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肖玲  边四辈 《饲料工业》2000,21(3):9-10
国标GB10380 -89中除规定豆粕的感观性状、水分、夹杂物标准外 ,还规定了豆粕质量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依据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来分等级 ,用脲酶活性(≤0.4)检测豆粕品质。应用脲酶活性检测加热适度的豆粕是可靠的 ,但对于评价加热过度则无作用 ,因为在豆粕加热过度以前 ,脲酶活性已为零。Dale等(1987)创立了蛋白质溶解度法(PS) ,可以用它来评价过度加热的豆粕 ,认为PS值为75 %~85 %之间为加热适宜。目前 ,人们已采用多种方法检测豆粕质量 ,如有效赖氨酸、氮的水溶解度、蛋白质水溶解度等 ,但均未被…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溶解度评价发霉豆粕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斌鹰  陈喜斌 《饲料工业》2001,22(10):38-39
对豆粕霉变过程中的粗蛋白、蛋白质溶解度、脲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霉变程度的增加,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显著减少(P<0.05),粗蛋白和脲酶活性指数变化不明显(P>0.1)。由此认为可用霉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评价发霉豆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六种饲料原料粉碎粒度与蛋白质溶解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饲料原料粉碎后,增大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即增加了单位质量原料颗粒的总表面积。饲料在消化道中,必须首先要溶解于消化液中才能被消化酶有效地消化,因此饲料营养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应与其消化率有重要关系,而将饲料粉碎后的直接效果之一应是可提高饲料养分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人对饲料原料粉碎粒度与养分的溶解度关系的研究进行报道。仅沈慧乐、杨秀文(1999)在研究豆粕质量与脲酶活性和蛋白质的溶解度关系中,为测定豆粕蛋白质溶解度的适宜粉碎粒度,进行三种粉碎粒度下蛋白质溶解度的比较,并认为,测定…  相似文献   

4.
豆粕蛋白溶解度与肉仔鸡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以未经加热的生豆粕为原料,用高压蒸锅在108℃、240Pa压力下处理0、12、20分钟,以及在121℃、720Pa压力下处理5、20、40、60分钟,加上生豆粕共得到8种不同加热程度的豆粕,进行脲酶活性(pH增值法、ISO法)、蛋白溶解度(PS)、考马斯亮蓝值(Coomasie)、可利用赖氨酸(DBL)测定。用上述8种不同加热程度的豆粕按等能等蛋白原则配成8种生产型日粮,用1日龄的AA公雏进行了4周的饲养实验,饲养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蛋白和赖氨酸水平下,蛋白溶解度在5636%至8061%之间、考马斯亮蓝值在3619%至5330%的豆粕在体增重、饲料效率、进食量上差异不显著。过生或过熟的豆粕都降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蛋白溶解度和考马斯亮蓝值是评价豆粕加热程度的可信指标。如蛋白溶解度在60%~80%之间、考马斯亮蓝值在35%~55%之间,则表明加热适度。  相似文献   

5.
豆粕作为目前最好的植物蛋白饲料,在饲料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但生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抗维生素因子、尿酶、植酸等有害的物质,会影响氨基酸利用率和代谢能值,进而影响畜禽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的转化效率。需要适当加热将其破坏。判断豆粕品质多采用尿素酶活性这一化学指标。Balloun、Abrahan等指出尿素酶活性只能作为加热至适合程度的评价指标,而对受热过度的豆粕却没有任何意义。而Rinehart提出的采用0.2%KOH溶液测定蛋白质溶解度的方法,克服了测定尿素酶活性的不足,可以真实反映出豆粕的品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0.75mm…  相似文献   

6.
蛋白溶解度作为评定豆粕过熟程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以南苑植物油厂未经加热的生豆粕为原料,用高压蒸锅在108℃、5磅/平方英寸压力下处理0、12、20分钟,以及在121℃、15磅/平方英寸压力下处理5、20、40、60分钟和原样品共得到8种不同加热程度的豆粕,进行脲酶活性(pH增值法、ISO法)、蛋白溶解度(PS)、考马斯亮蓝值、DBL(可利用赖氨酸)测定,并进行了各个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和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各不相同,其中蛋白溶解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最为显著。且各指标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其回归系数都在090以上。用定氮法测定的蛋白溶解度和比色法测定的考马斯亮蓝值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其回归方程y=3291+09142x,x=考马斯亮蓝值,y=蛋白溶解度(r=098)。两者都可鉴别出不同加热程度特别是加热过度的豆粕。DBL值随加热程度的加深而下降,说明加热破坏了赖氨酸,使赖氨酸有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对豆粕质量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豆粕质量较好,但也有在豆粕中掺入低质价廉的原料的情况。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指标合格率偏低,尿素酶活性大部分为0,存在豆粕偏熟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评价豆粕品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适当加热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等抗营养因子活性丧失;加热不足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够充分;加热过度又会破坏热敏氨基酸,特别是会使赖氨酸、精氨酸变性,从而降低大豆蛋白质品质。由于大豆中脲酶的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多少成正相关,因此以大豆饼粕中的脲酶活性(UA)评价大豆饼粕加热后质量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Ealloun等指出,脲酶活性只能作为加热至适合程度的评价指标,对判断是否加热过度无意义,因为脲酶活性为零时并不能表明是否加热过度。本试验对蛋白质溶解度法、脲酶活性pH增值法、脲酶活性及酚红法测定豆粕生熟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正>豆粕的加工过程是影响豆粕质量的关键,加热过程可使蛋白质适度变性,使大部分热不稳定抗营养因子钝化和失活,消除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的危害,提高氨基酸消化率,因此加热程度是影响豆粕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选用碱性微生物蛋白酶,研究得出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粕预处理条件为90℃水浴加热10min,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W/V)、加酶量5万单位/g蛋白质、温度50℃、pH值10、酶解时间5.5h。蛋白质水解率达到25%,平均肽链长度为4.0。制得大豆肽粗蛋白质含量66.83%(DM)。并对制得大豆肽和原料豆粕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10、20、30、40和50min五个热处理时间,研究在100℃干热条件下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粉的蛋白质溶解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当加热时间由20min增加到30min时大豆的蛋白质溶解度下降明显。100oC干热条件下,大豆的适宜热处理时间为20-40min。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南苑植物油厂未经加热的生豆粕为原料,用高压蒸锅在108℃,5磅/平方英寸压力下处理0、12、20分钟以及在121℃,15磅/平方英寸压力下处理5、20、40、60分钟和原样品共得到8种不同加热程度的豆粕,进行脲酶活性(pH增值法,ISO法)蛋白溶解度(PS),考马斯亮蓝值,DBL(可利用赖氨酸)测定,并进行了各个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和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集来源于美国、巴西、中国的11个去皮豆粕和中国51个大、中、小型企业加工的57个带皮豆粕,有代表性地比较其营养和品质。结果显示:去皮豆粕优于带皮豆粕,去皮豆粕的粗蛋白质、总能值、蛋白质溶解度(在0.2%KOH溶液中)分别为46.72%、17.11MJ/kg、81.31%,分别比带皮豆粕高1.64%、0.03MJ/kg和12.88%(P〈0.01);而粗纤维和NDF含量分别为3.49%和7.74%,比带皮豆粕低1.16%和2.19%(P〈0.05)。对相同大豆来源、相同工艺的4个配对去皮和带皮豆粕进行比较,去皮加工使豆粕的粗蛋白质、总能值和蛋白质溶解度分别提高2.34%、0.08MJ/kg和4.14%;使粗纤雏和NDF分别降低0.93%、1.19%。去皮工艺改善了豆粕的营养和品质,粗蛋白质、粗纤雏、NDF、总能值和蛋白质溶解度是反映去皮工艺对豆粕营养品质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过瘤胃保护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刍动物优质蛋白质饲料 (豆饼、豆粕等 )的过瘤胃保护技术的研究 ,是目前蛋白质营养研究的热点。通过各种保护技术可使优质蛋白质通过瘤胃时的降解率下降 ,使小肠消化吸收的必需氨基酸量增加。本文对目前蛋白质的各种过瘤胃保护途径和效果进行了综述。1 物理方法1 1 加热处理 包括干热、焙炒、热压、蒸汽加热及加热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复合处理等。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使疏水基团更多地暴露于蛋白质分子表面 ,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从而降低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Mielke等 (1 979)用热处理的豆饼饲喂奶牛 ,泌乳早期产奶量由 …  相似文献   

15.
1 去皮豆粕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是饲料营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蛋白质含量和消化率越高、氨基酸的比例越合理.蛋白质饲料质量就越好。与普通豆粕相比,去皮豆粕蛋白质含量高,高蛋白质含量使饲料中其他蛋白质原料的投入量大为减少,降低了畜禽的养殖成本。豆粕中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去皮豆粕的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都高于普通豆粕。  相似文献   

16.
豆粕为蛋白质饲料,购买豆粕主要购买豆粕中的蛋白质。购买哪种豆粕好?按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价值选购饲料的计算方法,—是要豆粕中的粗蛋白价格低;二是要豆粕中的粗蛋白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曹爱青 《饲料广角》2013,(21):41-42
豆粕是优质蛋白质来源,然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却受到一定限制。不管饲料原料价格多么昂贵.豆粕仍然是目前最为经济的猪饲料蛋白质来源之一。豆粕由大豆压榨而得,蛋白质品质较高.且和谷物混合可补充谷物中蛋白质不足.因此.其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是动物饲料中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大豆制油工艺及设备的改进,使豆粕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如低温浸出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50%以上,其氮溶解指数(NSI)亦达70%左右,这就为食用膜的制备提供了理想的原料。然而据报道,目前我国的豆粕用于加工食用蛋白质的不足10%,其主要限制因素是加工中蛋白质利用率低,产品率低。在加工膜状食品时,由于成膜困难,使这两个问题更加突出。众所周知,豆粕中的化学组分与原料豆中的含量及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故用传统的制膜方法不适合于用豆粕制备可食膜。因此,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由豆粕制备食用膜过程中成膜条件的…  相似文献   

19.
<正>豆粕是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而成的副产品,其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例比较平衡,被作为植物蛋白质原料广泛的运用于畜禽、水产、宠物饲料生产中。但豆粕中含有非淀粉多糖、大豆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使用。目前,关于抗营养因子问题趋向于用生物学方法来解决,几乎所有的大豆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都可以通过体外加酶的办法得  相似文献   

20.
<正>(上接2015年7期《新饲料》第29页)3结论3.1实验室分析不同大豆产品的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与期待值接近(见表1)。因为干物质的含量较高,两种微粉化的高蛋白豆粕的蛋白含量均高于粗粉的高蛋白豆粕。普通豆粕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远高于两种高蛋白豆粕或大豆浓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的蔗糖和寡糖的比例最低,其他大豆产品的含量比较接近。大豆浓缩蛋白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A)含量为1.1mg/g,远低于所有豆粕样品的2.7mg/g。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分散指数(PDI)和蛋白质溶解度值低于豆粕样品。微粉的豆粕样品PDI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