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最大经济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方向。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清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现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最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18-5619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三农”现状入手,分析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郭家明 《农技服务》2010,27(2):290-29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建设现代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加速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百年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消除城乡二元制度壁垒,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问题和科技水平低下的问题,还可以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和发展。从发展经验看,建设新农村需要新的视角思路,即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农村产业、必须在城乡互动推动、必须提升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清坤  陈潇 《现代农业》2007,(8):106-107
2005年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建设新农村如何起好步、开好局做了周密的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全面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也为今后农村的发展指明了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时期的调整和跨越,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十一五”计划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五中全会在“我国总体上已经进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条件和能力”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历史性抉择,意义非常深刻,内容非常丰富,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三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农业效益上不去,国民经济发展就要受阻,农民收入上不去,拉动内需就要受阻,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村安定就要受阻。同时还将证明:没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工业;没有繁荣富裕的农村,就不可能有繁荣富裕的城市;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就不可能有工业品的广阔市场。“三农”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三农”的特殊地位,这就是党中央为什么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真谛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走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国城市发展速度空前。然而,有13亿人口的农村这一块却发展十分缓慢。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到2008年,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的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  相似文献   

11.
张福建 《河南农业》2008,(24):17-17
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河南省农民占全省总人口的近70%,这自然就使“三农”问题成为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从上到下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金云 《吉林农业》2011,(4):57+100-57,10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必然联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真正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凤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方面的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就必须坚持好、落实好“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才有可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就新在高新技术在农村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农业信息化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再动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中央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曾提出过。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新农村的标准为2020年前后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全会建议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十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业》2003,(2):1-1
1月8日,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会议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个大问题,既有农民的增收问题,也有农业的发展问题,还有农村的和谐问题,只有多渠道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国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和我国十几年来产业化实践充分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村工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和过分城市偏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和就业率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从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农村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融为一体,提出“生态农村”的概念,进而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十八大报告有力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报告中,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顶级战略层面,提出了“四化同步”的重要方略;就“三农”工作,报告围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科学、细致、周密的布局谋篇。  相似文献   

20.
鲁临琴 《甘肃农业》2005,(10):13-13
本文分析和论述了中国“三农”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