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棚杏树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果树效益高而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保护地果树近20000hm^2,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成功率低是普遍现象,其中杏树的保护地栽培尤为突出,大多数产量较低,有的甚至绝收,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了杏树大棚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进行保护地果树栽培,是充分利用光热气候资源,提高果树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保护地果树生产,不仅要求较高的树体管理技术,也要求较高的施肥管理技术。现将保护地果树栽培施肥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简单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保护地果树栽培的不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保护地果树栽培历史短暂,对保护地的设施条件认识不高,对保护地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地小环境的调控技术的规律未掌握清楚,缺乏规范的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保护地果树的发展,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针对保护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果树栽培是果树产业的个重要分支,是在可人工调节环境因素的设施条件下进行的果品产期调节,是一种高效生产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随着果树保护地栽培区域的不断扩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使其健康良好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生产与科研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君 《北京农业》2013,(33):93-94
果树保护地的栽培非常值得大力发展与倡导,因为该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农民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同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果树保护地的栽培模式,是指在本来不具有果树生长条件的地方,使用人工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帮助一些果树品种创造生长的条件,让所有水果实现所有季节均能供应的要求。且这种果树保护地的栽培模式,能够提高水果的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果树保护地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果树的保护地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等省市在葡萄上进行果树保护地栽培的尝试,限于当时的消费水平、技术水平低等多方面的原因,基本未应用于生产。此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以后,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生产与理论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197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园艺所开始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葡萄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之后又在塑料大棚内获得成功。1981年辽宁省本溪市立新区恩山岭大队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中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栽后第二年获得二茬果,合计单产60000kg/km2。1994…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种植以及果树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的革新,而果树种植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变革,同时对于种植的方式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提升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度,导致可供果树种植的场地面积大幅度缩水,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保护地栽培成为了现阶段较为关键的果树栽培技术。桃树种植作为我国较为关键的种植技术之一,供需量巨大的同时也可以为种植户带来较为不错的收益,而保护地栽培作为现阶段主流的种植技术之一,更使得诸多种植户争先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了在保护地栽培桃树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较为关键的问题,其中病虫害威胁首当其冲。本文将从现阶段我国保护地栽培桃树的现状开始,对保护地栽培过程中桃树病虫害问题严重的原因进行探究,同时寻找在保护地栽培桃树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是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早的省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巨峰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并在省内及部分邻近省份大面积开发,20世纪90年代后相继对桃、李、杏、甜樱桃等进行了保护地栽培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均居领先地位.由于通过设施栽培生产出的果品价格好、效益高,使这些成果不仅在辽宁省内迅速得到开发和推广,而且也带动了全国,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力发展设施果树的热潮,到2005年末,全省设施果树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辽宁省果树设施栽培在长达30年的发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为使全省果树设施栽培再上一个新台阶,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现对其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果树栽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地果树栽培的推广过程中,仍出现了很多的栽培误区,缺乏果树栽培的相关经验,对保护地种植环境认识不足、栽培技术不成熟。保护地果树栽培的目标是提高果品的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误区,并对相关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设施果树栽培也称果树保护地栽培,是近年来林业生产上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林业生产以及自身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在设施果树的生产中,常常由于人为措施的不当而发生灾害,我们称之为人工灾害,这些灾害都是近几年设施果树生产中屡屡发生的,对产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人身安  相似文献   

11.
在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当中,发展了不少保护地栽培的果树,虽然调节了鲜果淡季市场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果品质量下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色、香、味不佳,畸形果增多,或者色泽一般,风味、口感却明显下降.笔者针对豫北地区的果树设施栽培,探讨了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解除落叶果树休眠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解除落叶果树休眠的方法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张运涛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及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尽管在选育低温需冷量品种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但仍需人工措施来弥补自然低温量之...  相似文献   

13.
李德华,山东省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从事果树科研工作21年来,一直工作在果树生产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核果类果树栽培及保护地栽培方面有所专长,在果树新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果树保护地栽培,已成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但是,并不是各种果树都适宜在保护地栽培,因为每种果树在其生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适应性,有些果树必须经过低温处理达到一定低温量,并经过一定日照时数和具备其它条件,解除休眠,才...  相似文献   

15.
果树的设施栽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果树的设施栽培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吕晓燕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已开始注意果树的设施栽培。虽然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较大量发展还是近20~30年。目前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较多,其中以日本发展较快,果树设施栽...  相似文献   

16.
作物地膜覆盖栽培连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应用,成为设施农业的主要形式.继蔬菜保护地栽培取得巨大成功后,果树的设施栽培正受到全国农村的关注,目前许多地方已将此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晚熟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桃、油桃的保护地栽培有一定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都是提早栽培的管理方式,利用晚熟桃品种延后栽培的技术未见报道.为探索晚熟桃保护地延后栽培的新模式,我们于2000年引进晚熟桃品种保田雪桃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延后栽培试验,采取科学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果树保护地栽培,是在人工调控环境因素的设施条件下进行的果树促成栽培或延迟栽培。在山东省,果树保护地栽培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鲜、优质水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可缺少,促使了不耐藏果品树种保护地栽培的兴起,例如油桃、凯特杏、大樱桃等的反季节栽培,使其新鲜果品在淡季上市成为可能.但果树设施栽培毕竟属于新生事物,栽培历史短暂,对保护地内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尚未彻底摸清,并且保护地内小气候的可调节范围有限,调控技术较复杂,目前仍缺乏规范的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果树栽培已成为促进保护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多年来,由于缺乏相关的栽培经验,栽培技术尚未成熟,从而导致在保护地进行果树栽培的推广中,仍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将通过对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尚存的误区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提高果树栽培的成活率,促进保护地经济增长。1保护地果树栽培的误区1.1一味缩短果品上市周期很多果农为缩短果品的上市周期,肆意违背果树的生长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