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苹果树入冬前即已全部落叶而进入休眠状态,直到次年春开始萌芽为止。此期病虫亦进入越冬阶段,这是一年当中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1苹果主要病虫害越冬状态及场所1.1腐烂病。病菌主要在病斑上越冬,并成为第2年发病的基础。1.2白粉病。病菌主要在病芽鳞片内、病叶和一年生病枝(以上年的秋梢为主)上越冬。1.3轮纹病。是苹果最重要的果实及枝干病害。  相似文献   

2.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多年来人们只重视春季防治,却忽视了秋季防治,导致该病复发率高,不能彻底根治,但根据腐烂病的发病规律,把春季一次刮治用药改为秋季防治为主,结合春季防治,并对大病斑进行桥接,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一、发病规律苹果腐烂病病菌为弱寄生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子孢子角在树皮上越冬,病菌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危害。夏季是苹果树活跃生长期,不利于病菌扩展致  相似文献   

3.
1刮治苹果树腐烂病1.1病症。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在苹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苹果树腐烂病主要危害结果树的枝干。树干发病初期,树皮松软,略隆起,呈红褐色,有酒精味。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成黑褐色,病斑下陷,上面产生黑  相似文献   

4.
1对苹果腐烂病发病规律的再认识苹果腐烂病从2月到12月都有发生,表现为春、秋2个发病高峰期。从表面上看,3月至5月份发病最重,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0%左右。但大量的调查材料证明,春季暴发的病斑绝大多数在上年秋冬季已经形成;5月份该病暴发后,病皮上形成大量的  相似文献   

5.
腐烂病 苹果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于10月在皮层上形成的坏死斑,冬季缓缓扩展,第二年春季有一部分可能扩展为腐烂病斑。斑内外的病菌进入越冬期,成为翌年发病的基础。11月份全园喷一次4JD%福美胂100倍液,可杀死坏死斑中的病菌,大大减轻来年的病害。  相似文献   

6.
杨军玉 《北京农业》2003,(12):22-23
苹果 腐烂病--苹果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于10月在皮层上形成的坏死斑,冬季缓缓扩展,明年春季有一部分可能扩展成为腐烂病斑.病斑内外的病菌进入越冬期,成为明年发病的基础.11月份全园喷一次40%福美胂100倍液,可杀死坏死斑中的病菌,大大减轻来年的病害.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皮腐烂病是一种危害果树主干和主枝的严重病害,及时刮治病斑是防止死枝、死树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的最佳时期是在春季发病高峰来临前,即3~4月份,此时病斑明显,且较软,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刮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好.  相似文献   

8.
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皮肤癌),是苹果产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果树染病后,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死枝死树,甚至拔树毁园。一、症状1、溃疡型(湿腐)主要危害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其他枝条也可以受害。初发病时,病皮表面呈现红褐色水浸状,好象被热水烫过一样,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皮组织松软稍隆起,颜色变深,病部腐烂,用手指按压病皮即可压破,并流出红色汁液,带有较浓的酒糟气味(此时刮治涂药的最佳时期);病部烂至木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近几来的生产实际调查和对富县苹果腐烂病的监测、防控,结合当地苹果腐烂病发生的特点,对腐烂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施肥料强树势、保护伤口防入侵、秋季预防是关键、春季刮治为补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凌源市位于大凌河上游地区,多年来寒富苹果种植规模较大,在全市苹果种植面积中寒富苹果拥有量占苹果总量的75%以上,寒富苹果已成为凌源市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全市寒富苹果栽培面积达到6万余亩。在寒富苹果栽培管理中,由于冬季极端低温冻害、修剪造成树体创面、肥水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苹果腐烂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病害。寒富苹果栽培的实践表明,寒富果园管理水平低,肥水供应不足,疏花疏果不合理,对腐烂病病斑刮治不及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活体接种病原菌和病斑长度测量的方法检测了5种蓝莓品种的抗病性。从病枝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菌株15株(JA1~JA8、JB1~JB7),菌株JA4和JB2均可导致蓝莓枝干溃疡病。rDNA-ITS序列分析和菌落形态学鉴定发现,JA4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JB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试验表明,布里吉塔、蓝丰和蓝美人对枝干溃疡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可以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拟茎点霉菌在春天条件适宜情况下可由花芽侵入,而葡萄座腔菌必须从伤口侵染,两种病原菌也可以产生复合侵染。蓝莓品种布里吉塔、蓝美人和蓝丰等品种抗性强;夏普蓝易受病原菌侵染,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 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几种树皮腐烂病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引起树皮腐烂病的病原菌往往不产孢,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很难对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引起几种腐烂病菌进行分子鉴定。本试验对采自河北省5个不同县市的苹果树、杨树、柳树、槐树和杏树等5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测定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的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5种寄主植物上共鉴定出Valsa mali var. mali、Valsa sordida、Botry-osphaeri dothidea和Botryosphaeria rhodina等4种树皮腐烂病菌,结果表明,通过ITS序列分析,可对树皮腐烂病菌进行准确鉴定,并对系统发育树上代表不同病原菌种类的每个分支上序列的名称、寄主范围以及地理来源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14.
Citrus canker is a serious disease caused by 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 bacteria, which infects citrus plants (Citrus spp.) leading to a large economic loss in citrus production worldwide. In Brazil citrus canker control is done by an official eradication campaign,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f such disease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greater economic losses. However, detection is difficult and so far it has been done by visual inspection of each tree. Suspicious leaves from citrus plants in the field are sent to the laboratory to confirm the infection by laboratory analysis, which is a time consuming. Our goal was to develop a new optical technique to detect and diagnose citrus canker in citrus plants with a portable field spectrometer uni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wo experiments on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LIF) applied to detect citrus canker. We also present new data to show that the length of time a leaf has been detached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our stud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LIF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citrus pla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探究了不同土壤条件下景观复杂性和林分因素对杨树腐烂病的影响机制,为合理配置景观格局从而有效控制杨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调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和玛纳斯县两种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下杨树腐烂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以年份为随机效应,在景观尺度上分析景观复杂性和林分因素对杨树腐烂病的发生影响。结果黑杨和新疆杨腐烂病的发生与林分密度和害虫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黑杨腐烂病与第一活枝高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杨树的腐烂病的发生与非杨树寄主的比例,以及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腐烂病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同一景观结构中,克拉玛依的病害发病率高于玛纳斯,而且同一土壤条件下,简单景观中腐烂病的发病率高于复杂景观。结论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样地管理和在景观尺度上增强树木抗性来降低杨树腐烂病的发病率,从而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造林规划中要考虑周边的景观结构特征对有害生物的潜在影响。同时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长期有效地监管景观特征对杨树腐烂病的影响,可以达到改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树木溃疡病菌具有寄主多样性、危害症状复杂且分布广泛的特点,快速简便地区分真菌类别是杨树溃疡病研究及防治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树木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以M13为引物的PCR扩增可以在不同的种类之间产生稳定分化的带型。因此,本研究分离了43株18种树木溃疡病相关真菌,并且对这些菌株进行rDNA-ITS序列测定及M13-PCR。结果显示,M13带型差异与真菌的特定种类相对应。因此,认为M13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区分树木溃疡病菌。  相似文献   

17.
1988—1992年对福建李、上发生的干腐病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干腐病是导致福建李和树产生流胶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在福建4-11月份均可发生,发病与品种、地势。相对湿度和栽培管理条件等有关.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xFr.)CesetdeNot.(syn.B.ribisGrossetDugg.),其无性阶段为Fusicoccumsp.此病在福建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离体条件下,通过不同致病力溃疡病病菌、接种浓度、培养湿度、接种方式条件下接种红阳猕猴桃枝条,探讨不同条件下溃疡病病原菌对猕猴桃枝条的侵染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4个猕猴桃品种(系)枝条人工接种溃疡病病原菌,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结果表明: 强致病力病菌、高浓度、高湿度、枝条创伤面积都能显著影响猕猴桃枝条的病情指数;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4个猕猴桃品种(系) 枝条中,华特和徐香表现为高抗;迷你华特、金魁、绿肉优系(G HZ201201)和毛雄表现为抗病;红阳、黄肉优系11 7、大红、早鲜、早艳和黄肉优系Y HZ201201表现为高感。通过对华特、布鲁诺和红阳3个品种猕猴桃盆栽苗接种溃疡病病原菌,并测定接种植株与对照植株的相关生理参数,评价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及其相关生理参数与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盆栽苗的抗性评价等级与离体枝条接种基本一致。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酶活性与其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健康植株韧皮部中CAT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最高(r=0999*),叶片中的CAT酶活性次之(r=0994*),健康植株韧皮部和叶片中POD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9和r=0969,SOD酶活性分别为r=0924和r=0938。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病情指数也表现为线性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病情指数相关性最高,在健康植株韧皮部和叶片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2和r=-0962,可溶性糖含量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934和r=0940。综上所述,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CAT、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鉴定猕猴桃抗溃疡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太谷、祁县苹果树枝干病害近几年有加重为害的趋势。通过对该地区苹果树枝干病害病原鉴定和为害性观察,结果表明,为害严重的主要枝干病害是苹果树腐烂病和苹果树干腐病,其中,苹果树腐烂病病原是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mali),苹果树干腐病病原有性型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型为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而为害较轻的是苹果树枝枯病,其病原菌为盾壳孢属(Coniothyrium tirolensis)。该地区近几年由于春季频繁出现超低温天气,致使苹果树冻害严重,为苹果树枝干病害发生危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山楂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山东省栽培山楂的14个县(市)调查,根据症状、病原物致病性测定及形态鉴定的结果,共鉴定出20种山楂病害,其中根朽病、干腐病、猝倒病、褐腐病、白绢病、青霉病、叶点病、干桔病、腐烂病、花叶病、黄叶病、日烧病、裂果病等13种病害,省内以往未见报道。标本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病理学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