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人工杉木林土壤碳汇功能,在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同而林龄不同的退耕还林杉木林,研究了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活性碳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龄与0~20cm、20~40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平均每年增加1.58、1.63g/kg ,不同土层间的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显著;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在0~40cm深度内随林龄的变化显著,而在40~60cm层变化不显著。高活性、中活性、低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比较稳定,分别为5.45%~9.98%、13.12%~17.80%、16.23%~18.83%。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的随林龄增长而有所增加,土壤碳汇功能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造林的主要目的在于生产木材,以供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山东本省不仅森林少,而现在适于建筑用材的乡土树种尤少。如侧柏是山东石灰岩和紫色页岩山上主要造林树种,但生长极慢,一般要到七、八十年以上才能成材。油松、赤松是山东中性和微酸性土的山地上主要造林树种,但各种虫害非常严重,生长亦较缓慢,材质亦非建筑良材,因此有引种外来树种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了同一条道路上的两段不同绿化配置形式作为实验样地,实地监测了晴天和阴天两个典型天气条件下街道中空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并比较了在典型天气条件下两种道路绿化配置形式对街道中空气颗粒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萌生杉木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浙江龙泉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12,林分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杉木树种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木荷树种整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的整体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38 4,在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之间;林分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苦槠、马尾松> 杉木> 樟树> 木荷> 枫香、红豆树> 拟赤杨> 榆树。根据萌生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对策, 通过合理择伐和补植乡土树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67-671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给游客森林康养游览路线选择提供参考及公园景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于2019年8月14日-8月17日及2020年1月13日—1月16日对公园内5种杉木群落结构类型进行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负离子日均浓度值从高到低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水体旁>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空旷地>杉木+阔叶林+竹林>杉木+竹林;(2)冬季负离子浓度日均浓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杉木+水体旁>杉木+空旷地>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阔叶林+竹林>杉木+竹林;(3)不同杉木群落结构类型夏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多数呈现“V”或“U”型;(4)除杉木+竹林类型以外,同种杉木群落结构均表现出夏冬季负离子浓度差异性显著,夏季负离子平均浓度高于冬季;(5)不同杉木群落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差异性在夏冬季表现为极显著、显著及不显著;(6)夏季、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4级以上标准,具有基本森林康养功效。研究结果表明石门森林公园夏季比冬季更适合做森林康养及户外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7.
8.
在杉木集中分布的乡、镇选取不同年龄的杉木林设置20m×20m的调查样地,每个样地设置3个土壤剖面,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并进行了室内理化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树龄的增长,土壤自含水量与土壤贮水量均有明显增加,而容重与紧实度则随树龄的增加而降低.在土壤物理性质得以改善的同时,土壤速效N、P、K与pH值则随树龄的增加而递减.并对今后杉木的营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句容县磨盘山林场低山丘陵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因其生长快,干形直,树冠小,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深受群众的喜爱。为扩大森林资源,本场从1984~1986年通过低产林改造营造了杉木基地林62.4hm~2,目前生长表现较好。3年生平均树高达155cm,对照省农林厅基地林要求(3年生林分平均高要达到1.5m以上),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本文现就栽培杉木的实践及调查资料,对本场杉木基地林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0.
土壤肥力是土壤与植物进行生理谐调的过程中,土壤不断调节供应水、肥、气、热,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能力。研究土壤肥力就是研究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性。杉木是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其根系穿插能力弱,根际微生物多为好气性真菌,它要求土壤疏松,适水透气、排水良好且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因此,从土壤物理性入手,包括土壤透水性、容重、总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土壤温度及土壤中气体成份等方面,研究杉木丰产土壤肥力条件。本文根据屏边杉木林地土壤野外调查材料及不同地区主要土壤剖面理化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炼山在华西雨屏区造林时广泛应用,杉木林采伐迹地炼山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林(对照)及其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炼山方式后采样测定土壤pH值、全N、P、K及其有效性以及Ca和Mg含量等,旨在阐明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采伐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炼山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能显著增加土壤0~40 cm层的全N含量.不同土层的P含量对炼山的响应不同,炼山后表层土(0 ~20 cm)的全K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层土(20 cm~40 cm)是先下降、后增加,底层土(40 cm~60 cm)持续下降.炼山后土壤中速效N、有效P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K的含量先下降,后增加.炼山后的土壤表层Ca含量显著增加,但对土壤中层和底层土的Ca含量影响趋势无规律.土壤各层中的Mg含量在炼山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萌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改造经营后的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杉木林木分布格局由团状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木荷仍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仍为均匀分布;经营前、后林分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38 4、0.514 2,经营后较经营前有明显的提高,林分处于中度混交;经营后杉木的大小比数下降,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的大小比数增加;在经营后,树种的隔离程度、单木的优势度等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大径级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罗欢  王斌 《绿色科技》2020,(4):48-50
为研究成都市颗粒物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37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颗粒物小时浓度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PM2.5、PM10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月份12月,PM2.5空间变异特征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作用效果几乎相同,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PM10污染空间变异特征受结构因素的影响大于随机性因素,各项异性比值均大于1.5,二者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成都市颗粒物污染冬季呈现出西部沿山区和东部丘陵区低,中部平坝区高的趋势,即东北至西南一线,平坝区和沿山区交界是成都市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枝叶与树皮养分积累量占林木总积累量的 75 % ,采伐利用应仅取走树干而在林地中留下其它部分 ,让其分解使养分元素归还给土壤。草本层、灌木层与凋落物层三者的养分积累量为 88 13kg·hm- 2 ,是重要的养分库。第 2代杉木中养分元素的年积累量为 93 13kg·hm- 2 a- 1 ,略高于第 1代杉木林的养分年积累量。总归还量为 89 4 9kg·hm- 2 a- 1 ,其中凋落物归还 17 4 6kg·hm- 2 a- 1 ,略低于第 1代 ,淋溶的养分量 72 0 4kg·hm- 2 a- 1 ,是凋落物的 4倍多。吸收量为 182 6 2kg·hm- 2 a- 1 。与第 1代相比 ,第 2代杉木林中土壤K、P的含量高 ,而N、Ca、Mg 3种养分  相似文献   

16.
镇江低山丘陵区杉木低产林成因和改造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产林分改造,是发挥林业潜在生产力,开展森林永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森林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目前,杉木低产林分改造,在镇江低山丘陵区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镇江地区林学会组织了低产林成因、改造途径和经济效益的专题考察.通过全面深入考察,初步研究得出“四四”结论,即:确定了杉木低产林的四条标准,明确了杉木低产林形成的四个主要原因,提出了杉木低产林改造的四点规划意见和四条基本措施.现将考察材料整理于下,供各地杉木低产林改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对蕲春县低山丘陵地区杉木低产林的改造乃是林业生产的当务之急。无论从加快林木的速生丰产还是从经济效益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本人在多年实践中的摸索和先后对48块标准地的调查情况,对此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采样间距,以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00 m×100 m区域,利用网格法(10 m×10 m)设置样地共计100个,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区内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异质性,并进行再采样探寻该尺度下最佳采样间距及采样数,旨在减少土壤容重采样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及其变异系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中等变异,0~20、20~40 cm最佳模型分别为指数模型、球状模型,空间分布呈斑块状,属中等空间自相关;采样间距增大会导致采样数呈"减小-稳定-极限"的变化趋势,变异系数变化虽不大,却能获得更为真实的土壤容重变异系数,20 m×20 m采样间距以下空间自相关性变化程度、拟合效果、块金值等参数较好,小尺度(100 m×100 m)空间变异分析时,采样间距20 m×20 m、采样点布设25个,既能满足Kriging插值精度,又能节省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树种、起源和龄组对森林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养分等方面探讨区域尺度上杉木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特征,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相结合,探究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因子在不同起源和不同龄组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广东省马尾松林与杉木林不同树种之间森林土壤性质在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同一树种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不同起源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树种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不同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各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强,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土壤因子与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树木生长对土壤养分具有促进作用。马尾松林土壤综合得分:不同起源为天然林人工林;不同龄组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杉木林土壤综合得分:不同起源为人工林天然林,不同龄组为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结论】杉木和马尾松不同树种之间差异显著,不同起源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天然林的土壤质量较好,在不同龄组中马尾松近熟林和杉木成熟林土壤质量最好。所以,要根据不同树种、不同起源和不同龄组适地适树地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0.
碳储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广南县杉木林各器官碳储量估测模型、林分碳储量估测模型,并运用所构建模型进行林分碳储量估测;基于Arc GIS平台分析广南县杉木林碳汇量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广南县现有杉木林碳汇量为45.6万t。杉木碳汇量在空间上的分配受海拔、坡度、坡位等的影响。从海拔来看,杉木林碳汇量主要分布在1 000~1 600 m,碳汇量合计为41.1万t,占总碳汇量的90%以上;从坡度来看,碳汇量集中在坡度15°~35°,碳汇量为43.8万t,约占杉木林全部碳汇量的96.0%;从坡位来看,在平地上杉木碳汇量很小,在山地上碳汇量为45.1万t,约占杉木林总储量的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