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用于枇杷树体营养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下简称DRIS)~[1]根据植物组织的养分平衡原理,采用养分浓度比计算被测对象各元素的DRIS指数,以指数零为理想平衡标志,按偏离零值的犬小来判别其丰、缺度,并以营养平衡指数(NBI-各元素DRIS指数绝对值之和)作为总体营养状态的量度。因此,DRIS指数值不仅能指出当时最重要限制因子的元素,而且可以反映出可能成为限制因子元素的排列顺序,从而有效地指导施肥~[1]。  相似文献   

3.
DRIS法在小麦施肥诊断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DRIS法简介DRIS法也称统合法,是美国学者Bea-ufiis经过长期的研究,最近提出的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一步法(Diagnosi and Re-comm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DRIS法)。其主要依据是:搜集某地区的某作物产量与叶成分数据,计算出分级标准,据此来衡量未知样品的分析结果,指出作物体内营养元素间的平衡状态及对各元素的需要程度。此法在国外的施肥诊断中应用广泛,在我国也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盆栽试验表明,3种紫色土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化学氮肥增产作用为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有机氮肥(猪粪)则以酸性紫色土为最大。化学氮肥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影响大于有机氮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农业和生理效率以石灰性紫色土为最高。两类氮肥对蛋白质的生理效率以酸性紫色土最高。施用氮肥可提高紫色土生物量态氮,其绝对量为猪粪氮肥>化学氮肥,并以中性紫色土的增量最大(11.0~16.9mg/kg),酸性紫色土最小(2.8~5.5mg/kg)。  相似文献   

5.
<正>过量施用化肥、滥用农药是影响小麦质量的罪魁祸首。科学实践证明:无论施用化肥或者有机肥,农作物吸收的营养物质都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铜、锰、锌、硼、钼、氯十六种元素。只要营养调配得当,利用化肥、少用或不用农药就可以达到作物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生产出“绿色小麦”。试验表明:营养平衡栽培示范区每667 m2小麦产量619.5 kg,对照区每667 m2小麦产量539.4 kg,示范区比对照区每667 m2增产80.1 kg,增长率为14.85%。由此可见,营养平衡栽培,小麦产量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综合诊断施肥法(DRIS)进行棉花营养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DRIS法对两年棉花叶片营养诊断表明,DRIS法能较满意地判断棉花对各营养元素需求顺序及过剩状况,结果表明,影响本垦区棉花单产的因子是微量元素硼、锰.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DOP法、DRIS法对凯特芒果叶片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在凯特芒果种植地存在大面积缺失N元素的现象。通过这2种方式测定的个别元素缺失情况有差异,而其他营养元素盈亏情况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用营养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对陕西省富平县杏树的N、P、K、Ca和Mg等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富平地区养分适宜值范围为:N 2.163%~2.773%、P 0.352%~0.428%、K 2.218%~2.804%、Ca 3.340%~3.994%、Mg 0.535~0.645%。DRIS诊断参数确定为P/N、N/K、N/Ca、Mg/K、P/K、P/Ca、P/Mg、K/Ca、Mg/K、和Mg/Ca等10种比例关系,其变异系数均表现出高产园(CV范围为9.344%~12.356%)明显低于低产园(CV范围为20.193%~27.770%);根据DRIS指数制定了DRIS指数分级指标,得出了N、P、K、Ca、Mg的DRIS适宜指数范围分别为-5.864~6.009、-6.742~5.210、-5.656~6.894、-3.381~4.209、-5.869~5.190。  相似文献   

9.
在观察棉铃虫取食麦穗及其穗序的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棉铃虫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麦粒的生长指标及相应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 ,发现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对小麦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食料中的营养物质对棉铃虫幼虫的存活率、体重、生长发育状况亦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麦和燕麦不同品种苗期的锰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锰肥对小麦和燕麦不同品种苗期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和燕麦地上部的生物量、植物地上部锰浓度及吸锰量。从生物量上看,施锰对小麦的影响比燕麦大,川麦28尤为明显;从作物锰浓度和吸锰量上看,施锰对燕麦的影响比小麦大。无论施锰与否,燕麦地上部的吸锰量均显著高于小麦,且小麦、燕麦土壤DTPA-Mn含量无差异,这说明燕麦根系吸收活化锰的能力强于小麦。  相似文献   

11.
试验证明,氯化铵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与等氮量的尿素和硝酸铵相同或相近.同一地块连续施用3年氯化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均无不良影响.春小麦在土壤含氯量<600μg/g可正常生长;1000μg/g明显受害;2000μg/g严重受害;>3500μg/g全部致死.春小麦在种子萌发至出苗期对高氯毒害最为敏感,此后逐渐减轻.植株含氯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所吸收的氯90%以上分布在茎叶中,籽粒积累甚少.残留在土壤中的氯到第3年收获后已大部分淋洗到60cm以下,但100cm以上仍残留37.8%~43.2%,150cm以上残留40.1%~69.3%.在春小麦能够正常生长的范围内,施氯对土壤硝化作用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氯化铵对遂宁石灰质紫色土的酸碱度影响不大,而对重庆中性紫色土的酸碱度有明显影响,其pH值比其他几种化肥处理的低0.2左右;供试的几种肥料中,氯化铵处理的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降低。因此,施用氯化铵可减少氮素流失;氯化铵中氯离子在土壤中易于移动,其流失量约为硫酸根离子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田间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亩施氯铵40kg左右,大白菜能获得较好的产量,且对蔬菜品质无不良影响;氯铵和尿素混施与尿素单施相比,其产量趋于一致,混施对提高蔬菜维生素C含量和保存土壤氮素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的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用氯化钠喷施小麦幼苗20小时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升高21%,体内蛋白质含量升高24.2%。用0.1、0.2、0.5mol/L的氯化钠培养幼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23%、61.1%和28.6%;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8%、29.4%和18.1%;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2.8%、2.8%和22.2%。本文讨论了氯化钠影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单子叶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植物大豆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研究这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这两种菌根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大豆的生长。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提高其生物量,尤其是接种Glomus versiforme,表现更为突出。而两种真菌虽均能侵染小麦,但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因而生物量增加不明显。说明不同作物对菌根的依赖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钼营养与无机养分平衡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酸性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在缺钼与施钼条件下,观察并测定小 轩期植株及叶片无机养分含量和分差异。结果表明,缺钼导致小麦植株无机养分含量普遍高于施钼处理,其中N,P,K,Zn,B含量因缺钼而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石灰性缺锰(DTPA-Mn=3.54ppm)土壤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和钠浓度季节性变化和分布模式的效应。结果表明,随冬小麦生长发育的进程,磷和钾明显降低,镁、铁、锰、铜、锌趋于升高,在拔节期以前取样和分析测定对大多数元素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是适宜的。在同一生育期,不同元素的浓度分布模式不同,移动性相近的元素分布模式大致相似。在不同生育期,钙和锰的浓度分布模式稳定,不受施锰、锌肥影响;钾、铁、铜、锌则因施锰、锌肥而改变;磷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及氮、钠在收获期的浓度分布模式也随施锌肥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实验表明,0.75mg/L的Na2SeO3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促进麦苗的生长,增加可溶糖、可溶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调节麦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麦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挤压膨化对小麦胚芽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挤压膨化工艺条件 ,研究其对小麦胚芽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胚芽经挤压膨化后 ,可明显提高其储藏稳定性 ;当原料水分为 1 2 %、挤压机螺杆转速为 5 0 0 r·min- 1时 ,挤压膨化的小麦胚芽经 1 2 d烘箱快速储藏 ,其储藏稳定性表现最佳 ,脂肪酸值仅为 1 .0 6g· kg- 1 。  相似文献   

20.
当施氮量已定时,增加小麦生育前期施氮比例,可增加冬前分藥和有效穗,每穗粒数虽略有减少,但总粒数增加,因而产量较高。后期施氮比例增加。每小穗粒数和每穗粒数均有所增加,但因有效穗减少而不增加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也较低。拔节孕穗肥施氮比例增加,增产效果最好。孕穗期植株含氮量较高,氮/糖比较大时,产量较高,在施用有机氮底肥的情况下,苗期施氨较作底肥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