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樟子松塑料膜筒和纸筒护苗防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樟子松的造林成活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了樟子松塑料膜筒和纸筒护苗防风造林试验,结果可使樟子松春、夏造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塑料膜筒护苗秋季不用埋土防风,纸筒后期损坏,秋季需埋土护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降香黄檀不同种苗类型及不同季节造林与林分生长关系,对宜宾地区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扦插苗造林的林分在幼林期生长速度要快于实生苗造林林分,扦插苗造林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的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春季造林(97.87%)的效果明显好于秋季造林(94.33%);实生苗木在春季或秋季造林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碱地乔灌木树种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东省沾化县对18个乔灌木树种作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春季15个树种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秋季14个树种的保存率达80%以上。对滨海盐碱土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为绒毛白蜡、金丝柳、J172柳、臭椿、紫穗槐、柽柳、沙枣、杜梨、枸杞、白刺。覆膜和覆草处理对苗木成活、生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推广杨树深栽技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在1980年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深栽造林,其中以截根深栽的效果最好。1984年秋季我场采用这种方法营造杨树丰产林945亩。这样大面积的深栽造林,目前我省是少见的。现将有关情况初报如下,以供参考。一、造林地条件造林地处于朔县东南部山麓,年平均温度6.9℃,无霜期110天。年降水量400毫米。土壤为第四纪黄土母质发育起来的淡粟钙土,机械组成为粉沙土,质地疏松,pH 值9.0,含盐量为0.683%,地表有机质含量为0.5%。地下水位1.7米。二、造林方法造林地为1983年的采伐迹地,伐后全面整地,深翻20厘米,1984年秋季造林。苗木为4年根3年干的群众杨,苗高4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以来,我们在新华小泉子滩栽植梭梭采取钻孔试验的方法,累计造林1500多亩,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4.8%,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方法与步骤如下: 1、苗高25—30cm,根径2.5—4mm,根系长25mm以上。秋季出圃后,捆成50株  相似文献   

6.
我场地处赛罕坝下,地势高寒,海拔800~1400米,年平均气温5℃以下,极限低温达-29℃。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和春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3~4级,有时达5—6级。空气干燥。2年生油松苗秋季造林成活率低,故一般以随起苗随造林为好。但这样又影响到育苗适时早播,土壤失墒不利保苗。为了不丧失春播作业时间并保证造林成活率,确保育苗质量,在1972年秋季,我们对2年生油松苗起出后进行越冬贮藏试验,共试验苗4万株,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阿拉善左旗境内选取5个试验区,观测不同时期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新梢生长长度、地径大小、冠幅大小及苗木成活率。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内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的表现规律较一致;春季造林,苗木在进入生长季后,生长缓慢,到6月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但与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显著高于春季造林生长量,而且,秋季造林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因此,本地区适宜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速生杨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辽宁省昌图县从2002年开始,认真总结了当地几年来杨树秋季植根造林的成功经验,并参照外地的具体做法,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了“杨树秋季植根造林技术”。两年来,共完成杨树秋季植根造林10万亩,栽植杨树根苗1000万株,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且生长旺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杨树秋季植根造林技术1.进行细致整地。根据杨树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需选择平原、丘陵区,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平原地区便于机耕作业的要实行全面整地,整地深度25~30厘米,树坑规格50×50×50厘米以上。丘陵坡耕地要实…  相似文献   

9.
桐城市地处长江北岸,年降水量1200mm左右,主要集中在6—7.月的梅雨期,2~3月的植树季节多有春旱现象,杨树造林成活率不高。根据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在市域内进行了杨树秋季造林技术研究,旨在探索最佳造林时间与成活率等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杨树秋季造林成活率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20%,其幼树树高、胸径等生长因子均高于春季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秋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山地、丘陵区的干旱阳坡进行人工直播山杏、山桃造林试验。在播前播后实施工程性鼠害治理措施,鼠口密度共下降了85.3%~87.6%;直播造林从整地到抚育管理采用抗旱保苗技术措施,造林平均出苗率达到90%,平均保存率在85%左右。该项直播配套技术可用于半干旱区荒山丘陵的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地区 10个旗县 (区 ) 6个国有农牧林场秋季和春季造林对比调查 ,认为在内蒙古东部地区阔叶树种秋季造林效果优于春季造林 ,应积极推广阔叶树秋季造林技术。本文就秋季造林技术提出了讨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河北省滦平县在京承公路沿线栽植了8000亩地的常绿乔木油松和侧柏,面积核实率和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此高的面积核实率和造林成活率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投资额度比较高。每亩油松(大苗)投资5000元,每亩侧柏(大苗)投资4500元。二是造林方式得当。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拨款60%;第二年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再拨款20%;第i年造林保存率在95%以上,拨付余款。三是管理严格。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季,通辽县4个国营林场与6个公社、10个生产队签订了合同,开展了合作造林,共造林2万亩,占全县秋季造林总数的20%,效果很好。如吐尔基山林场与大罕公社的合作造林,林场造林8225亩,超计划4921亩;公社造林4858亩,比1982年全年造林面积多3685亩。不仅造林进度大为加快,质量也显著提高,基本上都合乎造林技术要求。合作造林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林场给社队开沟整地并供给造林苗木,社队划给林场造林用地。如  相似文献   

14.
干旱风沙区退耕地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奇台县退耕还林树种单一、品质低、效益差的问题,以适宜树种选择和林种配置,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培育林地后续产业为目的,开展了干旱风沙区退耕地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干旱风沙区造林成活率较传统造林方法成活率提高20%-30%,保存率提高40%-50%;林草、林粮、林园(果)、林药等造林经营使林地直接经济效益提高达50%以上;梭梭更新复壮与节水灌溉造林组装配套,造林成活率提高了30%,造林成本为普通灌溉造林的20%;山杏嫁接更新改造直接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文冠果直播造林不仅提高了干旱区人工造林成活率加%以上,而且降低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福安市2008年引种的巨尾桉林分为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桉树造林效果和经济分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集约造林效果好于粗放造林,树高、胸径、蓄积量比粗放造林提高70.69%、108.5%和534.78%以上,巨尾桉造林应选择立地条件好(坡中下部)的造林。集约造林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在60.84%以上,益本比在3.3以上;粗放造林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投资和林地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人工造林。但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风沙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导致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影响了造林成活率。笔者于2008~2011年在阿拉善左旗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地区进行了十几种乔、灌木树种的秋季造林试验,造林地为沙壤土。现就不同树种的秋季人工造林技术及思路进行总结。一、灌木树种试验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红柳、宽叶沙木蓼。梭梭秋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并经过连续3年的秋季造林试验后,于2011年秋季在腾格里地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我省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变化较大,树种丰富,有不少良好的造林树种。林木种子,是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少树种的种子,在秋季成熟,因此,秋季是采集种子和造林的良好时机。但是,秋季成熟的种子,是否都能用来在当年秋季造林呢?这倒不是的。而应该根据树种特牲与当地气候条件来决定。那么,哪些树种的种子,适合于秋季造林,哪些树种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各季节造林效果的总结,论述了采用秋季造林的优点、秋季造林的技术要求及秋季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各季节效果的总结,论述了采用秋季造林的优点、秋季造林的技术要求及秋季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顺昌县次生种源翅荚木种子为繁育材料,探讨不同基质配比、热水浸种催芽、移栽时期、施肥浓度对翅荚木秋季轻基质容器育苗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春季大田与秋季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结果表明,翅荚木秋季容器育苗比春季大田育苗缩短育苗期,减少育苗和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效.以泥炭:椰康:珍珠岩配比为4:2:1的基质、80℃热水浸种催芽、种子露白点播及采用1%浓度复合肥追肥,育苗效果最好,当年平均苗高31.23cm,平均地径0.25cm,苗木出圃率90.0%,次年即可上山造林,成活率达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