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盐津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经过新旧站点海拔订正,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异常分析、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盐津60年来的年、季、月平均气温和极值、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加以统计降水、日照情况,旨在探索气温变化原因同降水、日照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年降水和日照均呈现减少的趋...  相似文献   

2.
王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5,(25):222-223
基于甘孜州1961 ~2011年平均气温的日数据,选取了11个气象站点,研究近51年来甘孜州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1年来甘孜州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236℃/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和春季较平缓;1961 ~2011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趋势为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吴丽  蒲金涌  谢蕊  邓卓雅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159-161,169
利用天水市7个气象站1961-2016年夏季平均气温等资料,对近56年陇东南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6年陇东南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贡献率为19.8%.夏季日最高气温≥30.0℃的日数基本上与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年份,夏季6---8月气温变化依次为低—高—低的趋势,7月为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月的概率最高,其次为8月,6月为最小;夏末8月气温高于初夏6月气温的年份为46年,占82%.2016年从初夏到夏末平均气温持续高于平均值,8月份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值,属于小概率事件;2016年研究站点极端最高气温未突破历史极值,8月中旬为气温异常偏高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近50年苍山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1~2010年苍山地面气象观测站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相关性系数、Fisher最优分割法、5年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近50年苍山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从1961年以来,苍山县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冬季气温开始明显跃升,正距平出现频率增加了3.5倍。[结论]苍山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南充市近54年气温资料,通过距平分析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和30年滑动变异系数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同时对极端冷暖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南充市年平均气温呈震荡上升趋势,四季气温除夏季外均表现为增暖趋势,秋季增温最为突出,对年平均气温的增温贡献最大;冬季气温波动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和全年气温,不确定性较高,偏离平均值的年份最多,出现极端天气概率较大;近54年南充市出现了极端冷冬3次,热夏2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清原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近57年的气温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清原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0.27℃;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分别上升0.25、0.18、0.23、0.43℃,上升最为明显的是冬季,其次是春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月,其次为1月,上升幅度最小的为11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海原县气象局1961—2010年逐月气温资料对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原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961—1986年为相对偏冷期,1986—2010年为相对偏暖期,极大值为8.9℃,极小值为5.7℃,两者相差3.2℃;海原县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最大,1961—1970年平均气温最小;近50年来海原县四季气温均呈逐年增加趋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24、0.261、0.352、0.406℃/10年,冬季增温幅度较显著,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郑市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别对气温的月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用EOF法对5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的季节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年内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50年来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80年代持续降低,最冷期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春季和秋季呈逐年升高趋势,夏季则呈降低趋势;冬季主要的增温趋势是主导1961—2010年年平均增温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61 ~2004年南京市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高淳站、江宁站、江浦站、溧水站、六合站、南京站6个气象站点1961 ~200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南京夏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35℃高温日数和热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961 ~2004年南京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热积温数值虽有明显上升,但高温天数并没有显著增长;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夏季高温期,而70、80年代夏季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是夏季气温最低的时期,90年代和2000~2004年的平均值普遍提高,90年代以后是一个夏季变热的时期.[结论]酷暑主要分布在60年代,凉夏主要分布在70、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济宁市(包括11个县市区)1970~2009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0 a(1970~2009年)间,济宁市历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  相似文献   

12.
郭卫东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36-10739
利用青海省1961 ~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青海省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0年日平均气温通过0、3、5、10℃的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呈推后趋势,积温显著增加;在东部农业区及柴达木盆地积温指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尤为明显;各界限温度普遍存在8 ~10、14~16年的周期,0、3、5、10℃初日、终日及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出北早南晚、北晚南早、北多南少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贵南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的年、季、月平均值以及气候倾向率,分析了近55年来贵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5年贵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且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月气温也均呈增温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低云量对气温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水汽压和相对湿度。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0、1993、1970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5年-2011年17年间黄南地区草原火灾资料和火灾发生时对应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及黄南地区历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黄南地区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火灾区的气候特征及火灾发生前的气象因素的变化,找出可能影响黄南地区草原火灾的气象因子即降水、蒸发量、气温、地面温度等对火灾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奉贤地区1961~2020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奉贤地区6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及霜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贤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四季气温均呈极显著增温,四季对年平均气温增温贡献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年高温日数及极端最高气温均呈增多(高)趋势,且21世纪以来,出现高温日数≥10d的概率由5%提升至30%,出现酷暑年份的概率由15%提升至60%。年低温日数及极端最低气温未呈现明显变化,终霜日(初霜日)呈提前(延后)趋势,年无霜期延长。公众及相关管理部门需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降低气候变暖对城市运行、作物生长、人体健康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14年沈阳探空站高空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近10年沈阳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全年各月均可观测到复合对流层顶,两类对流层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第1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夏季相对较高,冬季相对较低,第2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全年变化较为平稳。对于对流层顶的温度,夏季、冬季和年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呈弱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第1对流层顶温度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第2对流层顶温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黄南地区暴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黄南地区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优干宁镇暴雨日数是4个观测站中最多的,说明暴雨主要出现在黄南偏南地区;月暴雨日数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8月份,从9月份开始,暴雨日数逐月减少;暴雨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从地域分布上黄南地区暴雨有自南向北递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61—2008年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立生  闵锦忠  史印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69-13274,13324
使用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的3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北降水内在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影响,华北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5.0%。华北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d,夏季为35d。年降水量减少不是由于雨强变化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雨日减少的影响,雨日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夏季暴雨雨日减少造成的雨量减少最为重要。这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思路,即要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应把着眼点放在暴雨过程预报上,应分析是否会出现有利于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平均环流来预测夏季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大陆热带亚热带交界区的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区91个国家基准基本气象站1960~2009年日气温观测数据,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三省区年均温均呈上升趋势;三省区春季气温总体有微弱下降态势,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1980年之前的三省区夏季气温以递减为趋势,1980年之后则有递增状态;1985年之前的三省区秋季气温主要以递减态势为主,1985年之后则以递增为变化趋势;三省区冬季气温1990年之前并没有明显增减态势,而1990年之后则开始呈现递增状态。趋势性区域比较上,云南最强、广东次之、广西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