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志龙  赵晨  叶毅 《绿色科技》2021,(7):8-10,25
指出了湿地公园一方面承担着生态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普洱市梅子湖湿地公园为例,从市民休闲的角度,以景观分析的手法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营造。研究表明:梅子湖湿地公园整体分为入口景观空间、儿童景观空间、游赏景观空间,各景观空间依据空间构成要素及周围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可满足市民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植物景观,能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穷魅力。作者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人性化处理技术,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下渚湖湿地公园设计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景区特色塑造、特色景点设计、建筑特色与植被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阐述下渚湖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策略。结合理论研究,探寻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公园是供游人观赏和休憩的场所,其景观的营造应该从围绕最具特色的湿地进行,合理进行功能区划研究,使其能将生态性及艺术性完美结合。本文以南昌市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为例,对其湿地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公园的工程设计实例,从植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生态营建、游憩活动系统的统筹以及地域特征的景观表达三个方面论述了湿地的恢复与营造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张丹  田大方 《林产工业》2016,(11):60-62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维护和修复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景观和休闲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生存环境,同时还是科普和科研的重要基地。笔者所参与的红海滩湿地公园规划项目在对红海滩原有资源进行保护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水乡田园·湿地慢休闲"的设计理念,力求做到设计契合地域文化、彰显红海滩特色,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实现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玉溪市九溪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概念构思,通过对公园场地现状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规划以"两环、两横、多纵"为结构的人性化道路系统。探讨了道路系统与景观节点、地域文化营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种经济、科学、生态和可持续的湿地公园道路规划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热点,以贵阳·红枫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探索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中绿色建筑、绿色景观、绿色交通的设计方法,典型湿地景观的营造方式,以及生态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