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2—2003年连续两年在冀西北半干旱高寒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对13个玉米品种和4个莜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消化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反交冀丰58在滩地种植产量最高,其次为冀丰503,其最高鲜重产量分别为60000kg/hm2和56000kg/hm2,相应干重产量分别为10500kg/hm2和9250kg/hm2。9244莜麦在滩地种植其产量高于其它3个莜麦品种,鲜重产量最高达32852kg/hm2,相应干重产量为8377kg/hm2。玉米和莜麦两种作物混合比较,在滩地种植的反交冀丰58玉米的消化能处于第一位。在降水一定的年份,同样的栽培条件下,滩地的储水量大,耗水量小,玉米和莜麦在滩地的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沙地,这也是两种作物滩地产量高于沙地产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冀西北半干旱高寒区的两种不同的土壤中,进行饲用玉米产量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滩地明显高于沙地.沙地追氮对饲用青玉米有明显增产效果,而滩地追氮对饲用青玉米没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连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双垄沟玉米可增产1468.0kd/hm^2产量,增幅为14.68%,全地面覆膜双垄沟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43.6kg/mm;半覆膜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年为37,9kg/mm;一膜两用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34.2kg/mm。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聚合物对沙化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配施氮、磷、钾肥,研究沙地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试验分2个主处理(用高分子聚合物胶体处理沙层,以无胶处理为对照),5个养分副处理(OPT、OPT+1/2N、OPT-1/2N、OPT-N、CK)。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播种前在沙地中施入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种植玉米试验,研究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用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及水分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有相互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及水分生产效益,尤其是在遭遇严重干旱天气时,相互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玉米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益均在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用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 560.5 kg/hm~2,35.55 kg/(mm·hm~2),46.35元/(mm·hm~2);N,P,K利用率在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用时分别提高了53.04%,58.25%,44.79%。  相似文献   

6.
针对扬黄灌区水资源锐减的矛盾,开展玉米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相对传统栽培,机械旋耕施肥覆膜穴播宽窄行栽培在节约农田用水的前提下实现了玉米稳产高产,水分生产效率达19.1 kg/(mm·hm2),降水利用率达57.3%,水分利用率提高51.76%,减少灌溉用水35%;玉米产量平均高于机械常规播种均行栽培对照3 150.5 kg/hm2,经济产投比高于机械常规播种均行栽培对照10.3%,有效缓解了水分限制播种、播种限制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武威市凉州区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得出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以先玉335、福地201两个玉米品种,长势好、抗逆性强、产量高,其水分利用率及单方水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高效农田节水时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玉米一生大约需要300~570毫米降雨就可满足,但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因而掌握玉米生育期水管理的重点,不仅可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而且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二个试点在水田种植玉米和水稻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试验比较表明,春秋玉米产量高于早晚稻产量的21.93%-23.23%,玉米的物资投入和用工高于水稻的26.02%-29.98%,玉米的产值高于稻的42.56%-51.43%。  相似文献   

10.
施关正  赵致  袁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80-3982
[目的]筛选低耗水量、高水分利用率的玉米品种组合。[方法]在抗旱防雨棚内的盆栽试验中,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两种水分处理,对10个玉米杂交组合的生物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率3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在两种土壤水分处理下,10个玉米杂交组合在3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449×交51和交51×18599的生物产量较高;449×交51和S11×411的耗水量较高,18599×S11、411×449、S11×交51的耗水量较低;交51×18599的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其次为411×449和交51×411。综合3项指标,交51×18599表现最好,在两种土壤水分处理下生物产量分别为204.45、191.90 g/株,耗水量分别为22.57、19.88 kg/株,水分利用率分别为9.04、9.29 g/kg。[结论]交51×18599是高产、耗水量中等、水分利用率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水温土等资源匮乏的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生产对水分、养分的合理与均衡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在草甸栗钙土和砂质栗土农田,分别设计了包括5个主栽作物的全部组合的轮作与连作田区试验,年际间进行重复,研究区域主栽作物轮作倒茬的产量效果。【结果】在草甸栗钙土农田,与连作相比,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莜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8%—94%、28%—53%和16%—70%;蚕豆与连作相比,除甜菜茬减产外,其他茬口较连作增产4%—43%;马铃薯、蚕豆茬玉米较连作分别增产12%、5%,甜菜、莜麦茬玉米产量仅为连作的81%、93%。在砂质栗钙土农田,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的产量分别较连作提高了5%—36%、13%—36%;甜菜茬谷子表现减产,其他茬口的谷子较连作提高了5%—30%;谷子茬莜麦减产,其他茬口莜麦较连作提高了9%—15%;马铃薯、莜麦茬亚麻较连作增产5%、8%,谷子、甜菜茬亚麻产量为连作的94%、99%。【结论】草甸栗钙土田马铃薯→莜麦、马铃薯→甜菜呈现互利轮作,玉米茬马铃薯、莜麦茬甜菜、蚕豆茬甜菜、玉米茬甜菜和蚕豆茬马铃薯表现偏利轮作;砂质栗钙土田莜麦茬马铃薯、马铃薯茬甜菜2种方式表现偏利轮作,可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栗钙土中有机物碳素矿化速率与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田间模拟方法,对不同有机物料在栗钙土中的转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栗钙土中豌豆秸和莜麦秸碳素矿化累积主要在前2个月,牛粪碳素矿化累积则主要发生在前3个月。总累积碳量表现为:豌豆秸>莜麦秸>牛粪。(2)3种有机物料的碳素矿化速率差异主要表现在前半个月,类似于总累积碳的变化趋势,两种类型土壤的总体矿化速率是:栗钙土>草甸栗钙土。(3)有机物(肥)料碳素矿化动力学过程可以用4个经验方程定量描述,动力学参数C0、K、A值等可表征碳素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施钾对高寒区饲用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以及伤流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冀西北高寒区旱砂地条件下,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形成、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5.3%~27.7%;施用钾肥后,粗纤维、粗灰分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9%、18.0%和85.9%,生物累积量分别增加36.1%、50.4%和137.1%;粗蛋白、粗脂肪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伤流强度、各养分流量和钾离子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钾离子流量和含量分别提高240.7%和42.9%,茎基部伤流液中全氮和无机磷含量降低。说明均衡的养分管理是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土壤肥力对栗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土壤肥力与板栗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与栗实的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交换性Mg含量与板栗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速效P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中其它因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板栗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调整细化黑龙江省干旱等级划分范围,以郑丹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率、出苗时间、株高和苗期作物表象影响显著,不同质地的土壤干旱等级也各不相同。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较高,适宜培育壮苗。当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0%~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55%~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壤土60%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粘壤土6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以及砂壤土5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不适宜玉米播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被覆盖土壤水库容特征及渗透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以侵蚀裸地土壤为参照,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库容变化特征及土壤渗透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总库容、滞洪库容、兴利库容和最大有效库容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而死库容的大小顺序为: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20~8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水库容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各样地的水库容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土壤的孔隙状况是影响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的主要因素。土壤渗透性能受土壤容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的土壤渗透速率均明显高于侵蚀裸地土壤,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和组成、碳酸盐含量及游离氧化铁和氧化锰等特征,用历史发生学的观点综合地分析了乌盟南部地区全新世以来暗栗钙土的发生与演变规律。认为本区的暗栗钙土是晚全新世以来由薄层黑钙土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了两组对比试验,试验土壤为沙壤土和粘壤土,试验作物为玉米。第一组试验中安排了5种耕作方式,分别为犁耕加圆盘耙(MB+DH),凿形耕(CH),圆盘耙两次(DH2),旋耕(RT)和不耕(NT),第二组试验中安排了2种耕作方式,犁耕加圆盘耙(NDL)和犁耕、圆盘耙加深松(NL)。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土壤容重、土壤耕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北坡林区两个土壤类型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确定了祁连山北坡林区阴坡海拔2400~3300m、阳坡海拔2600(2800)~3200(3400)m的土壤分别为灰褐土和山地栗钙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