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2月份水温较低,仍处于越冬阶段,特别要注意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广东部分气温稍高地区的淡水白鲳在11月份才开始进入越冬,越冬池的白鲳一定要注意鱼病预防,如果一旦发病,在治疗上存在较大难度,应加强预防,才能保证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3月份进入春季,水温开始慢陧上升,但淡水白鲳还处于越冬期,仍然要注意越冬期间的管理。由于开春后水温上升,淡水白鲳的摄食量也增加,水质也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鱼种在十月份下旬开始进入越冬,越冬入池时间宜早不宜迟,早人池有利于鱼种迅速恢复身体而安全越冬。在越冬前的一段时间里,鱼类摄食量大,必须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使淡水白鲳在越冬前体内多积累些营养物质,达到体壮膘肥,以供越冬时消耗。越冬的鱼种必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凡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撮食能力差的,都应尽量剔除。  相似文献   

5.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俗名白鲳,英文名freshwater spadefish;隶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  相似文献   

6.
6、7月份水温在25℃以上,最适宜淡水白鲳的生长,但又是鱼类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相关渔事应围绕饲料投喂与预防疾病展开。饲料投喂:主投精饲料,青料为辅。日投饵量一定不得低于鱼体重的4%~8%。为防饲料浪费,最好设饵料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在鱼池旁架设颗粒饵料机,  相似文献   

7.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8.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12):33-34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名优鱼类,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普遍。时下已进入越冬期,淡水白鲳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水温低于是12℃时,会导致死亡;水温在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应注意搞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1996年6月分两次由海南引进淡水白鲳鱼苗共4万尾,入池三天后计数存活率由40-65%,采用网箱单养,池塘单养,池塘混养三种方式进行试养,当年个体规模达尾重115-350克,网箱单产23.3kg/m^3池塘单养单产876.31kg/亩。利用塑料大棚简易温室和电厂温排水室外越冬均取得成功,存活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小瓜虫病对淡水白鲳苗种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位于江津市长冲镇的重庆市热带鱼良种繁殖场,由于具备独特的天然条件,从煤洞常年流出的地下水,水温都能保持在25℃左右,且流量较大,可达0.97米3/秒,水质较好,具备养殖热带鱼的良好条件。该场近几年从外地引进淡水白...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1985年引进大陆养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淡水白鲳在杭州及近郊地区每年投放养殖的大规格鱼种在数百万尾,当地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投放鱼种(规格在33~62克/尾),每667米2投放1200尾左右,另混养部分鲢鳙和其它鱼种,在6月底7月初即可达500克左右规格上市,一般间隔10天左右轮捕1次,经2~3次的轮捕即可将其90%以上起捕上市,而此段时间正好是养殖鱼类的淡季,海水捕捞正处于禁渔期,故淡水白鲳的市场销量很大(其部分产品销…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15.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16.
张文革  耿军 《齐鲁渔业》2008,25(1):31-31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常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春季生产中,我市一养殖单位利用地热温泉水越冬培育的淡水白鲳苗种池发生了小瓜虫病,虽经抢救,仍使一些白鲳苗种死亡。现将其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耐低氧、味鲜美,并具药用价值等特点。2001年作者进行了淡水白鲳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养殖死亡原因及对效益影响的探讨陈修春(安徽马鞍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243011)罗非鱼在我国引种养殖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但同样是热带鱼,淡水白鲳苗种阶段比尼罗罗非鱼生长快82.4%,且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到92天时,比罗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