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与诱根有关的rol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不仅能导致大量毛根形成 ,而且还表现出一系列能稳定遗传的表型变异 ,在植物遗传改良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发根农杆菌 ,尤其是农杆碱型发根农杆菌Ri质粒及其rol基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该文重点综述了农杆碱型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rol基因的位点与特征、Ri质粒的转化及rol基因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Ri质粒rol基因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3.
通过预培养时间、菌液稀释倍数、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优化组合,认为组培苗叶片外植体预培养5 d,菌液稀释45倍,浸染4 min,共培养3 d,然后转入含500 mg/L羧苄青霉素的1/2M S培养基上培养,金银花的发根诱导率最高,达54.3%.随机抽取离体培养的发根经PCR检测,证实为转化发状根.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目的 筛选适合山苍子愈伤组织分化的激素比例,研究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构建山苍子遗传转化体系。 方法 以山苍子无菌苗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山苍子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探讨愈伤组织对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临界筛选浓度,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山苍子愈伤组织中。 结果 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 + 2.0 mg·L−1 6-BA + 0.01 mg·L−1 IBA + 0.05 mg·L−1 TDZ,分化率为16.67%~36.67%;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 + 0.5 mg·L−1 IAA,生根率为97.33%。遗传转化初期筛选抗性愈伤组织的潮霉素浓度为5 mg·L−1(约7~10 d),通过逐步增加潮霉素浓度至30 mg·L−1进行筛选培养,头孢霉素最适浓度为300 mg·L−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转入愈伤组织中,并设计PCR引物进行鉴定,共检测16株抗性苗均含有目的条带,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山苍子基因组中,转化率为0.67%。通过Southern检测表明,目的片段已插入山苍子愈伤组织中。 结论 初步建立山苍子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且已获得多个基因的抗性愈伤组织,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能,为杜仲基因功能的研究与定向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成年植株叶片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大量元素的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确定最适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及抑菌剂,研究愈伤组织对其敏感性。以获得的叶片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为基础,通过L_(16)(4~5)的正交试验,探索不同转化因子对农杆菌介导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最适瞬时转化体系。使用获得的瞬时转化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筛选抗性芽,对抗性芽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与PCR检验。【结果】再生体系优化的结果表明,3/4大量元素浓度的MS培养基能够促进杜仲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及生长;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27μmol·L~(-1)NAA+4. 4μmol·L~(-1)6-BA,诱导率为83%±10. 0%;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平均伸长长度为(2. 47±1. 33) cm。抗生素与抑菌剂敏感性试验表明,遗传转化的选择培养基中,抑菌剂头孢霉素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1),筛选用的抗生素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70 mg·L~(-1)。转化因子的正交试验表明,最适的农杆菌介导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使用最适瞬时转化体系对约200个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共筛选获得3个抗卡那霉素的抗性芽; 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US基因在抗性芽中得到了表达,PCR检测证明这些抗性芽中存在NPTⅡ基因。【结论】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27μmol·L~(-1)NAA+4. 4μmol·L~(-1)6-BA,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筛选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200 mg·L~(-1)Cef+70 mg·L~(-1)Km。利用此体系共获得3个抗性芽,PCR分析和GUS组织化学染色都表明T-DNA已整合到抗性芽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5种等位酶,并以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5个酶系统,分析了滇西北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0.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0.302;预期值为0.3320;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2.05,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1.466。对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种群间的分化占14.66%。总的基因多样性约85%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118。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17个国家引进331个黑杨派无性系(其中5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山东省长清县营建我国第一个黑杨派无性系基因库。连续10年对基因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了多性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在物候期、生长、生根、抗寒和抗病虫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遗传变异丰富;系间的主要性状与无性系起源纬度及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材料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38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无性系间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高和胸径呈一定相关性;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这两个性状在遗传上相互独立,受不同遗传机制控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技术研究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DNA多态性,结果表明本库美洲黑杨DNA多态率为86%,再次证明本库美洲黑杨遗传多样性高,可为我国杨树改良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随机抽取3块试验林共282株样本,分别遗行木材基本密度(BD)和纤维长度(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结果为: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a=0.05),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测表明中国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0.397g/cm^3,FL总均值达1.603mm,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掌释属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互不密切(r=0.157),两本材料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0.65,受遗传控制较强,FL为H^FL=0.2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方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料种源选择,其中,在“强度选择”条件下,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均为中国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上,对照杂种夫性系BD和FL的均超过鹅掌楸性状总均值,但未超过最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杉木优树分子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Virketal.,1 995) ,其遗传变异研究对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Liuetal.,1 993)。遗传变异研究既可以用谱系或杂种的表型资料 ,也可以用同工酶数据 ,还可用DNA水平的分子标记数据 (Smithetal.,1 992 )。近年来 ,分子标记已广泛而有效地用于估测育种材料的遗传变异 (Lee ,1 995) ,其中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是较好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Welshetal.,1 990 ;Tinkeretal…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银杏遗传变异研究之二——种仁营养成分和无机元素含量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为重要多目的树种之一的银杏 (Ginkgobiloba) ,其种核 (白果 )是我国的传统干果及药用品 ,它是在未认识到从中可提药物之前人工长期栽培的重要目的产品。其种核的营养成分 ,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究竟如何 ,遗传变异模式怎样 ,至今系统研究很少。故对其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宣传还具一定盲目性 ,理由是过去文献所载白果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相当矛盾。另外迄今未见有关其营养物质和元素含量遗传变异研究的报道。如许慕农等 ( 1 993)在综述已有白果营养成分的文献后就说 :“白果营养成分的数值差异极大 ,自相矛盾的也不少”。史继孔等 ( 1… 相似文献
17.
18.
Kuangdiancounty,Liaoningprovince,northtoconjunctiveateabetweenMulingandZhixi'Hei1ongiiangprovince,weattotheeastenedgeofShongliaoplainandeasttoJapeneseseashore'larixolgensisoccursgenerallyintheChangbaiMt,ThegeographiccoordinateisNorthlatitude4o"3o,-45"oo'andEastlongitudel26o3o,-l3lo4l'.Inrecentyears,thecultivationofthisspecisshowsthetendencytowardhigher1atitude,eventheintroductionbelow4oOmatthefootofmountaininthesoutheastslopeinDaxinganMt.issuccess.Therefore,astudyongenetictraits,thetenden… 相似文献
19.
红树植物海莲和红海榄从海南东寨港 ( 1 9°56′N ,1 1 0°34′E)引种到广东深圳湾 ( 2 2°32′ ,1 1 4°0 3′)红树林区 ,生长发育良好 ,4年生植株已全部开花结果 ;苗期抗寒性在中等以上 ,幼树抗寒性较强。 7年生的海莲和红海榄平均高分别为 2 .82 ,2 .91m ,平均地径分别为 1 0 .0 1 ,3.32cm ,存活率分别为 85% ,83%。澳洲白骨壤从澳大利亚北部引种到广东深圳湾后 ,苗期受到寒害及蟹类、鸟类和昆虫的影响 ,死亡率较高 ,2年生以后存活率稳定 ,抗寒性增强 ;4年生的澳洲白骨壤平均高 2 .6 9m ,平均地径为 3.6 1cm ,存活率为 6 8.4 %。澳洲白骨壤的高生长快于海莲和红海榄 ,是优良速生红树林树种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地区盾叶薯蓣薯蓣皂苷元含量及生物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盾叶薯蓣(Diosorea zingiberenzis C.H.Wright)4个居群29个单株根茎的单株质量、折干率、生长速率、薯蓣皂苷元含量检测,及其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的研究,探讨了薯蓣皂苷元含量及其它生物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当山地区野生盾叶薯蓣根茎薯蓣皂苷元含量绝大多数在1.6%以上,含量超过2.0%的单株为79%,含量超过3.0%的单株为31%,最高含量达3.51%;武当山泰山庙盾叶薯蓣居群的根茎平均单株质量、平均生长速率、薯蓣皂苷元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居群,折干率显著低于其它居群。盾叶薯蓣根茎的薯蓣皂苷元含量与根茎单株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078,与根茎折干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9,与根茎生长速率不显示显著的相关性;盾叶薯蓣根茎单株质量和生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99;武当山泰山庙盾叶薯蓣居群为优良的盾叶薯蓣种质,武当山区适合建立野生盾叶薯蓣的种质保护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