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关巨杉     
在马关县八寨公社绿差塘大队上岩脚生产队住地右边的龙山山坡上,有一株树龄达四百多年的巨杉。此株杉木粗壮高大,当地群众称它为“四围树”(即它的胸围部分,四个人手拉手也围不拢)。今年六月,县林业局组织专人对这株杉木树进行了调查和实测。调查的结果是:此株杉系灰枝杉,它树高30米,胸高直径为1.72米,胸围长5.45米;枝下高2米;在10米处分三岔,其中大权直径为63厘米,中杈直径为59厘米,小杈  相似文献   

2.
在冀北山城——承德市避暑山庄周围有十大名山风景区,最驰名的应属磬槌峰了。其峰高38米,上粗下细,上径15.04米,下径10.7米。它矗立在武烈河畔东侧,其形酷似大棒槌,故俗称“棒槌山”。在其半腰西北向半阴面的石缝内生长一株老桑树——蒙桑。有书记载,此树康熙年间所生,树龄约300多年。经实地考察,其树高2.5米,基径约40余厘米;此树分三个枝杈,西杈已枯,另一枝向西斜上生长,东杈1米多长,生长比较旺盛。由  相似文献   

3.
在金平县大寨公社长坡头村东北角的草坪地上,并排生长着三株水桶粗壮的山桂花树。据了解,这三株桂花树已有120多年的树龄,走近树前可以看到每株树间隔约五米,都是由一根主干分枝开去,枝头又分杈;树身高八米,郁郁葱葱,象似  相似文献   

4.
古木新知     
《国土绿化》2004,(10):22-23
永丰古木近日,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工作者在该县石马镇龙湾村西坑,发现一株古木醒目地伫立在海拔290米的沟谷泉流旁。经测量,这株木胸围2.9米,树高15米,基径2米,冠幅180平方米。该树树势优美,枝虬古韵,胜似天然盆景,树龄虽有1500多年,但仍枝叶婆娑,繁密如盖,丝毫不显龙钟之态。该县林业部门已将这株古木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挂牌重点保护。(聂永清)石柱银杏树王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南部发现一株特大古银杏树,据测为该县树龄在100年以上的117株古银杏树的“树王”。这株古银杏“树王”,生长在洗新乡丰田村田坪组新房子海拔1500余米的七曜山峡谷,树高28米,胸围6.07米,冠幅南北东西各24米,树龄在400年以上。每年产银杏果500公斤以上。每年秋冬,霜染银杏叶,如满树黄金,风景迷人,成为著名的观赏树。该县林业局已编号挂牌落实专人管护这株古银杏“树王”。(黄钰财)重庆分杈竹最近,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安子村村民周银散家的竹林里发现一株奇异罕见的分杈楠竹。这株楠竹是去年春出土生长的,现枝繁叶茂,长势良好。这株楠竹在长到高离地面90厘米处分杈,主干直径已经长到14厘米,两杈分别为10厘米,而且...  相似文献   

5.
永福县罗锦乡板杖自然村一处名叫社公背的山坡上,长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杨梅树。这棵树在根茎离地面一尺高处开权分成南北两杈树枝,南边这杈是公树,只开花不结果,而北面的那杈树每年杨梅果挂满枝头。一树两杈同根生的杨梅果树,开花结果却两相异,当地村民都感到奇怪,称这棵杨梅树为“公母”树。  相似文献   

6.
木杈有多种,如桑杈,柳杈,白腊杈等。这些本杈在栽培成杈砍伐后,不能直接使用,通称“杈胚”。“杈胚”则是成品木杈的雏形,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才能成为成品杈。 加工成品杈要有适当的工具及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才能加工出优质成品杈。1 木杈加工用具1.1 锯 因本杈没有大的杆、股,用木工通常用的细路锯和中路锯两种小规格的锯就可。也可配合使用小规格的电动锯更为省力。1.2 斧 木工常使用的单面手斧则可。1.3 平刨 可用木工常用的中刨和细刨。1.4 圆刨 选用外圆刨则可。主要用于刨圆形杈杆。1.5 火炕 用来熏烤本杈用的。此炕可临时挖造。在地上挖深30厘米左右,长3米左右,宽1.0~1.5米的长方形坑,周围略筑小埂,火坑则建成。此坑用来烧火加工木杈故称“火炕”。1.6 搬桩子 主要用于木杈造形。长2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左右。在离顶端20厘米处凿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孔。(主要用于杈杆取直)再往下20厘米处凿一个直径为4厘米左右的圆孔(主要用于杈股造形)。再往下20厘米处凿一直径为6厘米左右的圆孔备用。此工具是用木材制成。为坚固耐用,一定要用硬杂木,最好是枣木做成。使用时下部半米直埋地下。1.7 绳 若干条,长1~2米。l.8 米尺一个,铅笔或粉笔若干。 以上工具为加工成品杈必备的成套工具  相似文献   

7.
林木珍闻     
点苍山下古杉王我省大理市点苍山麓无为寺前有一株古杉,它虽不住十大巨杉之列,却是我省独一无二的杉木古树。经省林勘五大队用仪器测量,树高27.10米,胸径248.7厘米。树干在7.5米处开始分为三杈,每个分枝均难以单人合抱。该树准确年龄已无法考证,经多方向年轮抽样估测,约为960年左右,传说是北宋时期所植。无为寺前原有三株古杉,幸存者仅此一株。相  相似文献   

8.
鸳鸯树     
天峨县老鹏乡纳碍村大平屯的路口旁,有两株相距一米多的大枫树,树高约25米,枝叶覆盖46米。稍小的那株,胸围直径1.26米;稍大的胸围直径1.32米,三人合抱也抱不拢。 大平屯这两株有几百年树龄的古枫树,根部粗状,根系发达。在树干的3米多高处,稍大点的那株有一根桶大的树杈从稍小树干的中心横穿而过。自此起,两树的桠、杈纵横交错,枝繁叶茂,两树俨然一个高大的绿色拱门,蔚为壮观,人们叫它们“鸳鸯树”。 令人称奇的是,大平屯地势较高,附近并没有河流,而“鸳鸯树”两树之间的根部却流水不断,每日出水约80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红松生长结实与分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 2 7.1% ,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 3.76倍。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调查,分析了林木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分杈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量均高于林分平均值,利用这一规律,对红松人工林进行去头修剪,人为促进林木分杈,以提高红松结实量。结果表明,对林分密度适宜的林分去头修剪后,可明显增加林分的结实量,最高可提高186.8%,经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1.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27.1%,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3.76%,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和促进林木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2.
<正> 提高泡桐木材质量对桐材出口和内销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材质指标除了树干削度、通直度和节疤多少外,还要看树干横断面的形状。树干横断面形状对出材率和材质均有很大影响,用造林学原理探讨解决偏干的措施,对指导生产实践有较大益处。一、材料与方法在河南省扶沟县江村、包屯公社的林网、片林、农桐间作林以及孤立木中选择160株样木。树龄为3-15年。胸径4.3-60厘米。对样木测定树冠最小跨距(A)、最大跨距(B),胸高断面之短径(a)和长径(b)。树冠最小跨距与最大跨距之比(A/B)值,称为树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大理点苍山,巍峨于洱海之滨,在它的脚下,有一株古杉耸立于无为寺前,树虽曾断稍,现仍有27.2米高,基围781厘米(直径248.7厘米),主干通直园满,7.5米以上又分出二权,每杈都有一抱多粗,连同主干如同三条擎天柱,直参云天。侧枝也生得粗大壮实,层层水平伸展,酷如一把撑开的巨伞,苍劲挺拔,雄伟壮观。这株历尽沧桑的杉中寿星,主干已中空至分杈处,基部西侧二米以下有个空缺半边的大洞,洞壁几经火烧,复盖着一层焦炭。  相似文献   

14.
红松分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松(Pinus koraiensis)分杈现象出现在原始林的上层林冠中是不足为奇的,但分杈现象出现在20多年生的人工林中,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天然林分杈部位一般都在主干10—20米高处,而人工林的分杈部位多在主干5—7米处。因此,红松人工林的分杈对出材率的影响是很大的。据我们1984年对伊春林区的部分红松人工林林分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9—29年生的红松人工林的分杈率平均为20%左右,最高达到95%以上,尚未分杈或分杈率仅在5%以下的林分是为数不多的,红松分杈现象十分普遍。对红松分杈原因,近年来林学界曾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千年白皮松     
陕西省宜川县集义镇郭东村有一棵人称"千年神树"的白皮松。树高近20米,胸径约2米,冠径约20余米。树干银白粗壮,高3米左右,上分数杈,树枝虬劲。  相似文献   

16.
宣威东山乡古木兰宣威市东山乡芙蓉村有一株滇藏木兰。当地人称“芙蓉树”、“大花树”。该树生长于北宋时期,树龄已逾千年。原高40米,清雍正年间因受火灾而倒,现存树体为倒后萌生。其高为19米,地径185厘米,冠幅直径19米。古木兰先花后叶,每年二三月间、小...  相似文献   

17.
1、能预报天气的烟树:此树直径0.3米,高6米,长在四川峨眉山上。若树周围有雾环绕,即日有大雨;若稍疏,则有小雨;若淡薄,则阴云密布,若无则朗天晴空。 2、一母生八子的奇树:此树直径0.7米,高18米,长在四川平武县南坝乡。主干是春芽树,在树干三米处又长着漆树,再上分别是野樱  相似文献   

18.
凉伞树     
灌阳县新街乡东岸的杉木村,有一棵古樟,远看似一团绿云,郁郁葱葱;近看枝叶覆盖,遮天蔽日。由于它形若伞状,故名凉伞树。凉伞树主杆周长6.22米,高约28米,在离地3.10米处分权。全树共有十大分枝向空间伸展,形成一个圆形。树冠半径为24.5米,覆盖面积为2.83亩。十大分校处有一树凹,长3米,宽2.65米。在树凹仰卧,树底极难发现。据说如今已年逾八旬的谢仁甫老人,1944年日本兵占据杉木村时,他爬上樟树,卧于树凹中。他看得清树下鬼子兵烧火煮食,听得见哇哇怪叫,而鬼子却始终没发现他。树村离地最低处为1.2米,村里不少)L童…  相似文献   

19.
在连接星云湖与抚仙湖的隔河中段上,有一块“界鱼石”,它因“两湖相交,鱼不往来”而闻名于世。此地景观奇特,古木蓊郁,已被我省江川县人民政府辟为“海门公园”。园内蟠龙桥旁有数株当地人称为“黄桑”的古树,其中一株直径80厘米,树高约14米,离地1.4米处分为两大杈,最大一杈向外斜伸出,如龙俯瞰河、桥面,形成了“木蛟龙”锁“桥蟠龙”一景。此树以园中观音阁始建年代推算,已有200多年的苍桑历史。距界鱼石不远的星云湖码头边,有一株400年以上而别有情趣的大青树(榕树),它苍劲挺拔,与湖中“孤山”遥遥相望。此树高约20多米,胸径406厘米。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东镇沂山上生长着数以万计的苍松翠柏。它们挺拔苍劲、四季常青。这些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古松,千姿百态,有的侧身壁障,有的屈居深壑,有的横空欲飞,有的直刺青天。迎客松生于山中法云寺内道旁山岩上,相传为明嘉靖皇帝祭告沂山时所植,树龄440余年,树高15米,胸围2.78米,干微东倾,杈桠盘错,苍劲葱翠;另外别出一枝,斜向路边,如伸臂招手,迎送客人,故称迎客松。栗抱松法云寺台地上,有株300多年的板栗树,从基部生一赤松,高3米,老栗新松,异体同株,名“栗抱松”。据说这株板栗,果实有松香味,是人间奇树。蟠龙松生长于山岩石缝间,下临圣水泉。老干虬屈倾身下斜,酷似探颈吸水。根底显露,恰如龙爪。杈桠节拔,回环交错,盘结遇绕,颇像蟠龙之姿而故名。每逢晨夕,云雾缭绕,远望若腾跃欲飞,被誉为“青龙抬头”,蔚为奇观。折叠松由蟠龙松去西北50米,盘山道左侧有一松,高近5米,树干南倾忽北折,桠杈也随老干曲回三叠。远望绿叶层层,近视犹如折尺,人称“折叠松”。奇姿天成,非人工所培,耐人品味。母子松生长在法云寺南侧,树龄300余年,树高5.5米,胸围2.6米。干微东南倾,枝杈交织,松叶苍翠,团冠若伞。老干周围,自生新松四株,清秀挺拔,微向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