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中国株F48E9融合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经全自动序列测定,获得了新城疫病毒中国株F48E9融合蛋白(F)基因1838bp的cDNA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编码549个残基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中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13个半胱氨酸残基,裂争位点区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Arg-Arg-Phe。同源性分析表明,新城疫病毒中国株F48E9融合蛋白(F)氨基酸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其他新城疫病毒株F蛋白相比,同源性在96.17%~92.16%之间。  相似文献   

2.
用电镜技术对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AGPC法提取病毒的RNA,反转录后用PCR方法扩增到该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的300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鸡新城疫强毒Texas的同源性为87.7%,而与弱毒株D26/76及Lasota的同源性分别为91.7%和98%;证实其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Gly-Arg-Gln-Gly-Arg,属于新城疫弱毒。将分离毒株接种无新城疫母源抗体的9日龄鸡胚制成油乳苗,每只幼鸽接种0.25ml,成年鸽接种0.5ml,10天后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免疫效力可维持6个月。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在分子水平上阐明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鸡新城疫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RT-PCR技术获得了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300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UC19载体上得到一重组克隆pNDV21,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与鸡析城疫强毒Texas相应区域的同源性为87.7%,而与弱毒株D26/76及La Sota的同源性分别是91.7%和98%。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所用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L株(EIAV-L)是我国研制成功的EIAV弱毒疫苗的原始强毒株。以EIAV-L感染马外周血液白细胞中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分4个片段扩增EIAV-L前病毒DNA,并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ipt SK中,得到 4个重组质粒p2.8、p2.4、p3.1和 p1.2,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得到 EIAV-L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EIAV-L前病毒基因组全长 8235bp,其中 G+C含量为 38%。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DNASIS分析,EIAV-L与马传贫驴强毒和马传贫驴白细胞疫苗毒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和96.9%。同源性如此接近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 EIAV-L与驴强毒的同源性高于其与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同源性,这符合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衍生过程。基因组两端是长为316bp的LTR,其中U3为197bp,R为80BP,U5为39bp。前病毒基因组有 3个较大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编码 gag、pol和 env基因。gag基因位于 713~1912位碱基之间,全长1200bp;pol基因位于 1708~5109位碱基之间,全长  相似文献   

5.
猪温流行野毒E^rns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反转录(RT)和PCR技术完成了5株近期(1997-1998年)猪瘟流行毒和1株猪瘟C-株弱毒疫苗毒(兰州)E^rns(或称E0)基因的核酸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这5株流行毒与C-株疫苗毒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3%-84%;推导的氮其酸序列同源性为88%-91%,我国50-60年代流行的中国石门株(SM)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5%;氮其酸序列同源性为89%-91%。而5株流行毒间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1%-98%;氨其酸序列同源性为94%-98%。  相似文献   

6.
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纯化的3个标准株M41、H52、T和6个地方分离株(QD、ZZ、GZ、G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73kbcDNA片段,经BAMHI和HindⅢ酶切插入到质粒pUC18中,并在大肠杆菌JM83中实现了克隆。对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ⅢRFLP分析,表明QD、TJ属于M41基因型,ZZ和GZ与T基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美国632株和英国Thorne株gC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北京E2株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到长度为1.9kp的片段,并将其克隆至质粒pA-T。用碱小量法制备质粒DNA,以酶切和质粒PCR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以正向和反向引物测定其两翼序列,结果正向引物测出498个碱基,反向引物测出499个碱基,将所得序列输入GenBank与其他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其与美国632株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对应于PRRSVATCCVR-2332株及LV株ORF5基因保守序列的1对均为25个碱基的引物1005PS、1006PR对PRRSV中国分离株B13进行RT-PCR,扩增出了包括完整ORF5基因的DNA片段,片段长约730bp。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入pUC18载体的EcoRI和stI位点之间,获得了B13ORF5基因与pUC18载体的重组质粒。通过EcorI/PstI、EcorI/HindⅢ  相似文献   

9.
对鸡新城疫病毒(NDV)V4株的毒价、血凝(HA)稳定性和致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DVV4株的毒价(EID)为10-8.3~10-10.1/0.1mL,25℃存放28d、37℃存放12d及反复冻融7次HA滴度不变,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6周龄鸡静脉接种发病指数和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分别为:ICPI=0.00,IVPI=0.00,MDT>150h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死美国鸽脾脏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电镜观察,确诊为新城疫病毒(NDV)。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其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1.4,IVPI=2.53,ICPI=1.68,属于强毒株,该毒株经滴鼻/点眼途径可在96h致死6周龄非免疫鸡并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病变和症状,鸽子攻毒试验同样出现了新城疫症状和病变,超过鸽子产生高滴度的HI抗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缚和构建了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鉴定,将新城疫病毒F基因片段经RT-PCR扩增,插入经EcoRI/SalI酶切的克隆载体pUC18及表达载体pGEMEX,转化大肠杆菌JM109株,用氨苄青霉素平板法初步筛选克隆,再用双酶切法,核酸探针,PCR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法鉴定,表明插入成功并且阅读框架正确。  相似文献   

12.
取0.5mlBHK-21新鲜健康细胞液和0.1ml狂犬病病毒细胞液在含小飞片青瓶中混合,培养24h制片,加抗狂犬病病毒兔抗体感作,用驴抗兔荧光抗体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浆内黄绿色结构判定病毒是否在细胞内增殖,从而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快速荧光技术法(RFAT)。并用RFAT检测了15批Flury-LEP株培养液,15批ERA株培养液,和15批鹿毒8202株培养液,TCID平均滴度分别为5.68、6.05、4.86,并同时进行了小白鼠脑内接种平行试验,MLD50平均滴度分别为5.50、5.65、4.25。从试验结果看,RFAT是取代MLD50测定法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报道的TMV U1株系(TMV-U1)的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烟 草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TMV-B)上扩增移动蛋白(MP)基因及其邻近序列。将此cDNA片段克隆于 pBluscript SK质粒上,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P基因由80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8个氨基酸。与 TMV-U1的MP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01%和 98.89%。与TMV-Yu的MP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8.14%和98.89%。说明TMV的MP基因 在不同株系中是非常保守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番鸭细小病毒M91G27株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从纯化番鸭细小病毒M91G27毒株鹅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病毒结构多肽VP3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克隆入pUC18质粒载体的HincⅡ和SacⅠ位点之间,酶切分析筛选到含1.6kb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MP13。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国外已报道毒株核苷酸序列有98.8%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有98.1%的同源性,证明该重组质粒是VP2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  相似文献   

19.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基因组RNA,采用PT-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EGM^R-T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95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低融点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牛生长激素cDNA全序列,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T77-7中T7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经分离,酶切分析,获得6个牛生长有质粒PTGH1-6,选取其中两质粒PTGH11-2,转化E.coliK83=pG1-2,42℃诱导30min,收集,破裂菌体,SDS-PAGE电泳检测,于22KD处有一特异性蛋白带,经ShamadzuCS930扫描测定,其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