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粳香1号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以辽粳401为母本、稻花香2号为父本杂交配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优良基因选育而成的优质抗逆粳型香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辽宁省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抗稻瘟病、抗倒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等优点,而且米质优、适口性好、商品性好。从播种、移栽、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辽粳454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1985年以高产、直立穗型、综合抗性好的辽粳326为母本,以别一24O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6代系统选育,于1989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种。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7年被列为辽宁省科委推广项目。1990和1991年进入品比试验,平均单产分别为9073.5和93O3.0kg/hm’,比对照辽粳5号分别增11,3%和13.9%;1992和1993年参加辽宁省区试中晚熟组,平均单产分别为8812.5和8758.5kg/hm‘,比对照辽粳5号分别增5%和76%;1992和1993年参加北方区试,两年15个试验点平均单产7749.Okg/…  相似文献   

3.
辽粳2501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晚熟常规水稻品种,2018年通过辽宁省审定.该品种在辽宁省晚熟稻区种植表现出产量高、稻米品质优、适应性广、抗稻瘟病等特点.阐述了辽粳2501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并从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机械化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秦友权 《北方水稻》2009,39(4):58-58,63
营稻1是大石桥市茂洋种子有限公司于1995年以M95-28为母本,辽粳454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4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60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省区试2 a平均产量634.6 kg/667 m2,比对照辽粳294增产7.9%。该品种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在沈阳、辽阳、盘锦、大石桥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常规水稻9个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和表现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辽粳401、辽粳香1号和辽粳香2号只携带一个抗病基因Pita,抗性一般,表现为抗和中抗;辽粳419和辽粳1499含有两个抗病基因Pita、Pia,进一步增强稻瘟病抗性,表现为抗和高抗;辽粳软1号含两个抗病基因Pita、Pi1,也表现抗和高抗;而辽粳1540和辽粳2086都属于优质晚熟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都不含稻瘟病抗性基因,表现为抗和中抗;外引品种粳北812只有一个抗性基因Pi1,抗性最差。明确9个水稻品种含有抗病基因情况,通过聚合其它抗病基因使用,可以快速提高选育水稻新品种的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6.
选用8个辽粳系列水稻品种,进行抗旱性生理研究,结果表明:辽粳326、辽粳454、辽粳9号为辽宁省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其抗旱性均好于对照品种辽粳5,而辽粳6、辽粳10和辽梗180的抗旱性不及辽梗5.  相似文献   

7.
选用感稻曲病品种辽粳401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穗上菌球数量以及菌球所在位置对水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401单穗上菌球的数量以1~3个为主,随着单穗菌球数量增加,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产量降低2.71%~35.47%,垩白粒率增加7.02%~94.90%,整精米率降低0.81%~13.18%。综合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数据发现,稻曲球对辽粳401的影响以单穗上产生3、6、9个菌球为分界点。产生在辽粳401穗位上部的菌球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产生在穗位中部和下部的菌球,穗位上部产生3个稻曲球可以造成辽粳401产量损失18.56%。  相似文献   

8.
研究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对辽粳401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辽粳401稻蟹生态种养模式(ERC)和辽粳401单一种植(RM)两种模式,测定了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辽粳401上3叶的SPAD值,以及辽粳401产量和品质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辽粳401的ERC种植模式抽穗期上3叶的SPAD值显著增加9.32%~11.11%,有效穗数显著增加9.27%,结实率显著增加了6.18%,糙米率显著增加3.94%,蛋白质含量显著减低了6.11%,实际产量增加了4.35%,与RM模式差异不显著。辽粳401稻蟹生态种养(ERC)虽然未显著增加稻米产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营养品质,是适合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港育6号是辽宁省东港市港育种业开发中心于1998年以辽粳454为母本,以中丹4号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62 d,属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米质优。适宜在辽宁大连、丹东等沿海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以辽粳9号为对照,对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品质中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低于对照,互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外观品质中新品系的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高于对照;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中新品系的碱消值和胶稠度低于对照,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研究表明,在辽宁省常规水稻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亲本是丰锦、辽粳5号、辽粳326、辽粳294、辽粳454等。并提出水稻育种应以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半直立穗型为选育新品种的形态指标,坚持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和多点生态选择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12.
辽盐9号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育种二室从M147品系田中经系选而育成的中晚熟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参加辽宁省1992、1993两年区试和1994、1995两年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于1997年10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鉴定。工产量表现该品种经1993、1994两年区试,平均产稻谷8499kg/hm’,比对照辽粳5号增产2.8%;1994、1995两年省内生产试验,16个点次试验面积10Lin’,平均产稻谷9942kg/hm’,比对照辽粳5号增产143%。高产田达10425kg/hm’。2特征特性在辽宁省生育期为157天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秧苗健壮…  相似文献   

13.
以2007年~2008年辽宁省水稻中晚熟区域试验汇总材料为基础,分析了水稻新品种盐粳218的高产特性。结果表明:在生产力上盐粳218高于辽粳9号,平均增产4.4%,并且产量水平变化幅度较小;在稳定性上盐粳218好于辽粳9号,稳定性参数平均为0.7689,具有普遍的高产适应性。在盐粳218产量构成性状中每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对产量影响较大,在栽培过程中如采取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增加实粒数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品种产量。同时,对进一步发挥其高产的栽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辽粳香2号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以辽粳433/辽星1号//盐粳1001子一代植株为母本、中早熟香型中间材料K3为父本,经人工去雄杂交,后代材料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辽宁省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中早熟、中熟稻区种植。介绍了辽粳香2号的特征特性,并从工厂化育苗、适时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控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王镇 《北方水稻》2023,(4):47-48+64
东研稻20是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以港源8号与辽粳9号杂交子一代为母本、盐丰4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58 d,株型理想,抗病抗倒,高产稳产。东研稻20适宜在辽宁省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栽培上应做好药剂浸种、适时播插,重视壮秧稀植、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前适当晚断水。  相似文献   

16.
辽粳237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15年5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沈阳生育期158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秧苗健壮,叶色淡绿,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强,米质优;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58.6 kg/667 m~2,抗稻瘟病,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丹玉7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1年冬以自选系D26为母本,丹99长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03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5233)。各级试验表明,丹玉77具有抗病性强、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誉粳899是辽宁营口鹏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场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58 d,在辽宁省属于中晚熟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73.8 kg/667 m2,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增产4.7%。生产上应注意稀播育壮秧、合理稀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盐粳939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5 kg/667 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0.4%,6个试验点均增产,增产幅度在2.9%~17.4%。该品种具有发芽势好、成苗率高、分蘖力强、抗低温、抗倒伏等特征特性,米质较优,适合在中晚熟稻区种植。在栽培管理上,应围绕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铁粳10号是以超产1号为母本,以辽粳135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31.9 kg/667 m2,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2%,米质优,中抗稻瘟病,抗寒性好,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