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角规样地体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广西连清)"角规样地体系,是我国唯一的以点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固定角规样地为监测载体的省(区)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广西连清第7次复查,除了增设的方形样地调查以外,还对原有的角规样地进行了复查,因此本文得以用同时进行调查的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作为参照对象,对角规样地体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与方形样地比较,角规样地除了具有显著的隐蔽性外,外业工作量只相当于方形样地的53%,两套体系的活立木蓄积量差异仅为3.16%,角规样地和方形样地体系总蓄积量抽样精度分别为94.47%与94.57%,均达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要求(≥90%)。角规样地复位率大于规定的98%,样木复位率远大于规定的95%,达97%以上,能满足林木蓄积生长量和消耗量监测的要求。角规样地体系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漏测木和进测木的存在,导致森林资源的现状估计值偏低,且动态估计精度明显低于方形样地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固定样地及其复位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影响固定样地复位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固定样地复位率的主要途径以及查找样地的主要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由于山体滑坡的原因,导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固定样地变形,造成周界样木的错测、漏侧、多测,影响调查精度.据此提出了一种称之为特殊角规点抽样的样地创新调查方案,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影响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复位率的因子,寻找样地复位的途径,以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复位率。  相似文献   

5.
固定样地是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最基本的抽样单元,通过对所有固定样地多期的调查监测,最终得出各地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所以固定样地的准确复位便成为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核心工作。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依靠人工设置一些固定样地标志,以保持样地位置的固定,并保证样地在以后的调查监测工作中不再发生位置和形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7.
论述了遥感成数样地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方法、目的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生长模型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的森林资源更新和预测。它用复测的固定样地数据和复测的样木数据建模。文章给出了用江西省的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常州市一、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比,阐明一类调查材料能反映常州市林业用地、地类、林种、树种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森林资源状况。指出在二类调查经理期内,为掌握各市资源变化,科地学应用,分析和补充一类调查材料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采取固定样地是实现森林资源清查信息连续可比、动态评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固定样地设置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方形固定样地产生误差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措施,为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准确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重点调查与全面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 ,对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现状与潜力 ,分别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水平 ,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集体杉木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多为气候生产力的 11%~ 18% ,国有林多为 2 0 %~ 4 0 % ;若达正常经营状态 ,集体、国有杉木人工林其生产力可在现有水平上分别再提高 70 %以上和 4 0 %。集约经营条件下 ,杉木可达气候生产力的 50 % ,马尾松可达 80 %左右。良种、良法条件下 ,国有林生产力可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80 %以上。相同条件下 ,马尾松同杉木相比 ,生物生产力高 2 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陈元德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01-206,260
收集大量杉木、马尾松的投入和产出资料,测算杉木、马尾松单位活立木蓄积的林价与木材的林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林价体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径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 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6 a试验表明:马尾松与枫香、火力楠、拟赤杨、光皮桦、观光木、鹅掌楸、山杜英、凹叶厚朴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树高、胸径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树纯林。  相似文献   

15.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CO_2互补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具有CO2 互补作用机制所产生的正效应 ,根据杉木马尾松需光特性的差异 ,采用合理的混交林结构 ,能有效地调节混交林间CO2 的能力 ,可以相互促进 ,有利于群体光合积累 ,能够改善林分生态条件 ,维护地力 ,减少种间和种内矛盾 ,有利于杉木生长 ,利用CO2 互补施肥 ,解决杉木连栽地力衰退和林地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梅岭林场混交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霞浦县杨梅岭林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初期生长的实地调查表明,10年生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单位蓄积量比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大72.2%,比杉木纯林大2.4倍,为较为成功的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习种不同的混交林分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揭示混交林与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便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地力衰退,保持林业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目前测定物种多样性的几种方法,对马尾松、木荷、苦槠等针阔树混交林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866,3.3427,0.5593,0.5187,0.6343和47.9387%,均低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同一气候带的石灰岩常绿落叶混交林.对测定数据中均匀度(E)与种在个体数量上的变动系数(C)进行拟合,结果为:E=-2.20+(50.20/C),r=0.9971.  相似文献   

19.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类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化学、生物化学综合肥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0-20cm土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7412、0.5796、0.4798、0.3476,20-40cm土层则分别是0.2357、0.1746、0.1592、0.1168。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肥力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但比单项肥力分析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