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11~12 ℃水温条件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连续口服恩诺沙星7 d后肌肉、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大菱鲆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残留的恩诺沙星药物用二氯甲烷提取,在不同的时间点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0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75%~87%.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不同,在肌肉、血清和肝脏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560e-0.0310 t、C=1.147e-0.018 9 t和C=0.920e-0.027 1 t;恩诺沙星在3种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较长,分别为22.53、36.67和25.57 d.在给药后的第94天,肌肉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持续保持0.168 μg/g,尽管NY5070-2002无公害水产食品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残留限量MRL(Maximum residue limit)要求为0.05 μg/g,但本试验数据提示,大菱鲆肌肉组织中残留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超过了标准,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少于120 d.  相似文献   

2.
以80 mg/kg鱼体重对牙鲆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牙鲆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研究表明,停药后0.25 h,肌肉中恩诺沙星残留量最低。各组织的消除半衰期依次为腮肝脏血液肾脏肌肉,其中肌肉中恩诺沙星消除半衰期最低为67.759 h,消除最快,停药后12 d检测不到恩诺沙星。停药后0.25 h,在牙鲆血液、肝脏、肾脏中均有环丙沙星残留,残留量依次为肝脏肾脏血液,肌肉和鳃中未检出环丙沙星。停药后22 d在血液、肝脏和肾脏3个组织中仍然能够检测出恩诺沙星,但是停药7 d后这3个组织中均检测不出环丙沙星。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牙鲆体内代谢速度较慢,而且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有脱乙基代谢为环丙沙星的反应发生,但并不是在恩诺沙星消除的全过程都发生,而且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消除速度要比恩诺沙星快。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恩诺沙星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科学合理应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在海水(盐度33)水温为(28.0±1.0)℃下,斑节对虾口灌恩诺沙星(剂量30 mg·kg-1)后,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给药后斑节对虾血淋巴恩诺沙星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恩诺沙星在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h、2 h和2 h,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17.82 mg·L-1、5.02 mg·kg-1和96.75 mg·kg-1。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恩诺沙星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7.12 h、72.31 h和37.78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11 L·(h·kg)-1、0.21 kg·(h·kg)-1和0.02 kg·(h·kg)-1  相似文献   

4.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产学报》2004,28(B12):35-41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和休药期。试验前,从养殖场购买的泥鳅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暂养7 d后,分成3组投放入不同水温的养殖系统中。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作为目标化合物,以拌料给药的方式,按2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7 d后,对15、20、25℃ 3种水温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均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泥鳅体内消除,且水温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衰减消除速率有很大影响,在25、20、15℃水温条件下,泥鳅体内的恩诺沙星代谢至10.0 μg/kg以下分别需要25、32、50 d,环丙沙星则分别需要27、31、33 d。由于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泥鳅主要输往韩国,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限量要求是不超过10 μg/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少于32 d。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代肝细胞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代谢情况的方法,并通过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F)来间接反映恩诺沙星N-脱乙基酶的活性。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细胞中的药物,正己烷去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经测得该方法样品回收率均大于80.28%,日间变异系数小于5.54%。通过EF与大口黑鲈肝细胞进行孵育,发现EF在细胞中的消除方程为C=50e-0.0008t,消除半衰期(T1/2)为86.63 h,消除速率常数(K)为8×10-4/h。对孵育过程中的酶活研究发现最佳孵育时间为45 min,其酶活性为0.25μg/(min.mg),酶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9μg/(min.mg),米氏常数(Km)为22.37μg/mL,内在清除率(Clint)为0.01 mL/(min.mg)。结果表明,该酶与底物结合力不强,酶促反应强度较弱,EF在大口黑鲈肝细胞中的代谢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沉水植物对去除养殖尾水中残留抗菌药的作用,改进了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含量HPLC检测方法,采用模拟生态研究了恩诺沙星残留在沉水植物体内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优化了不同提取液、萃取盐和提取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净化剂的净化效果。以外标法进行定量,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回收率分别为79.60%~110.15%和57.26%~102.00%,检测限分别为0.003μg·g-1和0.005μg·g-1。在模拟生态系统中,以终浓度200μg·L-1的恩诺沙星单次泼洒用药后,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均在24 h吸收恩诺沙星至最大值,分别为0.82μg·g-1、0.86μg·g-1和2.34μg·g-1;采用梯形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92.06(μg·g-1)·h、...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恩诺沙星乳新剂型及其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分布,在(30±1)℃养殖水温下,对罗非鱼单次口灌10 mg/kg恩诺沙星乳,在0.5、1、2、4、6、8、12、18、24、48、72、96、120、144、168 h取样,样品处理后以超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9.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药浴给药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按10mg·L-1药浴给药后,恩诺沙星在欧洲鳗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来描述.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恩诺沙星达峰时间分别为44.27h、42.74h、50.69h、95.80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达峰时间分别为48.89h、55.34h、54.64h、100.0h.给药3个月后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恩诺沙星浓度分别为0.0844μg·mL-1、0.09959μg·g-1、0.01242μg·g-1、3.7164u·g-1;恩诺沙星在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908.07h、901.24h、59.32h、767.81h.鉴于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不使用此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恩诺沙星在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了连续5 d口服20.00 mg/kg b.w剂量恩诺沙星的俄罗斯鲟体内各组织中恩诺沙星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并通过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在22.5℃平均水温下,俄罗斯鲟连续5 d口服20.00 mg/kg b.w剂量的恩诺沙星,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 h、2 h和8 h。吸收半衰期分别为:2.052 1 h, 1.112 8 h和1.892 0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3.265 4 h、203.517 4 h和49.017 9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2 025.145、13 529.004和2 328.889μg/(mL·h),以肌肉和鱼皮计,恩诺沙星在俄罗斯鲟养殖过程中的休药期至少为945度日。[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 13(1):10-18]  相似文献   

11.
Berberine the main antibacterial substance in the rhizome of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is used as an antimicrobial agent for a long time.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berber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enrofloxacin against six common fish pathogens for use in fish disease management in aquacultur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ibrio vulnificus, Edwardsiella ictaluri, Escherichia coli and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ere determined and to be >500, >500, >500, 300, 400 and 100 μg mL?1 respectively. The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MBC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to E. coli, E. ictaluri and S. agalactiae were 300–500 μg mL?1. In combination with enrofloxacin, the MICs and MBC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gainst E. coli and E. ictaluri but not against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enhanced the bactericidal effect of enrofloxacin and vice versa. The synergistic bactericidal effect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nd enrofloxacin suggest its potential use in fish disease management in aquacultur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gainst fish pathogenic bacteria.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水温(18 ± 1) ℃和(28 ± 1) ℃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 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 ± 1) ℃和(28 ± 1) ℃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 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凌海  缪天音  王元  向阳  胡鲲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23,46(5):059414-1-059414-10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异育银鲫组织中恩诺沙星峰浓度 (Cmax)依次为肠道>肾脏>肌肉>鳃>肝脏>血浆,分别为14.15、13.31、14.15、7.48、7.94 mg/kg和2.94 mg/L;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其峰浓度与恩诺沙星峰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70%、6.28%、2.97%、2.90%和6.53%;组织中恩诺沙星清除率 (CLz)顺序为血浆>肝脏>肠道>鳃>肌肉>肾脏。随着给药次数增多,水体中恩诺沙星残留浓度快速升高,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 h时达到峰值 (5.23 µg/L),随后开始下降,但水体中一直未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底泥中恩诺沙星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在240 h达到峰值 (796 µg/kg),之后略有下降,480 h时降至587 µg/kg;底泥中环丙沙星残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480 h时残留量为382 µg/kg;底泥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残留浓度与恩诺沙星浓度的百分比为27.5%~65.1%。药饵给药后药物残留主要存在于养殖生态系统的底泥中,底泥中药物残留百分比为41.86%~46.69%,且消除较慢,药饵投喂后残留在底泥中的药物生态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本研究为养殖生产科学用药提供技术支撑,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4.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小分子短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抗癌等生物活性。它是鱼类自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复杂,种类多样。本文综述了目前发现的鱼类抗菌肽的结构特点、种类、生物学功能、抗菌机制以及基因工程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仔稚鱼的极性脂——磷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饲料磷脂对仔稚鱼在成活率、生长、抗御外部压力的耐受性以及畸形鱼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饲料中缺乏磷脂对仔稚鱼的影响比对幼鱼的影响更明显 ,仔稚鱼饲料中的磷脂含量应高于幼鱼饲料中磷脂的含量。仔稚鱼对饲料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的需要量占饲料的 1%~ 3% (干重 )。用磷脂作为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的来源在仔稚鱼中的消化率高于中性脂的消化率。饲料磷脂可以增强仔稚鱼体内的脂类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野生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水产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鱼类福利关注度不断提升等的背景下,环境丰容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在水产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在野化放流鱼类行为、增加养殖鱼类产量、提升圈养鱼类福利等诸多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环境丰容是指在增养殖生产中,采用适当方式向圈养或自然水体引入新的环境刺激,提高其异质性和复杂性,从而实现提升鱼类产量、提高鱼类福利、控制鱼类行为、改善鱼类生理目标的环境优化方式。总体来看,国际上围绕环境丰容技术的相关研究结果层出不穷,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国内水产领域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简要介绍环境丰容概念和分类基础上,聚焦目前最受关注的物理丰容方式,评述了物理丰容对鱼类打斗行为、生理应激、代谢生长等重要性状和放流后的适应性行为、个体适合度等增殖性状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引发研究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及其潜在神经可塑性机理,最后探讨了本领域以往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开展该方面研究提供借鉴,为增养殖苗种高效健康培育与放流鱼类野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性激素、芳香化酶以及随机重复序列、核受体基因等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由于鱼类所处分类地位较低 ,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鱼类性别决定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 ,目前研究的鱼类又各不相同 ,因此象哺乳动物那样的性别决定级联模式还没能阐述。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崔俊霞  徐田军 《水产学报》2023,47(5):059402-059402
先天免疫是宿主识别病原及消除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模式识别受体是参与识别病原入侵的主要分子,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NOD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启动抵抗病原入侵的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应答的激活、维持和终止受到了严格的调节,使机体在保持一定免疫强度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 nt的微小非编码RNA,是鱼类先天免疫应答网络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近年来,microRNA在鱼类免疫学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其进行及时地全面性的总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在鱼类先天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的分子抗病育种及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脏中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和恩诺沙星(ENR)残留量的方法。考察了3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分离与流动相组成、pH值及乙腈含量的关系,优化了色谱条件。中华绒螯蟹肝脏成分复杂,脂肪类化合物含量高,色素等干扰物质多,极易干扰目标物的检测。通过改进前处理过程,采用振荡萃取-浓缩-高速离心萃取的前处理技术,有效减少了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和重复性良好,样品中3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回收率在73.26%~85.82%,最低检测限为10μg/k。用该方法对肌肉注射给药后72h内中华绒螯蟹肝脏组织进行检测,其体内主要代谢物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都可以检测到,说明本方法能够满足中华绒螯蟹体内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量检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