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微胶囊核桃粉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桃油脂含量在50%~70%,其中90%以上是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被中医学认为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补气养血、美容和抗衰老等作用.但是,核桃仁中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使其储存时间有限.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造粒法对核桃粉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明胶、大豆分离蛋白、糊精等水溶性壁材包裹核桃仁中的油脂,再经喷雾干燥脱去壁材中的水分使之成为O/W型微胶囊,从而防止油脂与外界氧的接触,得到了油脂含量高达35.3%、包埋率 85.7%、预测保质期12个月的核桃粉产品.  相似文献   

2.
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杏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为防止杏仁油的氧化,扩大杏仁油的用途,以麦芽糊精和牛乳分离蛋白为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杏仁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微胶囊的最佳配方,正交法确定了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杏仁油微胶囊包埋最佳配方为杏仁油质量分数25%、牛乳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5%、大豆卵磷脂质量分数2%和麦芽糊精质量分数48%,在20 MPa压力下均质处理;喷雾干燥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进料温度5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94.7%.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提取物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使银杏叶提取物能在食品领域得到充分有价值的应用,探索采用微胶囊技术来解决银杏类黄酮难溶于水及强烈苦味的问题。本研究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作为银杏黄酮微胶囊壁材,通过喷雾干燥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1∶1)作为银杏黄酮的微胶囊壁材,能达到较好的微胶囊化效果,且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0.1 g/g。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固形物浓度为25%,进风温度为180℃,进料速度为35 mL/min。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是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对射流空化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壁材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芯材添加量及射流空化处理时间对乳液稳定性和鱼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同市售产品的结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壁材添加量3.21%、乳化剂添加量0.21%、芯材添加量19.70%、射流空化处理时间11.25 min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好,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4.14%。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呈球形颗粒,结构致密,颗粒形态完整,粒径小,表面含油率较低,包埋效果好;水分含量为3.07%,溶解度为96.30%,休止角为40.39?,溶解性较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可用于常温贮藏。包埋后的鱼油经加速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鱼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5.
花椒油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黏稠的花椒油树脂制备成具有良好分散性、流动性和耐储存的微胶囊,该文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花椒油树脂较好的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的配比为1:4,芯壁的质量比为1:6,胶液浓度为30%.乳化液在40℃、40 MPa条件下均质2次.喷雾干燥参数:进气量9 m3/min、进料速度8 mL/min、进风温度140℃、出风温度70℃时,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2%,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猕猴桃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达63.99%.为防止猕猴桃籽油的氧化,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壁材采用1∶1的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料液总固形物含量为25%,在30~35 MPa压力下均质处理,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制得的微胶囊结构理想,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柞蚕杂种F1代的食下量、蚕粪量、消化量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面消化率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柞蚕的茧重转换效率在17% ̄20%之间,茧层生产效率约2%,F1代表现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表明F1代全茧量、茧层量的提高是靠食下量的增加而实现的。结果同时表明,F1代雌雄间饲料效率各项因素的杂种优势率均为雄蚕大于雌蚕。  相似文献   

8.
利用干酵母细胞微胶囊化丁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以干酵母细胞作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以丁香油为囊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9 h和丁香油与干酵母质量配比为1∶1的条件比较适宜,微胶囊中丁香油包埋率可以达到41.2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丁香油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颗粒直径在2.0~4.0 μm之间,细胞质内能观察到闪亮的油滴存在。在100℃条件下加热20 h,丁香油经微胶囊化后挥发速率下降43.25%;丁香油微胶囊抑菌效果优于同量的丁香油,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魔芋生物碱的微胶囊化工艺及生防效果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研究生物碱微胶囊及其生物防治效果,对魔芋生物碱进行提取分离,并以其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魔芋胶为壁材,用锐孔-凝固法研究魔芋生物碱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氯化钙浓度、固化时间及下滴速度和高度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粉与乙醇配比以1∶3,常温下机械桨叶高速搅拌48 h为佳。干柱层析时以甲醇为展开剂,且展开剂与被展开溶液之间配比以3 mL∶3 mL效果最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魔芋胶的最佳配比为10∶1,氯化钙浓度为0.25 mol/L,固化最佳时间为10 min,下滴速度和高度分别以120~180滴/min和10~15 cm为宜;将所制得的生物碱微胶囊经过虫效的生防试验,探讨其引诱和忌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菟丝子黄酮的微胶囊化及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试验采用微胶囊技术,选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乙基纤维素作为复合壁材,对菟丝子黄酮进行微胶囊化,旨在提高菟丝子黄酮的稳定性,掩盖来自提取原料的不良风味,改善其油溶性,扩大其应用范围。结果表明:芯壁材比为10∶90,3种壁材配比为19.82∶31.51∶48.67,单甘酯加入量为芯材的0.4%,产品包埋率可达88.31%。微胶囊化产品芯材在不同极性的介质中均有释放的特性,在油溶性介质中的持续释放时间最长。说明该微胶囊化产品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用于油溶性介质,通过控制释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筛选从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理想溶剂及最佳工艺参数为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了不同溶剂提取丹皮酚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四氯化碳提取丹皮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溶剂法提取丹皮中丹皮酚的理想溶剂为四氯化碳。以牡丹根皮为材料,以四氯化碳为溶剂,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w/v)、丹皮粒径0.90 mm、浸提时间6h。按此最佳工艺参数,一次提取,丹皮酚提取量11.428 g/kg,占提取总量的89.857%;两次提取合计丹皮酚提取量12.30 g/kg,占提取总量的96.79%。  相似文献   

12.
香蕉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改善香蕉粉的喷雾干燥效果,优化喷雾干燥工艺,该文研究了进风温度、助干剂添加量、热空气流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对香蕉汁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喷雾干燥条件,分析进风温度、热空气流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对出风温度和产品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进风温度为170.0℃、热空气流量为36.08 m3/h、压缩空气流量为489.70 L/h时,出风温度为76~80℃,产品得率最高,达44.28%,所制备的香蕉粉含水率低于5%,符合固体饮料标准。由此说明,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得到的喷雾干燥工艺能有效应用于加工香蕉粉。  相似文献   

13.
大豆色拉油包水乳化液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已进行了白蛋白及胰岛素的控制释放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研究,但其制备方法仅适合于实验室生产。用标准乳化剂确定了油水体系的HLB值,用油水体系的HLB值确定了单甘油酯的HLB值。以HLB值为依据,考虑乳化剂分子的结构、分子量及亲水亲油基的种类,选择乳化剂配对,讨论了不同乳化剂配对乳化效率的机理,探讨了选择乳化剂配对的方法,研究了乳化过程参数对乳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工艺参数是乳浊液配方为5.5 g复合乳化剂:7.2 g大豆色拉油:47.2 g水溶液, 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转速1000 r/min。该研究是大规模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微胶囊双水相提取柑桔精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寻找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柑桔精油提取工艺路线,该文采用微胶囊与双水相联合萃取技术提取柑桔精油。结果表明:通过调整β-环糊精和硫酸钠的浓度比,可有效控制囊化萃取物中柑桔精油的质量。最终由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出柑桔精油在萃取温度30℃、硫酸钠浓度15%、β-环糊精浓度40%、萃取时间30 min的条件下总收率高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酵素粉中益生菌的存活率以及产品的活性,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33(Lp 1-33)为发酵菌株,高密度培养后对发酵上清液进行喷雾干燥;通过内源乳化法对菌体进行微胶囊包埋,再对微胶囊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最后2部分产物经混匀造粒制得益生菌酵素粉;以包埋率、胃肠道存活率、释放率等为指标,考察多重保护技术对其活性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内源乳化法,乙二胺四乙酸钙为钙载体,质量分数1.5%海藻酸钠为壁材,质量分数0.3%壳聚糖-三聚磷酸钠为涂层材料效果最佳;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80%,经模拟胃液处理2 h后其菌体存活率≥50%,模拟肠液处理2 h后释放率≥90%;最佳冷冻保护剂配方为质量分数10%脱脂奶粉、质量分数8%乳糖、质量分数1%抗坏血酸钠、质量分数1%谷氨酸钠,酵素粉与保护剂比例1:10;制备的酵素粉30℃保存3个月,活菌数仍≥9.5lg(CFU/g);与发酵前果汁相比,其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了近20%。通过上述多重活性保护技术,提高了菌体的存活率和抗逆境能力,获得高密度、高活性的益生菌酵素粉,为后续产业化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高凝胶性蛋白粉制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马美湖  杨抑  佘可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68-273
为了进一步改善高凝胶蛋白粉的品质,探讨了利用酶交联反应制取高凝胶蛋白粉的新方法,在进行了琥珀酰化酪蛋白添加量、反应pH值、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蛋白粉凝胶强度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该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制取高凝胶性蛋白粉的酶交联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SDS-PAGE电泳、扫描电镜等手段探讨了酶交联蛋白粉凝胶性能增加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琥珀酰化酪蛋白添加量2.29%、反应pH值5.87、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1.06%、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min。理论最大凝胶值为1072.8g/cm2,验证值为1054.5g/cm2,说明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用于反应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甜玉米米粉滚筒干燥加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酶解后的甜玉米滚筒干燥制成的米粉吸水膨胀及感官状态差的问题,该文对甜玉米酶解液经过滚筒干燥制成的甜玉米米粉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依据产品吸水性指数和感官评分,确定了糯玉米淀粉作为交联剂,添加量为25%。根据糊化度,滚筒干燥效果,确定了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min。并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以甜玉米酶解液质量分数、蒸汽压力、滚筒转速为考察因素,以吸水指数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较佳滚筒干燥条件为:甜玉米酶解液质量分数17%、蒸汽压力0.5MPa、滚筒转速2.5r/min。在此试验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75分,吸水指数为5.3,并在此条件下进行多次验证试验,试验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很好地符合预测值,为工业化生产婴儿甜玉米米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酒酿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对酿造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得出了猕猴桃酒质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猕猴桃酒质量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主因子效应为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猕猴桃酒酿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0℃,接种量10.3%,pH值3.6;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猕猴桃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猕猴桃酒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酮类香气与工艺参数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介质温度、介质风速、料层厚度对单位耗热量、小时去水率、小时去水量、爆腰率增值的影响规律;利用复合形法,以热耗为目标函数,对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介质温度:100℃、介质风速:3.6 m/s、厚度:56 mm。从而为汽蒸荞麦干燥机的设计和现有干燥机的操作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高淀粉基木材胶粘剂耐水性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解决淀粉代替石油产品制取胶粘剂胶接木质材料后耐水性差的问题,该研究用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异氰酸酯和羧基丁苯胶乳等原料合成胶粘剂过程中各因素对胶接后湿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方法设计试验,并用SAS软件和Matlab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了原料配方和反应温度对胶粘剂胶接木质材料后湿强度的影响,优化了淀粉胶粘剂的工艺参数,淀粉质量分数13%,聚乙烯醇质量分数4%,异氰酸酯质量分数5%,胶乳质量分数3%;反应温度58℃。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揭示了淀粉胶粘剂湿强度提高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