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丽水市工业区中心绿谷大道龙石路口、主上风口云景路、主下风口龙庆路和工业区边缘地带店、远离工业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5个点樟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分析比较发现,校园及店樟树叶片中叶绿素、总糖、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高,绿谷大道龙石路口、龙庆路樟树叶片中游离氨基氮和脯氨酸含量较高,说明污染已经影响到樟树的代谢活动与营养积累,樟树对工业污染也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有关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为材料,在拔节至开花期给予日平均温度17.5℃(不育条件)和22.0℃(可育条件)处理,研究A3314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2.0℃处理条件下,A3314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日平均温度17.5℃处理,尤其幼穗变化更为明显,且A3314各种物质含量与其原同型保持系TSP3314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在可育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0℃),温度变化导致的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育性转换伴随着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说明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变化与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下澳洲坚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澳洲坚果A4品种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 d,澳洲坚果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3 d),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脯氨酸(Pro)含量则是处理2 d继续升高,处理3 d后下降;胁迫解除后,各生理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早熟棉花新材料生理指标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作对照,研究了5份早熟棉花新材料不同生育期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花期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花铃期较高的可溶性糖,吐絮期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以作为材料选择的指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只适宜作逆境胁迫程度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蓝莓对低温处理的生理响应,筛选抗寒性评价指标并综合评价蓝莓品种的抗寒性,以美登、北陆、蓝丰、密斯梯和精华5个蓝莓品种1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低温处理(-10、-15、-20、-25、-30、-35、-40℃)对其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淀粉、纤维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并计算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总含水量和束缚水含量/总含水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蓝莓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5个蓝莓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逐渐升高,呈“S”形变化曲线;POD、SOD活性呈单峰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美登、北陆和蓝丰3个品种具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美登具有较低的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总含水量,密斯梯具有较高的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总含水量以及较低的束缚水含量/总含水量。可以将相对电导率,MDA、可溶性蛋白、还原糖...  相似文献   

6.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乃波  张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28-2329
以3种不同需冷量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并测定相应时期内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3个品种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在分化期前变化不大,在花序分化期迅速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分化期前迅速下降,在花序分化期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在整个分化过程中,需冷量长的品种高于需冷量短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在分化过程中,需冷量短的品种高于需冷量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南果梨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低温条件下南果梨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提高其抗寒性提供依据.以南果梨嫁接苗为试材,考察在自然低温和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下,枝条、根系、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自然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南果梨枝条、根系和根颈韧皮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8.64%)和可溶性蛋白含量(8.33mg·g-1)最高,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910μg·g-1).枝条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人工低温处理比CK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除-15℃处理外,人工低温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比CK高,随着人工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游离脯氨酸、MDA含量和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在不同浓度镉(0、100、300、500 mg/kg)胁迫及不同时间(50 d、70 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第50 d时,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在500 mg/kg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为6.736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时间延长,在第70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镉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为镉耐性相关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增强了孔雀草耐受重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系接种CMV后,在植株发病后20 d,测定其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除感病品系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外,其余各品系在感染CMV后其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都显著高于对照,且品系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蛋白相对含量与抗病性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各指标均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辣椒感染CMV后的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可作为衡量辣椒抗病性的有效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伊犁绢蒿种群对不同刈割干扰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新疆蒿类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为对象,探讨刈割强度对其越冬前后根部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脯氨酸)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刈割处理后的伊犁绢蒿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与越冬前(2008年11月)相比,越冬后(2009年4月)各处理下伊犁绢蒿根中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氨基酸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同一测定时间下,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部淀粉、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越冬前C5、C2下伊犁绢蒿可溶性糖显著高于C0,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C5显著高于C2、C0,越冬后两者在刈割强度间的差异消失;越冬前还原糖表现为C5、C0显著高于C2,氨基酸含量为C5显著高于C2、C0,而越冬后还原糖、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C5明显高于C0.[结论]C5有利于伊犁绢蒿根部碳水化合物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抵御刈割逆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针叶在不同大气环境中对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和抗性特征,分别测定了城区、郊区和山区的白皮松当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针叶中Cu、Mn、Zn和Cd的含量,比较了3种年龄针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样点,白皮松针叶中的Cu、Mn、Zn和Cd的含量表现为城区郊区山区;在不同年龄间,Cu、Mn和Cd的含量在山区表现为三年生二年生当年生,而在城区、郊区和山区Zn的含量则随着针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采样点对针叶中Cu、Zn和Cd的含量影响较大,而针叶年龄对Mn的影响较大。针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促进了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随着针叶年龄的增加,白皮松针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并在山区最低;山区当年生白皮松针叶SOD活性显著低于郊区和城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与4种重金属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白皮松三年生针叶对于大气重金属污染具有监测价值;针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对重金属造成的氧化胁迫具有指示作用;白皮松积累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可能是其抵御重金属胁迫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花生根结线虫侵染后,花生植株内源激素、氨基酸、核酸和糖含量的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可引起花生根和茎叶的生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活性提高,赤霉素的含量降低;病根产生蛋氨酸,及其半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还原糖的含量提高,脯氨酸、苏氨酸、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糖的含量降低;病式叶没有胰氨酸,其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糖的含量降低;病茎叶没有脯氨酸,其苏氨酸、甘氨酸、丙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杧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与生理指标变化的关系,以感抗杧果品种红杧6号(抗病品种)、贵妃杧(感病品种)为材料,采用刺伤接种法,测定杧果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杧果受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后,其体内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抗性呈负相关。X.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侵染杧果后,O2-·、H2O2、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杧果抗性密切相关,初步确定为抗性生理指标,可作为该病防控与育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番茄幼苗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对Cd-Pb复合的响应与耐受机理,采用沙培方法研究了Cd、Pb单一和复合污染对番茄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Pb单一处理可使番茄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Cd的影响明显大于Pb.Cd-Pb复合处理对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的联合作用小于其...  相似文献   

15.
以流苏树愈伤组织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Na Cl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50 mmol/L Na Cl处理组的流苏树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上先升高再下降;MDA含量初期迅速升高,中后期缓慢下降,对照组持续下降;SOD活性表现为迅速增强后稍有减弱;POD活性初期明显减弱,中后期明显增强,对照组变化较处理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猴樟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以1年生猴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mmol·L~(-1)、100mmol·L~(-1)、300mmol·L~(-1)的Na_2CO_3和NaHCO_3(摩尔比Na_2CO_3∶NaHCO_3=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其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处理7d时,不同苏打盐碱胁迫处理均提高了猴樟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50mmol/L量,但300mmol/L的胁迫处理则降低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50mmol/L和100mmol/L的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300mmol/L的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28d时,50mmol/L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100mmol/L处理显著高于对照,300mmol/L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50mmol/L和100mmol/L处理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而300mmol/L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猴樟幼苗能耐受100mmol/L苏打盐碱胁迫处理。  相似文献   

17.
白淼  王舰  王芳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3):549-552
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DR-2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低温培养箱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质浓度。结果显示,受到低温胁迫后,2个马铃薯品种的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蛋白质浓度呈下降趋势,含量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质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运用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马铃薯品种DR-2的抗寒性高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8.
对室温贮藏条件下的大蒜的总糖、还原糖、脂类物质、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总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还原糖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遮阴处理对小蓬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濒危植物小蓬竹对光照的适应性,设置轻度遮阴(LS,74.32%自然光)、中度遮阴(MS,44.83%自然光)、重度遮阴(SS,18.57%自然光)3种遮阴处理,以自然光为对照,观测了小蓬竹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轻度遮阴小蓬竹植株叶片数量显著增加,比叶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b相对含量略有升高;中度遮阴及重度遮阴小蓬竹叶片相对数量、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相对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比叶重、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小.说明小蓬竹对轻度遮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度遮阴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遮阴加重的情况下,小蓬竹降低比叶重、促进扩展生长、提高总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b的含量,从而提高光照截获面积与光吸收能力;调节游离脯氨酸含量维持正常的细胞膨压;减少光合有机物的净积累,将能量更多地用于生命活动的维持;保持足够的可溶性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而加强对弱光逆境的抵御能力.由此推断,小蓬竹对中度及重度遮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转色前的菌丝疏松,而菌膜、菇蕾的菌丝相对比较致密。菌膜、菇蕾中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及蛋白质含量高,而幼菇、成熟菇、退化菇蕾中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还原糖、总糖、可溶性蛋白及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糖分供应量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代谢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菇蕾退化的原因。退化菇蕾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高、膜损伤程度加大是菇蕾退化的生理表现,也可能是菇蕾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