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莴笋以肉质茎为产品器官,生产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窜”苗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此乃生产上主要问题之一,莴笋有四“窜”,旱了窜,涝了窜,热了窜,饿了窜,应采取如下措施防止。  相似文献   

2.
莴笋在不少地方已周年栽培。但栽培中植株往往易出现叶小叶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窜高呈棍棒状的先期抽薹现象,影响产量,降低品质。总结近年来的生产经验,莴笋嫩茎窜高抽薹的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秋莴笋苗期正值高温季节,栽培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徒长“窜”薹,影响品质和产量。我们自1989年起,采用苗期喷施缩节胺处理,有效地改变了秋莴笋个体和群体结  相似文献   

4.
庞全成 《北方园艺》2007,(7):104-104
总结了莴笋栽培时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各季节播种期不适宜,苗期管理不善和定植不及时,栽培密度过大,施底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易形成莴笋嫩茎窜高抽薹,造成莴笋产量低、品质降低,效益差的现象,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翟洪民 《西北园艺》2004,(11):30-31
翟洪民莴笋在不少地方已周年栽培。但栽培中植株往往易出现叶小叶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窜高呈棍棒状的先期抽薹现象,影响产量,降低品质。总结近年来的生产经验,莴笋嫩茎窜高抽薹的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如下:1)品种选择不当。莴笋品种较多,其适应性及对光照、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往往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耐低温性强而耐高温性弱,对高温、长日照较为敏感,因此应根据栽培季节选用适宜品种。如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的莴笋因生长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故应选耐高温、对长日照反应迟钝的中、晚熟品种,若用早熟品种就易窜高抽薹。早熟品种早春栽…  相似文献   

6.
2013年小拱棚、大棚中的莴苣、莴笋发生的生长异常现象较普遍.主要症状为叶片发黄、焦边、叶片中部绿边变黄,呈黄环叶、莴笋裂口、旱窜、瘦窜、先期抽薹等.现分析上述不正常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叶片发黄、焦边及黄环叶现象 莴苣叶片发黄、焦边及黄环叶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素.缺素的原因除了个别施肥不均衡、土壤缺少外,主要有下述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新年二哥点新菜,好菜精品点上来。上月"二哥点菜",专门介绍了营养医生推荐的"千金菜"莴笋,俗话说"春令莴笋似黄金",男女老少,常吃莴笋,强身健体,防病助长,外美容颜,内养心肝,好处多多。"千金菜"点过,该上"万金菜"了,它就是在蔬菜生产和城乡餐桌上已经斩露头角的油麦菜,巴适得很!  相似文献   

8.
吴仁锋  蔡翔  杨绍丽  王萍  占稳 《长江蔬菜》2021,(9):52-53,后插1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耐寒性蔬菜,又称茎用莴苣、青笋、千金菜等,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莴笋可食药两用,享有"春令莴笋似黄金"的美誉,是医生推荐的春季"千金菜". 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莴笋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霜霉病是莴笋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流行性强、传播快、发病重、毁灭性强,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会导致菜农收入减少、种菜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莴笋别名莴苣、千金菜、莴菜、莴苣菜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据宋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笋也"。莴芛主要食用部位为叶和茎,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现将莴笋营养价值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莴笋在四川彭州露地一年可种植三茬,根据不同季节选用适宜品种、并选择不同播种育苗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每667 m~2年产值约1.5万元,效益显著,2015年种植面积近1万hm~2(15万亩)。彭州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中北部,是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莴笋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2012年获得"彭州莴笋"国家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11.
陕南地区大棚莴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军  陈冬梅 《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33-133,139
结合陕南地区"百万亩高设施蔬菜工程"的开展,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陕南地区大棚莴笋栽培技术。文章从大棚莴笋栽培适宜的环境条件、品种和茬口、育苗技术、定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莴笋一般没喷药,可放心食用."每到高温季节,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因莴笋可一年四季栽培,既可小株间拔上市,也可在成株期上市,菜农用药少或几乎不用药,也使菜农常走入种植莴笋并不需喷药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吉林蔬菜》2009,(2):5-5
莴笋因食用部分不同可分为茎用莴笋和叶用莴笋。茎用莴笋茎基肥大,肉质能食,形如笋,一般称作莴笋。而叶用莴笋茎部粗硬不可食用,被叫做生菜。莴笋口感鲜嫩,色泽淡绿,如同碧玉一般,又称“碧玉凤尾”。制作菜肴时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口感美脆,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作物,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莴笋分为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茎用莴笋有青莴笋和红莴笋.红莴笋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为4 000 kg左右,其生长整齐,成熟一致,节省劳动力,收益高,因而深受菜农欢迎;其皮薄、肉质脆、香味浓,削皮后不易变色,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宁白尖叶笋子"为试材,研究了硫酸钾镁肥对莴笋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后莴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667 m2用量为20 kg增产效果最佳,增产9.57%,商品率提高9.69%。  相似文献   

16.
邹红 《长江蔬菜》2011,(21):39-3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追求莴笋的外观和口感外,更加注重其安全和营养,所以莴笋的清洁种植十分必要。武汉地区莴笋标准化清洁种植程序:夏莴笋、秋莴笋、冬莴笋播种季节要选对;育苗关键技术掌握好,宝地生生物茵蘸根移栽育壮苗;浇水施肥、防病治虫少不了;预防开裂补硼钙,预防抽薹不大意。  相似文献   

17.
以‘迈田三品青’莴笋为试材,采用叶片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促长剂-控旺剂-促长剂-控旺剂(T1)、促长剂-矮壮素-促长剂-矮壮素(T2)、赤霉素-控旺剂-赤霉素-控旺剂(T3)、赤霉素-矮壮素-赤霉素-矮壮素(T4)、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T5)和喷清水(CK)处理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促进"三青"莴笋高效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增加了莴笋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仅赤霉素处理(T5)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前期增长较快,到后期逐渐减缓。而促进剂和抑制剂的交替使用前期生长较慢,而后逐渐增加且超过T5处理。其中第4次喷施后测得T2和T3处理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较其它处理大,且T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综上所述,T2处理为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提高了莴笋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莴笋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为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极其普遍的秋冬蔬菜,在蔬菜周年供应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蔬菜生产者和城乡消费者对莴笋品种多样化和产品优质化的需求,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特从四川莴笋产区引进7个莴笋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9.
章照停 《长江蔬菜》2013,(15):22-23
宣城市宣州区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大棚莴笋秋延迟、越冬栽培新模式,推广面积达266.7 hm2。主要通过品种调整和设施栽培,使莴笋从12月上旬供应至翌年3月下旬,主要在元旦、春节前后上市,此时正值冬、春淡季,且又逢"两节",市场销路好。  相似文献   

20.
江苏如皋市塑料大棚莴笋在秋、冬、春季均可栽培,栽培模式有大棚春豇豆—大棚冬莴笋,大棚春豇豆—大棚秋莴笋—大棚春莴笋,大棚春豇豆(或四季豆)—夏秋豇豆—大棚冬春莴笋等多种类型,可根据市场需求、上市季节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及品种;大棚莴笋一般育苗后移栽大田,可用露地育苗。但秋、冬莴笋育苗期间,为防暴雨冲淋和高温干旱,可采用防雨育苗和遮阳网覆盖育苗。其种植用工量少,高产稳产,净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