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桂林市旅游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有关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桂林近10 a的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处理,对桂林2001—2010年间生态安全的动态发展过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0 a间桂林旅游生态环境安全值呈现2个明显的阶段,并在2007年实现发展的突破,从安全指标的Ⅲ级上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安全程度较高,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但是仍处于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阶段,仍需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力度。  相似文献   

2.
吕天阳  郭岱 《绿色科技》2019,(6):144-148
通过使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构建了以许昌市为主要研究区域的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结合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得到了2013年许昌市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布图。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价,以达到了解许昌市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现状,把握生态安全等级分布规律。评价结果表明:许昌市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整体较好,在以后发展过程中应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保护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对工矿用地生态问题及时治理,以保持生态系统安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的现状,选取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森林覆盖率、坡度、土壤有机质、人口密度、人均GDP、农牧业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等因子作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并就各个因子对生态安全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得出盆地内有83.06%的土地处于次安全区,16.94%的土地处于较不安全区.基于以上分析与评价,对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文章从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出发,以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简称PSR)为概念框架,结合层次分析等数学工具,构建以区域为空间尺度的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森林安全度模型(FESI),并对海南省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定量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框架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并有很强的操作性;评价结果显示2003~2008年的海南的森林生态安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黄河流域兰考县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明确限制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以DPSIR模型为框架,建立5个准则层,选取29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得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兰考县生态安全指数呈现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警情由“重警”转变为“中警”;从子系统上来看,对区域生态安全贡献最大的是状态、影响和驱动力,响应和压力贡献偏低。研究表明,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区域内生态安全受经济发展水平、人类活动干扰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相互矛盾的日趋尖锐,湿地资源的潜力和功能遭受破坏,因此如何评估湿地资源面临的各种压力、分析湿地所处在的状态、揭示湿地的演变规律,对保护湿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986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以及响应等的指标,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盘锦双台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湿地的生态脆弱性,提出了以有效生态恢复措施为目的,依据该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评价了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脆弱性。研究表明:目前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生态脆弱性为潜在脆弱。  相似文献   

8.
以2004年、2010年、2016年长汀县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探索长汀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PSR模型选取7个关键因子对长汀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研究表明:3期的长汀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均以较安全、理想安全为主,分别占了总面积的82.79%、90.24%、92.31%。2004~2016年等级为很不安全、不安全的区域从6.25%下降到1.35%,且向临界安全、较安全转化明显;等级为临界安全转为较安全的区域面积、较安全转化为理想安全的面积相对较大,分别为235.28 km^2、317.83 km^2。总体看来,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的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PSR模型,结合长沙市的具体情况构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年长沙市生态安全等价值由3.00下降到2.48,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评价结果与长沙市近8年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该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锡林郭勒盟1990年的TM影像和2009年的资源环境卫星遥感影像,经过目视解译获取锡林郭勒盟土地覆被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气象气候数据等确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因子;采用GIS技术提取指标数据信息,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提取的各生态安全指标因子进行数据处理与转换并建立指标因子的数据库.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梦莹  张红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3):16-18,21
以煤炭储量丰富著称的山西省,由于大量开采,矿山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笔者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别对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造成的破坏状况以及做出相应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三者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又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建立基于PSR模型的适宜山西省矿山生态恢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模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 ”模型,从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管理3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全球6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文明协调度。结果显示:中国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排名第50位,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较大,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位居中游,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适应; 中国生态环境管理表现相对优异,但生态系统压力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滞后,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协调程度偏低。实证分析表明,一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文明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我国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各子系统间的协调互动水平,特别是生态环境管理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按用途可将城市土地景观划分为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两部分,这两部分用地扩张可以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采用ArcGIS软件模拟土地扩张运动,构建以两个过程最小累计阻力差值模型为基础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机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为例,选取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作为土地扩张源,分别从土地固有生态属性因子、外延生态属性因子两个因子,8个方面建立阻力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生态保护用地扩张面积为932.14 km2,占县域面积的23.28%;适宜建设用地扩张面积为3 071.87 km2,占县域面积的76.72%。运用最小累计阻力差值模型将卢氏县划分为生态开发不困难、一般困难、较困难、困难4个区域,各区域面积分别为176.18、755.96、811.61、2 260.26 km2,分别占县域面积的4.40%、18.88%、20.27%、56.45%。适于建设用地开发的难易程度分区与适宜生态保护用地相反。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和防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构建了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居中,北部地区较差,绿洲面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和荒漠化现状的主要驱动力。为甘肃省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探索性研究工具, 分析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借助经典扎根理论, 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总体框架; 采用开放式访谈与多种类型研究资料, 经过概念化、范畴化等多重编码, 归纳出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10个主范畴和35个范畴; 在此基础上, 根据上述范畴在原始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内在逻辑关系, 构建了由制度环境(I)、监管与建设行为(R)、干扰活动(D)、安全状态(S)4个范畴模块构成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IRDS模型, 并分析景区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模块(I, R, D)对其安全状态模块S的作用机理; 最后, 探讨了IRDS模型作为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彰显影响主体间角色关系, 强化风险源与状态、响应间关系, 以及提升不同尺度下研究结果普适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与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应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选取树种组成、林分郁闭度、林层结构、林龄、覆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平均胸径为评价指标;以小班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根据评价标准将林分质量分为一、二、三等,分别占全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6.19%,28.52%和65.29%;并应用Arc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分析与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卫星影像解译、采样点预选、调查记录等方法,现场采集获取了大量数据及模型,通过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形成公园地表信息模型、专题分析模型、叠加评价模型、各项专题图、生态评价报告、数据统计等现阶段重要信息。在定性、定量、定位研究基础上,对地理高程、坡向、坡度、汇水通道、湿地及水域、动物主要活动分布、湿地植物分布、景点分布、建筑与人工设施分布等具体因子进行量化评价及特征总结,并进行综合因子叠加分析,提出量化模型参考,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园生态建设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