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西灌区推广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刍议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针对河西灌区春小麦生产及生态建设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系)的特征及其推广的弛要性、推广示范应用的节水效果等方面的论述,展望了河西灌区节水专用型春小麦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加强河西灌区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系)选育和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薯2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我国北方薯区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鲜食专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新技术引入玉米育种中,培育出了大量的新品种,使我国玉米育种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发展大致呈现以下四个趋势:通过抗逆性育种使玉米产量不断增加;高产稳产育种一直是玉米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分子标记与转基因技术引入到玉米育种之中;特用与专用型玉米育种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产稳产小麦品种青农2号系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同年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12年通过安徽省认定。本文作者介绍了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农2号的主要特点及选育体会,旨在为青农2号的推广及今后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在农民增产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质资源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和方法落后、对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重视不够等问题,甘肃玉米育种跟不上本省玉米生产的发展.今后甘肃省玉米育种必须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利用SRAP、SSR、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抗旱、抗病、抗倒等优异种质资源,形成商业化育种的种质基础,以抗旱、丰产、粮饲兼用和适于机械化收获为主要目标,研制与国内外商业化育种发展趋势相一致、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规范化种子扩繁、营销、示范推广模式,形成集育繁推一体的玉米商业化育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种互薯3号选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品种互薯3号的选育技术,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配制组合、杂交育种程序等内容,同时介绍了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应用措施,以期为以后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北春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东北春玉米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分析了东北春玉米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发展对策。面对生产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及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玉米育种应以高产、优质和多抗为主要目标。加强改良、创新和专用型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2~2006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对广西目前鲜食糯玉米品种的品质、产量及抗性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广西近期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加强对薄皮性状和抗性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注重抗倒、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京科220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抗多种病害、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介绍京科220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在安徽、河南省的引种情况,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粮食生产水平与全国粮食生产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文章介绍广西粮食近几年来的生产情况,提出广西粮食作物良种增产潜力巨大。分析制约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增产潜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充分发挥广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增产潜力的主要措施:加强良种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加强种子监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抓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解宗方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793-1799,1810
[目的]以河南省为例探讨粮食作物的育种方向。[方法]优良品种是粮食增产的基础,而正确的育种方向对选育优良品种至关重要。根据河南省省情和粮食生产实际需要,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当前粮食作物育种的方向。[结果]在河南省粮食总产增长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粮食单产的增长,而且主要是由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气象灾害频繁,抗灾能力不强;化肥投入过量,物质转化效率下降,并且加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和分布不平衡;作物育种过程中重视产量性状,忽视相关性状;种质资源狭窄,导致主导品种单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粮人数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性、高效性、适应性、抗逆性、专用性和安全性的作物育种方向。通过育种方向的调整,提高粮食作物育种水平,培育优良品种,实现粮食生产的土地集约利用,物质集约节本,劳动集约替代,环境集约减损,技术集约高效,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地论述了不同作物中植酸的含量及其分布、植酸的生物合成和在种子发育中的作用等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研发低植酸作物品种在饲养业饲料利用率、人类食品营养、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低植酸作物的3个育种途径:种质筛选、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同时,对低植酸作物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产量八连增的原因、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粮食总产与单产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粮食单产的增加规律和原理及其技术的性质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呈阶梯式阶段性增加规律,而粮食单产的阶梯式增加是施肥量阶段增加推动下作物品种更新的结果,而阶段施肥量的增加是农民在直接与间接接受施肥知识基础上自己摸索的结果,我国现行推广的施肥技术并不能确定阶段施肥量。作物品种更新实际就是作物品种最高产量施肥量的不断提高,只要作物品种的耐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中的施肥量就不会达到极限。然而,虽然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一直在增加,但近年来单位肥料的粮食增加量却在急剧下降,多数作物生产中的产量水平远低于示范产量,主要原因是现行高水肥地选育品种不适应中低产田栽培。因此,依靠新的施肥技术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上进行平衡育种,应成为我国实现持续增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被成功转化到作物中,但人们对作物抗旱机制及抗旱基因调控等方面依然缺乏了解。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水分胁迫信号感知与识别、胞间信使转导及干旱胁迫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作物抗旱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植物分子遗传学在挖掘作物重金属积累相关基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时常发生。如何阻控重金属在作物可食部位的积累,保证农产品安全和重金属中、低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培育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实现作物可食部位重金属含量达标,是解决重金属中低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经济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培育作物重金属低积累品种需要克隆控制重金属积累的相关基因,并阐明其分子遗传机理。以Os NRAMP5、Os HMA3和CAL1三个控制水稻镉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基因为实例,介绍植物分子遗传学在挖掘作物重金属积累相关基因中的作用,包括基于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的方法,克隆控制镉在作物中积累的基因,并阐述这些功能基因控制重金属积累的分子遗传机理,同时展望这些基因在培育重金属低积累品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物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很早便开始了作物育种工作。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育种、推广、经营体系,拥有一支宏大的专业队伍,搜集保存各种作物种质资源30多万份,其中已繁种入国家种质库的有20多万份。共选育40多种作物近5000个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在全国范围内更换3-5次,每次更换一般增产10%-30%,并使品质、抗性得到较大改善。在矮秆育种、辐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中国作物育种研究与应用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当前,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继续选育与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同时要切实加强作物育种理论方法的研究,不断增强后劲。还要运用专利知识产权和专门法规形式保护作物新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跨越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作物育种高技术研究发展历程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育种高技术研究是提高育种效率、确保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系统回顾863计划对农作物育种高技术研究支持的基础上,综合专家问卷调查,分析评估了"十五"863计划农作物育种项目的产出,农作物育种项目总体符合高技术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贡献突出。在总结分析农作物育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农作物高技术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繁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繁”作为我国首创的一种独特育种方式,在农作物品种培育过程中发挥着缩短育种年限,加速世代繁育的特殊作用。目前,在全国推广的5 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约有80%经过了“南繁”的选育或者加代。在总结“南繁”现状的基础上,从充分利用"南繁"这一优势,加快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稳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在“南繁”中存在的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矛盾等制约其发展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面临人口膨胀和资源缺乏的双重压力,急需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来增加粮食产量。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基因组小、与其他谷类作物共线性高等特点,是禾本科作物的模式植物。植物的生长发育是获得产量的物质基础,目前已经克隆了一些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涉及的性状包括株高、分蘖、花期、育性、产量、稻米品质及抗逆性等。控制水稻生长发育的基因和产量性状基因的克隆,加深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的理解,深化了对水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的认识,并为今后利用这些基因进行品种分子改良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青稞品质育种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由于其特殊的抗旱性和耐寒性成为高海拔冷凉地区其它作物无法替代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上世纪90代以前青稞(裸大麦、是青海省农牧民的主要口粮,青稞育种目标主要针对高产、早熟、抗倒和主要病害的抗性研究,品质指标中简单考虑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高低,生产应用当中食用、饲用工业用青稞相混,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以满足农牧民口粮为主的高产育种目标已不能满足多样化市场对青稞的需求,在选育高产、早熟、抗倒、抗病的前提下,选育适合食用、饲用、酿造、加工及营养保健等专用型新品种已成为新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