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洛阳周山森林公园的游客结构及其行为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周山森林公园的主体游客以中低收入的中青年为主;(2)游客对出游季节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倾向;(3)周山森林公园的游客中附近居民较多,景区的等级以及知名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依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计分模型对游客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了测量,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游客环境意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游客的浅层环境意识较强,但深层环境意识较为薄弱;(2)游客的环境意识平均得分为69.63,处于中等水平;(3)学历与收入是影响游客环境意识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反映出影响游客环境意识的深层和本质原因是社会和经济因素;(4)游客的环境意识水平受环境态度的制约。针对以上结论,为更好地实现提高游客环境意识的目的,笔者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择与旅游活动最为相关的因素一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游客选择野象谷景区作为旅游对象的行为意识。以客源地、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游客基本特征和出游次数、出游方式和伙伴等游客旅游行为特征分析游客对景区的选择;以游客自我保护意识、对景区的要求以及游客希望采取的管理措施探讨游客的保护意识。以制作警示牌、加设高架栈道、聘请亚洲象跟踪人员等措施减少游客因观看亚洲象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照片数据以及景区内相关旅游资源信息,通过实地调研、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杭州湾海上花田景区的游客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景区的游玩关注对象主要是花卉;花卉的花期与游客到访游玩的淡旺季时间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不同时间段内的气温以及旅游活动安排影响游客的游览行为;游客对景区西部与北部的游览关注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游客对较为西式的景点关注程度也较高。提出今后景区应从总结经验优化提升、突出重点强化景区花海景观主题、围绕主题开发配套景点、因地制宜完善游赏服务设施、丰富活动内容调节淡旺季、挖掘花文化开发体验活动等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5.
世外桃源景区不仅自然条件优渥,而且人文资源丰富。为了给绿岭世外桃源景区的休闲农业体验产品开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该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借助RMP分析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对绿岭世外桃源景区游客关于休闲体验产品体验感知情况的调查发现:95.2%的景区游客来自周围城市或县城,66.4%的游客为家庭出游,55.9%的游客多次到访,81.2%的游客是自驾游,90.0%游客购买意愿强烈,83.0%的游客消费在200元以内。总体来说,游客对景区较为满意,整体满意度为4.42分,8类体验类产品满意度的平均值为4.18分。其中,得分最高的2类是游览观光类产品(4.40)、亲子互动类产品(4.35),最低的2类是住宿体验类产品(4.00)和纪念购物类产品(4.03)。游客体验感知与重游意愿相关性方面,相关性最高的3类产品分别是游览观光类(0.173)、亲子互动类(0.126)、农业体验类(0.109),而相关性最低的2类产品是休闲度假类产品(0.064)、住宿体验类产品(0.0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整合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优势组合,更新产品创新模式;准确定位,利用新媒体宣传营销;树立形象,打造绿岭旅游品牌;深挖文化,开发创意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百里峡景区游客对百里峡景区体验项目的满意度及各项目的重要程度,采用IPA分析法,通过问卷形式对游客基本情况及满意度进行实地调查,并利用所得数据构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体验因素模型,以期针对百里峡景区现状提出科学的可行性建议。通过调查发现:87.52%的游客为中青年人,75%的游客具有本科或专科学历,77.08%的游客第1次来,62.5%的游客停留1 d,93.75%的游客与家人朋友同行,74.84%的游客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7.50%的游客愿意向他人推荐,77.08%的游客愿意重游。经过计算得出,游客对景区自然景观、路标与指示牌、卫生环境、导游服务、交通便捷性、品牌形象的满意度评分较高(3.94~3.71),而对治安状况、拥挤程度、秩序维护、特产及购物的游客满意度较低(3.54~3.29)。另一方面,游客对景区自然景观、卫生环境、品牌形象和交通便捷性、秩序维护重要度评分较高(4.19~4.13),对娱乐活动、导游服务、特产及购物几项评分较低(3.92~3.71)。经对比发现,游客对景区自然景观、卫生环境、路标与指示牌、品牌形象及交通便捷性的满意度和重要度都较高,反而对门票价格、娱乐活动、餐饮价格和特产购物等方面满意度和重要程度不高。导游服务、演出节目及公共休息设施等方面满意度高、重要度低,而秩序维护、拥挤程度、治安状况、咨询服务及公厕卫生等因素满意度低、重要度高。因此,建议改善景区管理与服务、提高文化与活动体验、提升品牌形象、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水环境的保护与湿地公园高质量的发展息息相关。基于集体理性利他主义视角,将人际信任纳入规范激活理论构建了旅游者水环境保护行为概念模型,以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315位旅游者为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结果意识与责任归属通过道德义务间接驱动水环境保护行为;(2)人际信任通过水环境保护态度间接驱动水环境保护行为。因此,研究结论有利于补充水环境保护行为的理论成果,为引导湿地公园旅游者实施水环境保护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需要。经因素分析得到环境责任、生态关系、游客意愿和居民福祉4个游客环境态度因子,参与互动、积极参与、环境干扰、环境维护和后续保护5个游客环境行为因子。对环境态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生态观光型、严格生态旅游型和一般生态旅游型3类游客。研究发现:游客环境态度因子与环境行为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游客环境态度类群与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出了大力发展可持续旅游、强化景区环境解说和提高游客管理水平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随着贵州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接待总量也在逐年增长。旅游景区一旦存在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将严重威胁旅客人身与财产安全,因此开展旅游景区滑坡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瓮安县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江界河大桥两大旅游景区为例,基于模糊理论计算地质构造、岩组、水文、坡度、人类活动等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滑坡安全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两处景区灾害隐患点J1、J2、J3、Z1、Z2、Z3基本安全,Z5存在潜在危险。此外,针对瓮安县旅游景区滑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实践场所,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实践。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促进社区有效参与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是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成功的重要经验。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带来积极与消极2方面的影响。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1)缺乏有效管理;(2)环境保护缺失;(3)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不足。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面临5方面主要问题:(1)大家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2)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偏差;(3)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造成环境、社会与经济3方面的负面影响;(4)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管理方面的偏差;(5)社区参与方面的问题。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研究方面存在4个突出问题:(1)对于国际前沿和最新实践经验的关注不足;(2)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研究不足;(3)研究中广度与深度结合不足;(4)缺少长期追踪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及空间导航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针对不同空间具有不同形式。针对旅游景区地理空间布局的特殊性,文章从游客对于景区空间的地理认知、景区实际的物理地理空间及标识传达的信息3个方面着手,搭建了导向标识的结构体系。依据导向标识的系统分类及内在的结构模式,景区的地理空间形态、游客对景区空间的认知模式和旅游空间行为的选择分析出导向标识系统的3种导航模式:步骤导航、追踪导航和树状导航。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的IRD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制度—监管—干扰—状态(IRDS)模型框架,分析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中资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植被遭到不同程度损毁、动物受到惊扰和伤害等生态安全问题现状。探讨景区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的关键致因:景区环境相关法规建设远滞后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景区在发挥社会认证作用功能时存在选择性、监管主体在景区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中存在过多利益纠葛、景区开发水平与资源保护水平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景区管理者对景区生态安全的实际边界掌控能力不足、景区资源使用及参与主体间责利关系失衡。提出基于IRDS模型的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多元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等措施的景区生态安全水平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节庆期间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以杭州超山梅花节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把近4a梅花节期间游客在各大旅游网站上的评论和游记作为研究样本,以景区整体环境、景区旅游资源、游客行为活动、旅游设施服务作为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构成元素,对游客关于梅花节期间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整体环境认知良好;认为景区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在对景区内开展的各项娱乐活动较为满意的同时认为景区旅游元素过于单一;对景区的旅游设施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云水谣古镇为例,采用网络文本和IP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携程网、蚂蜂窝、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同程网、TripAdvisor等旅游网站上获取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数据,使用GooSeekerv9.0.4软件在高频词汇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的结果中构建分析模型,评价游客景区体验要素结构和体验质量,剖析基于网络数据的历史古镇景区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关注度相对集中;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度差异较大;未来历史古镇景区可从景区内外部环境、景区热门景点、历史文化背景、活动策划项目、基础服务设施5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文明基地转变到乡村旅游景区,是乡村型生态文明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其旅游形象感知可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安吉余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visitor-employed photography,VEP)对其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访者对科普宣传设施关注度最高,对景区评价主要以正面评价为主,但仍然存在部分负面评价;2)景区缺乏本土特色、体验活动不多,景区运营管理不够严格和智慧化程度不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以教育参观为主的乡村型生态文明基地有效转变为户外体验为主的生态文明基地型乡村旅游景区,应该从挖掘本土文化、增加“特色建筑”配套设施、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建设智慧化景区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景区作为旅游行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居民经济收入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并因旅游消费的关联性能够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起到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增加乡村景区周边农民的收入,景区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的地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七星景区和龙脊梯田为例对国内游客进行市场调查,从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监测统计数据入手,比较分析城乡景区国内游客消费的差别,结合游客的反馈信息针对桂林城乡景区如何提高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风景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物古迹、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然而近年来我国景区森林火灾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对自然生态环境、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与现实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森林旅游景区的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九寨沟景区游客教育为研究对象,对九寨沟景区游客教育功能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加强和完善九寨沟游客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