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黑龙江省马铃薯研究所近几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探明了晚疫病的感染途径和获得一些比较有效的结果。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解决这一病害,可能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育种手段来解决,推广普及已有的抗病优良品种和进一步选育并应用高一级的抗病品种,达到基本控制晚疫病流行。如黑龙江省在马铃薯生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5,(5):58-62
2012~2014年在黑龙江省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了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瑞毒霉敏感性和mt DNA单倍型。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A1交配型为103株(68.2%),自育型为33株(21.9%),A2交配型为15株(9.9%)。这说明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2012~2014年分离的151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占3.3%,中抗菌株占6.6%,抗性菌株占90.1%,表明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药性。线粒体DNA单倍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共发现了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分别为Ia,Ib和IIa。其中,IIa mt DNA单倍型的数量最多,发生频率为86.1%。这说明IIa mt DNA单倍型是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晚疫病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传统杀菌剂的长期使用易使致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从而降低防效。为了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对其生产造成的损失,除了要选种抗病品种外,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晚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因此,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重要应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广泛发作,尤其是雨量较多的年份,严重时,叶片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笔者就黑龙江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不仅是我国的马铃薯生产大省,也是我国历来的马铃薯主要种薯基地。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可造成马铃薯茎叶枯斑或提早枯死,减少同化作用的面积和缩短同化物的积累时间,从而降低产量;在病害流行年亦可引起贮藏期间块茎的腐烂。本试验在黑龙江省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通过对治疗性药剂687.5g/L氟啶脲悬浮剂不同处理的研究,旨在考察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为指导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马铃薯晚疫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成因调查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铃薯主产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马铃薯生产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指出了马铃薯晚疫病产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是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近年来晚疫病已成为本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虫害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及二十八星瓢虫等,该文总结了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能当主食,也能做菜,近些年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然而,各地经常发生一种能使叶片腐烂,植株枯死的病害,这就是马铃薯晚疫病。2009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普遍大发生,晚疫病以往多在保护地发生,但近几年特别是多雨年份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整株死亡。通过对鹤山农场两年间气象条件和马铃薯不同品种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晚疫病发病条件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在黑龙江省科学合理地使用甲霜灵这类苯基酰胺类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当地晚疫病的防治药剂轮换,防治策略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不好,药剂选择混乱等问题,本研究以延薯4号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内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5种国内外防治晚疫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大生、增威赢绿、银法利、农割、金雷)的防治效果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病薯率及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明确了德国拜耳有限公司的银法利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佳的药剂,第二次用药后14天的防效达到80.10%,晚疫病病情指数为0.80极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增威赢绿和农割。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验证多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用量,以及用药时期。我镇马铃薯生产是春播秋收,马铃薯生育后期7、8月份正遇上雨季,降雨次数多,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早而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价值,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丰产增收的重要环节,通过试验验证综合技术措施对马铃薯晚疫防治效果的影响,达到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石泉镇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带,具有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3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多年连茬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约为3.64万亩,造成产量损失0.42万t,对马铃薯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氟啶胺和氰霜唑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50%氟啶胺悬浮剂和10%氰霜唑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和10%氰霜唑悬浮剂均能较好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在70%以上,并且对马铃薯安全;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率达到50%左右。氟啶胺和氰霜唑均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且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疫病是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寒地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近产来晚疫病已马为本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1、致病病原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 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  相似文献   

16.
2013~2015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组成上研究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试验材料采自2013 ~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和佳木斯地区马铃薯大田.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在132株菌株中,A1交配型占总菌株68.18%,A2交配型占总菌株31.82%;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27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分别占17.32%、4.72%、77.95%;在84个晚疫病菌株中,共鉴定出37个生理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类型趋于复杂,其中优势小种为1.3.4.7.9.10.研究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早熟种对晚疫病的抗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98-98,100
为了解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不同马铃薯早熟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尤金、克新4号抗晚疫病,可推广种植;其他品种易感晚疫病,在当地气候不好时,应采取综合防治以有效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晚疫病又名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病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Bary]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被称为马铃薯生产中的头号杀手。目前,晚疫病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田间产量损失一般达20%~50%,窖藏损失可达5%~30%,大流行年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减产,甚至绝收。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我国种薯和商品薯的生产基地。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因此,针对晚疫病高发态势,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是保障我市马铃薯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做大做强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疫病成为困扰北林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在北林区乃至黑龙江省整个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生、危害极大。主要分早、晚疫病两种,其中以晚疫病对马铃薯影响最大。今年夏季由于受低温、多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发病覆盖面达60%以上,减产辐度达16.7%-41%。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对马铃薯疫病成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以下防治建议,以供大家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氟吗啉·锰锌50%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宫香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48-16649,16658
[目的]验证氟吗啉.锰锌50%WP对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内随机选择3个试验点,于2008和2009年连续2年进行氟吗啉.锰锌50%WP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研究。[结果]在各供试处理中,氟吗啉.锰锌50%WP(3次,1125 g a.i./hm2)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80%),氟吗啉.锰锌50%WP(3次,750 g a.i./hm2)和霜脲.锰锌72%WP(3次,1 080 g a.i./hm2)的防效相当(平均防效均〉75%),也表现出对抗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各供试药剂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氟吗啉.锰锌50%WP(3次,1125 g a.i./hm2)的增产率最高,2008年平均增产率为19.51%,2009年平均增产率为21.08%。[结论]氟吗啉.锰锌50%WP不仅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保证马铃薯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