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指出了建筑设计与气候密切相关,建筑适应气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为调查分析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外挑檐对夏季炎热环境气候适应性作用,选取了豫北卫辉市小店河村典型的传统民居,对当地传统民居挑檐的构造、朝向、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传统民居外挑檐遮阳是解决豫北地区民居夏季室内不舒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传统民居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其建筑特征、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北朱村传统民居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北朱村新建砖混民居进行对比,提出了对今后农村住宅建设的建议,以期达到既能保留当地传统民居优势,又能提高住宅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满族民居与乡村蒂观特点的研究,挖掘其蕴含的景观价值和宝贵资源。作者着重探索满族民居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布局等方面的优秀思想,从本质上继承传统满族民居的艺术精神。对传统的满族民居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谷县范村镇上安古村是山西传统村落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和聚落格局。采用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聚落的选址思想、布局特征、街巷组织及民居的建筑形制、空间组织、宅院入口等的形态特征等进行分析,展现其具明显地域特色的古村落风貌,以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花都区港头村是具有典型广府文化特色和岭南水乡景观特征的传统聚落。运用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从聚落选址布局、环境格局、建筑形态、装饰装修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港头村在地域技术特征层面呈现环山临河的地理适应性、通风降温的气候适应性、因材施用的材料适应性;在社会时代精神层面凝聚敬祖图安的传统宗族礼制、中西合璧的近代交融理念、文脉延续的当代传承创新;在人文艺术品格层面彰显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崇文重教的价值取向、世俗致用的情趣追求。  相似文献   

6.
散落在全国各地且保存下来的民居,饱含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传递它们历经的时代的丰富而真实的信息, 凝聚着古代中国人民精湛的劳动刨造、智慧和心血,完全有别于现代建筑的独特景观,凝于其中深沉委婉的古代哲学思想与民族精神都值得认真挖掘和宏扬。民居的自然之美传统民居不能将其与山野、竹林、清溪等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分隔开,正所谓“天然去雕饰”,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对地方气候的适应及地方材料的运用,才真实地反映由于地域、气候、民族风俗甚至人的性格爱好等差异所形成  相似文献   

7.
夏宗俊  卢玫珺 《绿色科技》2024,(2):216-222+260
为改善豫北地区现代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提高民居气候适应能力。采用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豫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得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策略组合及各策略有效时间比。结合冬夏两季现代民居室内外的热环境实测数据,针对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问题分别提出了被动式优化策略:民居功能分区设计采用“向心性”的空间布局、冬季在一层檐廊处增设阳光间、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夏季疏通建筑自然通风的路径、增设遮阳设施、改善庭院绿化。通过以上适宜性被动式优化策略,提高现代民居室内热舒适性,为豫北地区现代民居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木构农房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珍贵的民族文化。实木资源的稀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传统民居在热工性能、防火、抗震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适应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被砖混建筑取代。用SIPs模块化墙体替代传统木构农房的墙体,可改善传统木构农房的热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促进节能建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风貌。笔者以贵州传统木构农房为例阐述了SIPs在传统木构民居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木构农房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珍贵的民族文化。实木资源的稀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传统民居在热工性能、防火、抗震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适应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被砖混建筑取代。用SIPs模块化墙体替代传统木构农房的墙体,可改善传统木构农房的热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促进节能建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风貌。笔者以贵州传统木构农房为例阐述了SIPs在传统木构民居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单体、街巷结构、村落布局3个层次,分析了徽派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从气候条件、地方材料、风水文化、宗法制度、徽商文化5个方面,探讨了建筑地域特征的形成原因,以利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其北阁下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兴蒙乡传统民居及聚落空间肌理形态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让村落民居建筑景观达到继承和革新的共赢,对兴蒙乡传统村落民居提出更新方案。文中分析了项目区的地理、交通区位以及民居建筑概况;分类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根据设计目标和原则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空间格局更新设计,阐述建筑装饰形式更新方案以及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以石林地区大糯黑村的撒尼民居为例,分析了撒尼民居建筑材料的类型和审美价值,提出在当今社会,撒尼民居如何更新传统材料、运用新材料以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如何有效的结合,从而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和撒尼地域特色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农村住宅现状的探索,阐述昆明市新农村住宅与传统“一颗印”建筑结合的设计方案:坚持地域特色原则、实用原则、生态原则,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的优势相结合,以达到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并保护地方历史文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干旱区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问题成因.指出园林设计不适应气候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对市民使用园林情况及园林植物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干旱区城市园林设计的两大原则为:1.节约绿地耗水;2.创造具有宜人小气候的开敞空间。由此得出干旱区城市园林设计的气候适应性策略:1.以景观可视率为指标进行绿地及水景布置;2.通过竖向设计改善开敞空间小气候。3.以"荒漠美学"为设计指导,采用具有气候适应性的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民居和其所处聚落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对皖南佘溪村景观格局以及传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从取材与施工营造技艺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情趣中,挖掘了传统民居建筑语言所投射出的传统建筑智慧观,寻找出了不同于表象背后所折射古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建造思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以及文献整理研究,分析太谷县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现代科技景观和地域特色景观的风貌特征。结合现有案例,提炼景观风貌分区共性,总结出大地景观的类型、山水格局、建筑的风格和年代、宗教行为类型、民俗民风类型、历史重大事件类型、文化背景类型等7条城市景观风貌分区依据,在此基础上将太谷县城景观风貌划分为农田景观、老城景观、新城景观、历史景观提升、文教景观、滨水景观等6个风貌区,为太谷县城景观风貌规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文忠  靳莉  王卫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63-166,177
在云南怒江峡谷贡山和福贡2县,通过对传统民居结构和材料的调查,将民居按屋顶、墙体和地板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民居类型的民用材消耗量及民居结构导致的薪材消耗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传统民居的用材选择和建筑结构是决定当地森林资源消耗方式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科学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推广节材民居类型,改良现有建筑结构,降低民用材和薪材消耗;同时加强集体林、自留山森林资源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最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餐具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在我国餐饮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餐具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发扬传统文化特色餐具设计的现状、目的、趋势等,然后重点研究了如何通过餐具的形状、颜色、花纹图案等创新设计来体现巴蜀地域太阳神鸟文化的特色,结果表明:太阳神鸟元素在餐具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巴蜀地域餐具产品的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同时更增加了巴蜀地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初石家庄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受石家庄市政府委托,以“柏坡人家”为主题,在深圳园博园(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河北展区内参展,这是本届博览会唯一一件民居参展作品,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兼顾发挥地域特色、风俗民情,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传统民居居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其必定会受到其所在的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这些影响产生一定的环境适应性特征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良户村在对其周围环境的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环境适应性特征,以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对这些环境适应性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