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小麦耐热性表现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eri82×Siete Cerros重组近交系为供试材料,对不同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小麦耐热性的表现以及小麦耐热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期播种能够给春小麦提供全生育期的高温胁迫环境;借助塑料大棚人工升温的办法可以模拟大田生产条件下籽粒灌浆期的高温胁迫环境。在这些不同的热胁迫环境中,供试材料的产量性状都受到严重影响,且在耐热性表现显著差异。产量性状和耐热性的相关分析表明正常环境条件下产量性状表现与耐热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热胁迫环境条件下,基因型之间产量性状的遗传表达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与耐热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认为采用热感指数和几何平均产量2个指标鉴定和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3.
高温胁迫是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水稻高温胁迫与耐热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有关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阐述,包括:1.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品质以及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2.水稻的耐热性表现。最后,就有关耐热性育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限制南方地区月季立体绿化应用的重要环境因子.通过对月季叶绿素含量变化、叶绿素荧光值和叶片损伤程度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得到了10个品种的耐热性强弱关系,为\"薰衣草花环\"、\"黄油硬糖\"、\"红色龙沙\">\"夏洛特夫人\"、\"托马斯\"、\"大游行\"、\"佛罗伦萨\">\"龙沙宝石\">\"浪漫宝贝\"、\"粉色达芬奇\".  相似文献   

5.
以大花绣球(Hydyangea macrophylla)、圆锥绣球(Hydyangea paniculata)和乔木绣球(Hydyangea arborescens)3个品系共56个绣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大棚进行高温胁迫试验,调查分析其形态变化及热害症状,对其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之后,不同绣球品种的热害指数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有19个品种的热害指数较小,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是适宜苏州地区引种和推广的优良绣球品种;大花绣球11个品种表现为中等耐热性,15个品种耐热性差,更适宜应用在温度不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热胁迫下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耐热性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35个),在小麦灌浆后期通过人工升温鉴定耐热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热胁迫处理与正常环境相比千粒重降低幅度在1.2%~30.2%间,穗粒重降低幅度在0.5%~40.0%间。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感热指数在0.09~2.86间,有3个材料千粒重感热指数S<0.2,表现较强的耐热性。耐热材料(S<1,n=17)的平均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较热敏感材料(S>1,n=18)分别低0.43g、0.22g和2.19粒。晚熟材料较中熟材料的丰产性好、耐热性差。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热胁迫下的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穗粒重感热指数、千粒重几何平均产量与穗粒重几何平均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开展不同类型玉米在花期高温胁迫下的耐热性评价,并探求高温胁迫防御技术.[方法]以10个淮北地区常用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玉米花期高温为主处理,玉米品种为副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热能力强的品种,并研究抗高温调理剂对...  相似文献   

8.
化学药剂诱导春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化学药剂对品种、杂种F2代和太谷核不育小麦(Tal)不育穗分别进行诱导处理,诱导孤雌单性结实。结果表明:A药液的诱导结实率及年际间重复性最好,结实率为7.5%~12.5%;在4种不同施药方法中,喷雾和全穗浸泡的诱导结实率最高,分别为11.4%和11.3%;不同材料间的诱导结实率以品种、杂种F2代高于Tal小麦不育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9个葡萄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对高温的响应表现,并对其耐热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吐鲁番耐热葡萄品种的选育及其耐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葡萄资源圃的19个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吐鲁番的自然高温条件下,利用快速荧光测定仪(Handy-PEA)测定葡萄叶片的F_0、F_m、F_v/F_0、F_v/F_m、PI_(ABS)、DI_0/CS_0、ΦPSⅡ、φE_0、ETR、qP等10个主要荧光参数,分析不同品种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温下的表现,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结合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法对其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19个葡萄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温下均受显著影响,导致光能转化效率降低,其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为美人指矢富罗莎金田蜜红地球金田玫瑰藤稔红旗特早玫瑰无核白和田黄巨玫瑰克瑞森无核贝达巨峰木纳格乍娜(绯红)维多利亚里扎马特无核白鸡心水晶无核。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法分析发现,美人指、矢富罗莎、金田蜜、红地球、金田玫瑰、藤稔属耐热性较强的葡萄品种。【结论】筛选出了适宜在吐鲁番地区种植的耐热性较强的6个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高温胁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8份冬小麦材料对生育后期高温胁迫的不同反应。在田间于籽粒灌浆期用塑料简棚遮盖供试材料4d或通过冬播推迟其开花期达到高温腔迫处理目的,最后根据千粒重计算各基因型的感热指数大小评价其对高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基因型之间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The application of spectral reflectance indices (SRIs) as proxies to screen for yield potential (YP) and heat stress (HS) is emerging in crop breeding programs. Thus, a comparison of SRI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grain yield (GY) under YP and HS conditions is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usefulness of 27 SRIs for indirect selection for agronomic traits by evaluating an elite spring wheat association mapping initiative (WAMI) population comprising 287 elite lines under YP and HS conditions. Genetic and phenotypic analysis identified 11 and 9 SRI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s efficient indirect selection indices for yield in YP and HS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We identified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as the common SRI associated with GY under YP at booting, heading and late heading stages, whereas 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 (PRI)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were the common SRIs under booting and heading stages in H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using 18704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from Illumina iSelect 90K identified 280 and 43 marker-trait associations for efficient SRI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under YP and HS, respectively. Common genomic regions for multiple SRIs were identified in 14 regions in 9 chromosomes: 1B (60–62 cM), 3A (15, 85–90, 101– 105 cM), 3B (132–134 cM), 4A (47–51 cM), 4B (71– 75 cM), 5A (43–49, 56–60, 89–93 cM), 5B (124–125 cM), 6A (80–85 cM), and 6B (57–59, 71 cM). Among them, SNPs in chromosome 5A (89–93 cM) and 6A (80–85 cM) were co-located for yield and yield related traits. Overall,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utility of SRIs as proxies for GY under YP and HS. High heritability estimat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rker-trait associations indicate that SRIs are useful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生育期3个水分胁迫-复水处理,即: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维持在饱和持水量的60%~70%(T1),孕穗期SRWC维持35%~45%,之后恢复充足的供水(T2),抽穗期SRWC维持在35%~45%,之后恢复充足供水(T3),研究了旱地类型(DE)、中间类型(IE)和水地类型(WE)春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且T2的抑制效应大于T3.无论是T1还是T3,3个品种类型光合日变化均大致呈双曲线,但品种间存在时段性差异.T3处理,DEI、E在15∶00~16∶00表现出光合超补偿作用.在3个处理中,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0.860~0.965).  相似文献   

14.
协调指数在优良品种(系)选择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中 ,如何简便、准确的选择优良品种 (系 )长期困扰农业科研工作者 ,严重制约了我国小麦发展 ,研究采用非线性方法 -协调指数 ,对 2 1个基因型不同的春麦品种 (系 ) 6个品质指标 (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面包体积、湿面筋 )、5个农艺性状 (株高、穗长、有效分蘖、主穗小穗数、千粒重 )分别构建品质协调指数、品质 -农艺性状协调指数 ,进行优良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不同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产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比较了八个不同类型的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小麦的叶片、鞘、茎、穗部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是存在差异的.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运转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从而导致这8个小麦品种的最终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新春15号产量最高,其次为新春12号、新春26号、新春17号、新春6号、98-8、新春13号、Y-20,且分别高出20.83;、24.38;、30.38;、32.60;、34.11;、34.75;和37.11;.通过对于物质变化动态和转运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强筋类春小麦相对于其他类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较低,但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存在.而中筋、中强筋、弱筋类春小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或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灌区自育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限水和后期人工升温研究了旱、热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6.7 g和2.7 g,比正常环境下平均降低3.8%和4.9%。旱胁迫 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3.7 g和2.2 g,比旱胁迫下的千粒重、穗粒重分别降低6.5%和18.9%。耐热材料的千粒重感热指数(S)平均为0.26,比热敏感材料低1.17。不同胁迫对小麦千粒重降低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旱、热胁迫互作>旱胁迫>热胁迫。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缺灌水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一时期的缺灌处理都会使产量降低,但不同时期缺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缺灌拔节水的处理B的产量较对照减产最多,主要是因为穗数和每穗粒数都较对照减少;缺灌分蘖水的处理C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主要是因为穗数较对照下降;而缺灌开花水的处理D和缺灌麦黄水的处理E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主要是因为粒重较对照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河套灌区永良四号小麦耐盐指标,本研究根据两年大田定位试验观测,建立该灌区小麦产量、生物量、株高、叶片K+与土壤耕层盐分含量S型耐盐函数,同时分析小麦产量随40 c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生物量与0~20 cm土层含盐量的耐盐函数拟合性最好,决定系数最大,可作为河套灌区小麦耐盐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当0~2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达到2.926g/kg时,小麦产量开始急剧下降。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小麦耐盐性提供参考,对当地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春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春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提高慢,种植春小麦与其他作物比较效益低,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引起种植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从5个方面阐述了春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在高收获穗数基础上,育种上应突出增加品种穗粒数的遗传改良;由于穗粒重的提高必将增大倒伏的风险,增强抗倒伏能力的育种更需加强;春小麦产量潜力的突破口在于提高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方面;协调高产与稳产及产量与品质间矛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