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以它特有的神奇,将世界文化园林装点得丰富多采,富丽堂皇,近年来,京城屡办奇石展,观者如云,更给这充满魅力的东方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有人把近年来京城出现的奇石热潮形象地称为“奇石文化”,也有人把奇石说成是“发现的艺术”,是一门“猜不透看不厌的艺术”。的确,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歌便是作为万物之  相似文献   

2.
本刊上期对第三届全国盆景展览——“香港杯盆景、根艺、奇石大赛”作了简短的报道。为了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这次展览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及知名人士的评论,今特将开幕式第二天桂林日报头条新闻转载于此。桂林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次展览意义很大,不仅吸引了数万市民参观了展览,也扩大了美丽的桂林市在全国的影响。正如桂林市市长康天保说的那样:“盆景、根艺、奇石大赛不仅给桂林市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这次展览使我们深深认识文化艺术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奇石是一种古朴自然的高雅艺术品,千姿百态,饱含野趣,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难怪有如此之多的爱好者热衷于奇石收藏。如果没有一种使人产生美感的视觉形象,就不能称为奇石。一块好的石头,往往是万里挑一。寻找奇石贵在发现,一块奇石无需任何加工,就是一件自然的"作品",可以说"不费工夫",但发现它却需要"踏破铁鞋",甘苦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奇石鉴赏家陈兴旺先生在一块直径15厘米,重2565克的泰山石上发现了书有“统一”字样的天然奇石,在书法界及赏石界引起轰动。陈先生最初在这块石头上只发现了“统一”和“中”字。“统一”两字呈草书上下排列,“统”字一气呵成,狂放不羁;“一”字  相似文献   

6.
以石为艺术观赏品,是我国文化生活中一种独特传统风尚。叠石成山,立石成景,在园林布局中广为运用,而以玲珑奇特之独石作为室内清供,则是别开生面的清雅装饰。古今迷于石头者不乏其人。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每见佳石则拜,“米癫拜石”的故事传为美谈;近代盆景名家周瘦鹃先生常以奇石为伴,藏品甚丰;如今广西柳州倪吉富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方黑色灵壁石。其长41厘米,宽15厘米,高19厘米。它的外形,有人说象狐狸;有人说它象玩狗,也有人说它象小灵猫……。然而,说它象个什么,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外形。这方奇石的最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它的外形载体所展现的卓姿神韵。在于以它的形体语言向人们揭示其深藏于内的“心理活动”。你看,这个小生灵显然是发现了自己的猎物,为  相似文献   

8.
《奇石根艺》报创刊于1995年10月。它是一份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基本兼顾的专业报纸。一年多来,这张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内部小报,却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认为该报“理论与实用并重,普及与提高兼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中国民协根艺专委会会长、中国根艺大师屠一道认为,“所刊内容丰富多采,印刷纸张质量都很不错”。“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交流信息”,他特别指出:“这张报纸,为了减轻读者负担,收费只有同样的根艺刊物之一半。我乐意介绍中国民协根艺委员会会员踊跃订阅。”广东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廖正炎说:“我爱《奇石根艺》且一见钟情,我们协会几十名会员每个订一份,拜读后无不叫好。”他祝愿该报“茁壮成长,为根石文化作更大贡献”。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维信认为“这是一份理论性强、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花卉市场常听到顾客对花商说“我要艺术插花”,许多花店店员也常把“艺术插花”挂在嘴边。什么是“艺术插花”呢?2001年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艺术”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这一阐述中,可以看到插花不论是哪一种类或派别都可以称为“艺术插花”,因为插花正是以花的美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中对美的追求,插花本身就是艺术活动,插花活动所创造的作品并没有“艺术的”与“非艺术的”之分。  相似文献   

10.
欣赏贺老的《风在吼》,真是百赏不厌。这件作品正如1991年楚平评论中所说:“风在吼,则是取强劲之风,表现壮美之势。”他在艺术构思上,制作技术上,素材组织上,特别在“神”字上狠下功夫,显现出现代盆景艺术上的高层次,大风格。贵刊今年五期刊栽常建国先生的建议:“狂风之  相似文献   

11.
偶园四奇石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奇石》和台湾出版的《中国奇石大观》(黄宗胜著)两书,都把现存青州偶园的大型奇石“福”、“寿”、“康”、“宁”与江南四大名石“绉云峰”、“瑞云峰”、“玉玲珑”、“冠云峰”以及现存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为数不多的皇家园林藏石一起收入“厉史名石欣赏”篇中。由此,足可见“福”、“寿”、“康”、“宁”在我国奇石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树根,千姿百态。树根艺术,就是巧妙地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注入作者的灵感和情思,经过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洗炼地表现人或事物的艺术。树根艺术贵在发现,“发现自然之美,塑造美的自然,给人美的享受”。贵在自然:利用自然之根,保持自然之色,借鉴自然之形,抒发自然之情,表现自然之神。这是树根艺术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盆景刊物,先后发表了多篇讨论“文人树”盆景的文章,各抒已见,亦有不同观点的交锋,相当活跃。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似乎还未曾涉及。这就是:“文人树”之名从何而来?“文人树”最初意蕴、内涵是什么?为了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弄清楚才是……据史料记载:“文人树”的艺术风格,源于“文人画”。“文人树”受  相似文献   

15.
山寨竹楼     
“竹楼”是湘西一带土家族居住的一种房子。奇石“山寒竹楼”再现了这一民族生活特点。这颗奇石属墨石,高14厘米、宽16厘米、厚7厘米。楼分二层  相似文献   

16.
奇石的收藏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质地坚硬,万古不朽,是石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涉及地矿、园林、盆景、文学、美学、哲学、工艺诸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奇石由于品种的多样化,就各有侧重某方面的功能。例如各类造型石(包括形象、意象、抽象石)、图纹石、彩石、音响石等,不但形、质、色、纹、声奇特,而且内蕴无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价值,有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完善人格的功能。又如陨石是研究天体的材料,化石是考古的标本,雨花石是馈赠友人的佳品,太湖石峰是园林的点缀,大理石是建筑中的美饰,宝石类是尖端科技中的骄子、豪华名贵的首饰。奇石收藏价值还在于:收藏必先收集采集,这就意味着化埋没以见天日,变平凡为神奇,串零散于系列。奇石不去发掘采收,它总是“石沉大海”而无任  相似文献   

17.
在盆展中,动物形象的盆景作品往往围观者众。然而不屑一瞥,主张“戒”之者亦不少:有的把它看作“趣味低级”,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歪魔邪道”;有的说它是“机械模仿”,有“小手工艺气习”;有的认为意境不深,不能称之为艺术。  相似文献   

18.
更正     
这些年我们到过祖国许多地方,看过不少赏石斋,奇石馆,惟有日照的“醉石斋”让我们醉得发痴。这里,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如果说山东日照何克睦的“醉石斋”就是一个美妙的奇石王国,我认为毫不夸张,并不过分。花能解语,石吐真言,全在人之发现。能否  相似文献   

19.
“五一”黄金周期间,“六博会”组委会推出“国际奇石博览会”、“异域风情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六博会”聚集人气。奇石博览会吸引众多文人雅士以“石、自然、友谊、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奇石博览会,于4月30日至5月7日在温江万春镇成都西部花木交易中心举行。这是四川省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观赏石博览会,充分展现了中华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参展展品有根雕、民间工艺品、石艺品、石砚、书画、古玩等。国内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位奇石收藏者参展;美国、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赏石界知…  相似文献   

20.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