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八棱海棠的种子为试材,研究快速打破海棠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最佳处理方式。分别进行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以及不同时长的浸泡、温度不同的蒸馏水以及不同时长的浸泡、低温层积等处理。结果表明:赤霉素和温水浸种处理不能完全打破八棱海棠种子的休眠,但处理之后的种子发芽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赤霉素处理对打破休眠的最佳浓度是200 mg/kg,发芽率可达50.25%。总体来说浸泡时长对打破八棱海棠种子休眠结果不明显。而打破八棱海棠种子休眠最佳处理的是低温层积,其打破休眠的时间是60 d,发芽率达到86%。  相似文献   

2.
解除瓠瓜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打破瓠瓜充分成熟种子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采后约50天其休眠现象可自然解除,磕种处理、1 500mg/L赤霉素液和0.6%H2O2液浸种均可有效打破瓠瓜种子的休眠现象.  相似文献   

3.
植物激素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蔬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茄果类蔬菜在桂林市的春、夏、秋季都有大面积种植,由于茄果类蔬菜在高温、高湿、高肥水条件下易徒长以及不良气候条件造成落花落果,而利用植物激素可有效调节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促进养分合理分配和流向,防止花果脱落,夺取蔬菜的优质丰产。1 在苗期的应用1.1 打破种子休眠番茄:用矮壮素5 0 0 mg/kg液浸泡种子1h,可提高在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比率。茄子:用赤霉素10 0 mg/kg液浸种1h或0 .2 %硝酸钾溶液浸种1h,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打破种子的休眠,与不处理相比发…  相似文献   

4.
穿龙薯蓣种子催芽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才  孙晖  王喜军 《北方园艺》2010,(11):199-201
以穿龙薯蓣种子为试材,研究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活力和休眠特性的影响,播种的覆土适宜深度和幼苗的适宜光照强度。结果表明:种子-5℃冷藏20 d即可打破休眠,赤霉素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低温解除休眠的种子,其幼苗长势较强。播种覆土以1.5~2.0 cm为宜,70%透光率有助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黄瑞香种子为试材,通过对黄瑞香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的研究,寻找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适宜条件。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对黄瑞香种子千粒质量、饱满度、含水量、生活力和吸水率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对黄瑞香种子分别进行化学物质处理、低温层积和热水处理,分析不同层积时间、不同质量浓度化学物质、不同萌发介质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瑞香种子含水量为7.12%,带外种皮的种子吸水率为33.4%,去除外种皮的种子吸水率为60.3%;化学物质处理和热水处理不能完全打破黄瑞香种子休眠;化学物质结合低温层积处理70d种子萌发率为64.93%;平纸床和皱纸床介质上的发芽率分别为65.8%和53.2%。种皮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用200mg/L GA3和25mg/L 6-BA混合溶液浸种10h后结合70d低温层积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最佳发芽介质为平纸床。  相似文献   

6.
对采集的野生尼泊尔鸢尾种子经过4个月的冷藏后进行种子发芽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尼泊尔鸢尾种子吸水性较好,种子经浸种24h即可萌发。光照对室温浸种的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而硝酸钾溶液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因此,成熟的野生尼泊尔鸢尾种子在秋季采集后可先进行4℃冷藏或低温层积处理,于翌年春经45~65℃的温汤浸种或0.3%~0.5%的硝酸钾溶液浸种后于25℃暗环境下发芽,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对甜樱桃种子进行低温不同时间层积,加赤霉素不同浓度溶液浸泡种胚,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甜樱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和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可促进甜樱桃种子萌发,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发芽率提高;播种前用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处理组合中以层积60天和90天,1500mg/L赤霉素浸泡10分钟和层积90天,1000mg/L赤霉素浸泡10分钟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1.6%、92.8%和90.1%,与其他处理组合的发芽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托鲁巴姆种子的休眠较深,发芽较困难。为了打破其种子的休眠期,加快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的整齐度,以托鲁巴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赤霉素处理浓度和浸种时间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中适宜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为750~1 250 mg/L,浸种时间为36 h,发芽率可达93.00%;可有效提高托鲁巴姆种子的发芽速率和发芽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处理茄子种子对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不同时间对茄子种子进行处理 ,来寻求提高茄子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40× 1 0 - 6,浸种 2 h和 50× 1 0 - 6浸种 3 h处理最有效 ,能将茄子种子发芽率提高 4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赤霉素浸种处理对PEG模拟干旱条件下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3个品种茄子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浓度(0、100、300、500 mg/L)的赤霉素浸种24 h后置于20%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明显提高了3个品种茄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并且降低了芽抑制率及根抑制率,能明显缓解干旱对茄子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荠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赤霉素)、6-BA(6-苄基嘌呤)和低温处理均能有效的解除荠菜陈种子的休眠,6-BA 的处理效果优于GA3,但单独使用GA3或6-BA对荠菜新种子的解除休眠不起作用.低温能解除荠菜新种子的休眠(平均发芽率84.07%).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荠菜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和低温处理对紫苏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紫苏为试材,用赤霉素和低温进行各种不同处理,观察发芽数,计算发芽率,得出最佳方案,在打破紫苏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赤霉素浓度和浸种时间对茄子砧木托托斯加种子发芽的影响,用200~1 200 mg/L的赤霉素对托托斯加种子分别浸种24、48、72 h。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托托斯加种子发芽均有促进作用,当赤霉素浓度为1 000 mg/L、浸种时间为48 h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7.0%和36.77。  相似文献   

14.
毛桃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桃是桃的优良砧木。一般其种子必须经过低温(层积)处理才能正常萌发。夏季采收的毛桃种子,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理立即播种,均不能正常萌发。从我们对打破毛桃种子休眠,促使发芽的试验结果表明,毛桃种子的休眠与坚硬的内果皮、致密的种皮以及种皮内含有的抑制发芽的物质有关。剥去种皮,种子能正常发芽,起到层积处理的作用。赤霉素能解除和部分解除种皮对种子的  相似文献   

15.
毛桃种子层积处理前浸泡赤霉素对其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桃 (Prunespersonal (L)Bausch)是核果类果树最重要的砧木 ,通常采用播种法繁殖砧木苗。但毛桃种子有休眠现象 ,加上存在坚硬的内果皮 ,常出现烂种或隔年发芽现象 ,田间播种发芽率往往很低[1] 。在播种前去掉核壳可大大提高发芽率 ,但此法很费工 ,而且播种后若遇低温阴雨易烂种 ,因此 ,实用性不强。用赤霉素 (GA)浸种可打破种子休眠 ,增强种子活力 ,从而增进种子萌发[2 ] 。笔者通过本试验 ,试图为赤霉素在毛桃种子播种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毛桃核采自本地野生毛桃树 ,赤霉素由上海同…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浸种对加工型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节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试验研究了GA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加工型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00mg/L的GA溶液,浸种6h最有效,能将辣椒种子发芽势提高25.0%以上,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壮苗指数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幼苗的节间长度较短,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根据赤霉素、活力素具有打破休眠、促进生长的功能,进行了赤霉素、活力素处理砧木种子的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缩短了种子层积时间30—50天。试验于1991—1992年在偃师县缑氏乡扒头村进行,设赤霉素、活力素和赤霉素+活力素三个处理,砧木种子为八棱海棠。 1、用500ppm赤霉素浸种10—15小时,而后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荠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赤霉素)、6-BA(6-苄基嘌呤)和低温处理均能有效的解除荠菜陈种子的休眠,6-BA的处理效果优于G氏,但单独使用GA3或6-BA对荠菜新种子的解除休眠不起作用。低温能解除荠莱新种子的休眠(平均发芽率84.07%)。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荠菜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白木乌桕为试材,通过测定白木乌桕果实及种子特性,探讨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较萌发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白木乌桕果实平均鲜重1.45g,平均千粒重为173.62g;变异系数为2.08%~10.87%,最大为种子高,果实变异系数小于种子;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提高种子含水量、淀粉酶活性,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赤霉素400~800mg/L处理发芽率较好,种子发芽率达75%以上;随播种深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4cm为最佳播种深度;年苗期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110、150天,与苗期1年抽2次梢对应。通过选育大种子可实现油料的高产,子叶厚度为关键选育因子,并可通过养分措施实现营养物质在子叶的积累,温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促进种子吸水及淀粉酶活性提高而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春梢、秋梢期加强肥水管理可促进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20.
玉铃花种子休眠原因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铃花种子为试材,从种皮透水性、种子不同部位的浸提液萌发抑制测定等方面探讨了种子休眠原因,并用低温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测定层积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4种内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玉铃花种皮存在一定的透水性障碍和机械束缚;玉铃花种皮及胚乳(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且抑制强度为种皮胚乳(胚),低温层积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GA含量明显上升,ABA含量急剧下降,IAA/ABA、ZR/ABA及GA/ABA的比值升高可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