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广东省本种加勒比松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广东省本种加勒比松主要分布区收集的林分标准地调查资料,通过参数拟合筛选模型,初步研究建立了本种加勒比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经验证该组模型精度达94%以上,估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3.
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生长模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模型系统根据森林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设计,并用现代回归统计方法估计参数,由年龄隐含的单木生长模型、与直径相关的保留率模型(即采伐枯损模型)、以样地平均年龄及样地数为自变量的进界模型和面积模型组成。它适用于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的森林资源更新和预测。它用复测的固定样地数据和复测的样木数据建模。文章给出了用江西省的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林分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炬松林分生长过程研究沈家智(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局331500)火炬松PinustaedaL.,我省70年代开始引种营造的已郁闭成林,成为全省重要的森林资源。本文对现实火炬松林分按径阶抽取树干解析样木,通过回归分析,对林分生长过程进行解析,探讨火炬松林...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慢阔(色木、水曲柳、椴树和枫桦)和中阔(白桦、榆树和杂木)6个树种组的单木5年断面积生长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0756个观测数据,其中随机抽取15个样地的8 034个数据用于建模,其他5个样地的2 722个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建立的模型与距离无关,不需要年龄和立地指数.结果表明:起初胸径、林分密度、立地因子和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都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因子,在实际调查中,这些数据很容易得到;样地内的树木效应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样地间的随机效应只在落叶松模型中显著.与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模型的表现,决定系数从0.38~0.64提高到O.85~O.89,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其相对值均显著减少.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年龄隐含的生长模型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特点,将年龄隐含的生长模型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这种模型不需要年龄,其误差与预测年限△A有关,当△A=O时,误差为零,用Johnson-Schumacher模型作为以年龄为自为量的模型,以荆基础模型导出的年龄含模型为例进行了试验,数据为浙江小一类表查数据中的1989-1994年的以复位样本数据。计算例子表明,5a定期生长量的总和估计精度95%的概率保证下可达80%以上。文章  相似文献   

7.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云贵高原上常见的主要针叶树种,为我国西部偏干性亚热带的典型代表群系,分布以滇中高原为中心,其地理在23°~29° N,98°30'~106°30'E,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多角形分布区,海拔500~3 200 m,气候属高原季风类型,冬暖夏凉,夏秋季雨量集中,冬春干旱严重,干湿季分明.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林分与小蠹虫的竞争状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松林遭小蠹虫危害以后,常由于林分抵御功能的不同而形成区域性的蠹害林分系统,即在“虫群区域”内存在着“衰退”和“发展”两种林分演变过程,若按“演变属性”来分析,则看到蓄积量下降、蓄积量停滞、蓄积量上升等3种林分演变过程是蠹害林分系统的普遍性特征,前2种属于“衰退状态”,后1种属于“发展状态”。对3个蠹害林分系统的“演变属性”用二项分布P(衰退概率)+Q(发展概率)=1来描述,那么二项式(P+Q)^3方程中的系数1、3、3、1成为系统中不同“演变属性”的概率论判断。由人为因素、虫群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林分“衰退”和“发展”当然是随机的,但从分析中看到人的正、反两面行为都会引起林分与虫群相互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林区冷杉林分里查德(Richards)生长收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437株岷江冷杉解析资料,建立是查德单木生长模型,预估树高,地径,冠幅及根幅的收获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可对杜鹃冷杉林单木进行生长预估,进而推算全林分收获量,为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复测样木和样地数据为原始数据,对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进行拟合。建立单木生长率模型,预估样地中采伐木生长量,求算其自然状态下未经采伐的样地林分生长量,以此为基础拟合林分生长率模型,初步选出3个较优模型,通过拟合与优化以及精度检验,最终选出最佳模型。在全区样本建模基础上,针对马尾松和杉木不同区域生长差异性,按一元立木材积模型适用区域同步进行分区组织样本建模,结果表明分区建模精度均高于全区样本拟合精度,其能更好地表达林分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1.
鄂西山区的国营林场多数位于高海拔地区,历来连林树种贫乏。巴东县国营铁厂荒林场从五十年代起在本地辛家采集巴山松种子造林5000余亩,现已成林成材。就此,本文针对巴山松生长的一些测树指标和林学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巴山松造林的最适海拔区域和经营的最佳密度,比较了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巴山松与杉木、华山松的生长量,从而为高山造林做到适地适树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江山娇林场的固定标准地及吉林省松江河地工的团状枝解析样地调查数据,基于Korf生长方程,导出了落叶松人工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和断面积生长 此为核心构造了满足相窝必蝗树高曲线预估模型、林分收获预估模型落地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用由这4个模型构成的模型系统可模型不同林分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及林分蓄积的生长过程,并与实际林分很接近  相似文献   

13.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中介绍了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3种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应用情况, 并提出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气候对林分的影响不可忽视,但以往林分生长模型的构建大都假定气候不变,无法考虑气候变化下的林分生长.构建含气候效应的杉木断面积模型,可为森林经营者在气候影响下采取合理的杉木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638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从4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林分断面积模型中选出最优基础模型,使用多元逐...  相似文献   

15.
16.
遗传改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越来越多的遗传改良材料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用材林建设,构建能够反映改良材料本身遗传增益的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成为近年来生长模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总结了20多年来国内外针对不同遗传改良材料建立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遗传改良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根据1997年森林经理调查的848块固定样地数据,与全林整体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于天然林区林业局(场)无人为干预小班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林分级生长模型组。该组模型包括林分密度指数,平均高,断面积,形高,郁闭度等林分测算因子的生长或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理查德、逻辑斯蒂、单分子及冈珀斯生长方程之间的关系,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其它各方程的特点及性质。运用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林分观测数据,模拟了Richards等生长方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以林分立地指数,疏密度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形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模型。通过预测分析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天然林林分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天然林的林分密度测度,来反映天然林区天然林分中林木之间的竞争水平,利用地位级指数(SCI)代替地位指数来反映天然林区林分立地质量。结合这2个因子以Schumacher生长曲线为基本模型形式建立了天然林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模型包括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郁闭度预估模型和蓄积枯损率模型。从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结果来看,模型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林分生长量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