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水型专用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量的影响及制种玉米田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CO(NH2)2>(NH4)2HPO4>糠醛渣>保水剂>ZnSO4·7H2O;因素间最佳组合为:CO(NH2)2600kg/hm2,(NH4)2HPO4350kg/hm2,ZnSO4·7H2O 30kg/hm2,保水剂19.98kg/hm2,糠醛渣15 000kg/hm2。保水型专用肥施肥量与玉米制种田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孔隙度、蓄水量、玉米植物学性质和经济性状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表现为递减,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在10.00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2.50t/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9.99t/hm2,玉米的理论产量为6 715.33kg/hm2。  相似文献   

2.
2006年选择桃源代表性土种进行了杂交晚稻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田间试验(即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晚稻(金优207)上氮肥的增产效应居首位,平均增产43.3%,钾肥次之,平均增产27.2%,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平均增产2.8%。钾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有关。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模拟,得到3丘试验田的肥料效应回归模型全部为氮、钾二元二次回归模型,据此提出了杂交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N 148.0~188.0 kg/hm2,K2O 74.3~103.0 kg/hm2。  相似文献   

3.
基于“3414”模型研究宁夏盐池县玉米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为54.84%,说明土壤属于中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 751.45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12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1 023.45 kg/hm;施用纯K 75kg/hm2的增产效应为236.7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N)量为360 kg/hm2,施磷量(P)为107.81 kg/hm2,施钾量(K)为4.3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7 652.23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土壤养分与春小麦产量关系及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壤养分与春小麦产量关系及最佳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 ,春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关系十分密切 ,尤其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相关性较好 ,而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关系较差 ;土壤养分供N量严重不足、部分缺P但富K ,这与产量 养分敏感性分析结论相一致 ;春小麦最佳施N量较常规减少 10 % ,施P量减少 15 %。  相似文献   

5.
尿素施肥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侯彦林  王曙光  郭伟 《土壤通报》2004,35(3):303-306
不同肥料用量对土壤生物学过程的影响研究是肥域(际)土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试验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肥量对潮土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和霉菌对尿素施肥量比较敏感,B(肥土比1:1500)施肥量就可以明显降低它们的数量,分别比不施肥(A)下降45.5%和32.2%。硝化细菌在D(肥土比1:400)施肥量时数量最大,之后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反硝化细菌随施肥量增加直线下降。土壤酶活性均在E(肥土比1:200)施肥量时发生明显变化,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河西走廊的灌漠土上,制种玉米产量随N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N素的增产效果则随N素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在肥力水平高的暗灌漠土上,玉米N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24.81kghm-2,最佳施肥量时的理论产量为9.65thm-2;在肥力水平中等的灰灌漠土上,玉米N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93.52kghm-2,最佳施肥量时的理论产量为7.30thm-2;在肥力水平低的盐化灌漠土上,玉米N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80.52kghm-2,最佳施肥量时的理论产量为5.90t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全氮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等氮技术及原状土柱法研究了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配施〉有机肥〉尿素。同一土层的细菌数量以越冬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数量则随小麦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20-4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次之,40~120cm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随小麦生育期推进,3种处理0~20cm土层全氮含量逐渐减少。配施处理土壤剖面全氮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有机肥和尿素处理。小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20cm和0—40cm土层中的全氮量占0—120cm土层全氮总量的比例均表现为配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尿素处理拔节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机肥处理扬花期的放线菌和灌浆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处理各生育期微生物数量与全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制种玉米连作恒量施磷对灌漠土与潮土中磷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恒量外源磷施用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定位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选用河西走廊石灰性潮土及灌漠土定位施肥。[结果]制种玉米连作8a,恒量磷二铵525kg/(hm^2·a)施用,除无机态二钙磷(Ca_2-P)外,2种不同土类总磷(T-P)、速效性磷(Av-P)、总无机磷(T-IP)、总有机磷(T-OP),以及其他各分级无机、有机磷组分均显著增加。无机磷占全磷总量65.2%~70.2%,有机磷占全磷总量6.5%~11.4%。无机磷中十钙磷(Ca10-P)>八钙磷(Ca8-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P)。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MLO-P)>高稳性(HRO-P)>中稳性有机磷(MROP)>活性有机磷(LO-P)。随连作年限增加,灌漠土Ca10-P在连作第5a达到最大,Al-P,O-P均持续增加;潮土Ca10-P持续增加,Fe-P,O-P在连作第5a达到最大,磷增加量为3.94%~37.28%。0—60cm土层,两种土类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呈现由表层至下层递减特点,但不同分级磷在不同土层所占比例不同,Ca10-P,Al-P,O-P,MRO-P底聚,Ca_2-P,HRO-P表聚,制种玉米连作生产8a,磷肥最大表观利用率为4.89%,磷素活化系数<2%,外源磷肥以174.3kg/(hm^2·a)残余在土壤中。[结论]制种玉米连作,总磷转化率低,磷素移动缓慢,大部分以溶解性较低的磷素形态在土壤表层积累,但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对磷素的固持及转化率下降,表现底聚趋势,对生态环境健康存在极大风险,应减量或停止施磷。潮土磷肥施用应采取更加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肥管理对带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裂区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灌溉定额、绿肥、化肥及其交互作用对灌漠土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全钾和全盐含量极显著降低,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H值极显著上升。种植绿肥能极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氮含量,能极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施用化肥可以极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能极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对于小麦/玉米带田来说,6000 m3hm~(-2)的灌溉定额足以保证带田作物的产量水平,但要十分注意灌溉定额和灌溉时间的合理搭配,灌溉定额和灌溉时间要合理分配在影响小麦玉米产量的关键生育期。450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种植绿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施用化肥能极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玉米产量以及小麦玉米的总产量。灌溉定额与化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和总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影响,600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施用化肥能极显著提高带田玉米产量和总产量,此条件下带田玉米产量和总产量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灌漠土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归宿的主要过程.本文使用序批实验方法、单步提取方法、连续提取方法等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灌漠土Cu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灌漠土对Cu的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灌漠土的Cu吸附可能受土壤理化综合因素影响,而不仅是某个土壤理化指标所控制;二次...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内陆灌区连作8a的制种玉米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改土型专用肥与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是:CO(NH2)2>(NH4)2HPO4>PVA和ZnSO4.7H2O;因素间最佳组合是:PVA 30kg/hm2,CO(NH2)2 736kg/hm2,(NH4)2HPO4420kg/hm2,ZnSO4.7H2O 52kg/hm2。随着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在增大,而容重在降低。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增加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在增加,但单位(1kg)改土型专用肥的增产量则随着改土型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随着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改土型专用肥施用量在1 350kg/hm2的基础上,再增加337.50kg/hm2,收益出现负值。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 350.01kg/hm2,玉米理论产量为6 700.99kg/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究不同灌溉水平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红枣田土壤水分、盐分及土壤养分属性的影响,为红枣种植提供适宜的水肥方案。设置2个灌溉水平(W1:6 000 m3/hm2,W2:6 600 m3/hm2),3个基施水平(S1:1 200 kg/hm2,S2:1 650 kg/hm2,S3:2 100 kg/hm2),以不施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对照(W1CK,W2CK),共8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施加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总碳含量,且同一灌溉水平下,随施肥量的增加均表现为S3>S2>S1>CK。W1灌溉水平下,较CK处理相比,施加生物有机肥后0—150 cm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总碳含量分别提高3.20%~17.97%,9.96%~20.31%,2.03%~5.42%,W2灌溉水平下,较CK处理相比,各项指标分别提高5.37%~20.19%,6.55%~21.18%,2.09%~6.34%。施加生物有机肥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PPMn型水溶肥混合棉粕腐植酸肥施用对棉田土壤和棉花产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两种新型水溶肥的官能团特征和外观特征,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种新型水溶肥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棉粕腐植酸肥(H)、PPMn型水溶肥(P)和两种新型水溶肥混合(HP)对改善土壤物化结构和提升棉花产量均优于常规水溶肥(S)和不施肥(CK),其中HP处理效果最好。HP处理使土壤容重降低8.15%,土壤孔隙度增加7.49%,有效降低了0.25mm土壤团聚体所占比例,显著提升氮磷钾的农学利用效率,棉花产量相对于其他处理增加7.5%~4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化肥减量10%~30%条件下,配施与所减化肥相同用量的2种生物有机肥对油菜生理代谢、产量、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系统的阐述了生物有机肥应用于蔬菜生产的优势所在。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增强了油菜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质含量(MDA、O·-2),进而提高了油菜的光合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与常规施肥(100%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4.60%~24.55%,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11.26%~210.76%和12.49%~34.09%,而真菌数显著降低了20.37%~39.68%,同时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最终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通过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来改变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环境的同时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光合能力,最终实现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秋施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等氮量条件下(秋季有机肥配施来年春季无机肥),设置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施用高量有机肥有助于细菌和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形成,无机肥和不施肥适于真菌生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肥较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培肥地力,单施效果稍差,且差异不大,而高量有机肥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百分比方面作用显著;两年玉米累计产量30%有机肥(T2)最高,分别比100%有机肥(T1)和100%无机肥(T4)提高57.34%和4.59%,稳产并高产。总体来讲,30%有机肥+70%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 mg glucose·g-1·(24 h)-1和1.15 mg NH3-N·g-1·(3 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煤基复混肥对复垦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工矿区固体废弃物为基本原料,与化肥复混研制而成煤基复混肥,通过单施煤基复混肥及其与菌肥配施在复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复垦土壤养分、玉米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有效促进土壤养分含量;菌肥+煤基复混肥处理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复混肥或基质+煤基复混肥处理。玉米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在N300施肥水平达到最高,表现为菌肥+煤基复混肥(N300,5 957.52kg/hm~2)基质+煤基复混肥(N300,5 695.73kg/hm~2)单施煤基复混肥(N300,5 391.15kg/hm~2)。过量施肥(N390)导致玉米产量不同程度降低。菌肥+煤基复混肥不同处理在N210、N300和N390施肥水平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复混肥(P0.05)。煤基复混肥及其与菌肥配施在N300施肥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表现为菌肥+煤基复混肥[N300,18.32kg/(mm·hm~2)]基质+煤基复混肥[N300,17.57kg/(mm·hm~2)]单施煤基复混肥[N300,16.73kg/(mm·hm~2)]。随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菌肥+煤基复混肥处理在N120、N210和N300各施肥水平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单施复混肥。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促进工矿区固体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Japan, the soils in tea fields are further acidified by heavy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he long-ter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fields, available P, 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had the highest in the Multi-F plot, followed by the 98-D.F plot and the smallest in the 95-D.F plot. Soil enzymes activity had the highest the Multi-F plot. It was estimated that all of the enzyme activity were often correspond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he available P contents. The number of fungi under acidic condition had the close relation since change of these enzymes activity. It was evident that fungi were participated in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acid tea field soils.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number of fungi and enzymes activity decreased corresponding well with the available P and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depend o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Moreover in case of qualities of green tea, generally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plots and Multi-F plot were to be small. It was indicated that influence to the yields by curtailment of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as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