未来大豆高产稳产上可能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菜基因BnWRI1的克隆及RNAi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油菜基因BnWRI1对其种子含油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油菜中克隆到BnWRI1基因编码区内384 bp的片段,将该片段正反向插入干扰载体pGΩ4ARi中,构建成RNAi表达载体pGΩ4ARi-WRI1,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油菜受体品种中双9号中,【结果】获得3棵转基因植株,PCR扩增和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片段已整合在受体油菜基因组中。利用半定量RT-PCR和改进的索氏提取法分别检测转基因T1代植株的BnWRI1基因表达量和种子含油量,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的BnWRI1基因均受抑制,种子含油量有所降低。【结论】采用RNAi技术可使油菜内源基因BnWRI1沉默,表明油菜基因BnWRI1能有效调控种子含油量。  相似文献   

17.
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类型北美海蓬子优良新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肉质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总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种子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E,含油量也较高,达29%以上,不含黄曲霉毒素、噁唑烷硫酮有害物质,异硫氰酸酯含量很低.HP-2品种植株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2、B5、C以及铁、硒矿质营养比HP-1高,两个品种种子的含油量、蛋白质相近,营养物质组成类似.  相似文献   

18.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Gy,1000Gy,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品种辐射前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硫等成分的含量与辐射后成苗率的相关性及辐射处理对成苗率和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辐射前种子芥酸和硫的含量与成苗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增加;含油量与成苗率则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的负值增加。(2)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4)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每株角粒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5)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的籽粒直径为1.45~2.07mm,千粒重1.07~3.95g,含油量31.78%~49.00%,蛋白质含量为22.29%~27.77%,即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的种子直径、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总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占5.3%~8.0%,硬脂酸占1.4%~2.8%,油酸占10.2%~17.5%,亚油酸含量占11.8%~19.5%,α-亚麻酸含量占55.4%~6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9.3%~91.9%,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是苏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3)含油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与各脂肪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晓春  唐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65-6266
[目的]分析滇中地区洋蓟同一植株不同部位花苞的营养成分。[方法]采用4因子交叉设计,对云南嵩明地区杨林、杨桥乡镇种植的2个洋蓟品种进行观察,并对其同一植株不同部位花苞的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除铁外,主茎上花苞各营养成分与侧枝上花苞各营养成分的差异达0.05显著水平,第一侧枝与第二侧枝上的花苞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差别,但差异不显著(P>0.05)。主花苞的各营养成分均高于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上花苞。2个乡镇间洋蓟各营养成分的差异达0.05显著水平,钙含量相差8.73 mg/100 g。[结论]该研究为洋蓟的收购和出口产品的分级标准和质量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