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水资源出现了短缺问题,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重新组建自然资源部的方案,这也显示了我国对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的决心。为提高我国水资源配置效率,从明晰水资源行政管理权与所有权的边界视角出发,分析了水资源所有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水权权责体系、明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辖职责和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关于森林的内涵,目前林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四条只对森林的外延进行了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对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和对森林的外延划分并不科学,导致法律规定互相矛盾,森林的个人所有权不明,破坏森林行为的违法犯罪对象模糊。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自然资源单元划分是自然资源调查及权属登记的前置条件,决定着自然资源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但现阶段我国尚未明确单元划分的标准和方法。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自然资源空间结构,兼顾考虑自然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管理属性,提出"登记-特征"双尺度的单元划分模式,以登记单元划清自然资源产权管理的事权边界,以特征单元划分自然资源种类及所有权主体,为划定资源类型清晰、产权归属明确的自然资源管理单元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林木所有权法律制度对办理涉林案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 《森林公安》2007,(5):28-29
从现行法律制度看,森林(林木)所有权规定看似明确.实则含混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条规定:“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这说明森林资源所有权形式只有两种: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亦即公有。但另一方面,法律规定林木可以为非公有制主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上而下细分归并,将自然资源划分为一系列层次的、内涵相对独立的分类单元,逐级细分或归并形成类型排序,构建了包含土地、矿产、水流、森林、草原、遗产、海域空间、海域矿产和海域能源9种资源类型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具体提出要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杖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公益林经营理念、提高公益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析了国家新《森林法》关于公益林在不影响生态功能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适度开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的规定。阐明了"公益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跨界融合、业态挖掘重组和多功能价值化的基本特征,诠释了公益林+林木良种、+林木认养、+林下经济、+旅游、+文化、+康养等应用形态,将公益林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融于一体。提出了"公益林+"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前提下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林业生态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林地所有权作为所有人对其所有林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我国多部法律如《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许多条款,都对林地所有权进行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规定。这些条款对林地所有权的规定,为林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这就是由于各部法律颁布的历史背景不同、立法目的各异,在对林地所有权进行规定时难免发生交叉或者不一致的地方,这时应该如何适用各部法律、进而明确林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等构成要素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不加以深入剖析,会…  相似文献   

9.
正3年来,青海省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改变了"九龙治水"局面,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富有三江源特点、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的发源地以及世界范围内特有的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关于森林的内涵,目前林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四条只对森林的外延进行了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对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和对森林的外延划分并不科学,导致法律规定互相矛盾,森林的个人所有权小明,破坏森林行为的违法犯罪对象模糊.  相似文献   

11.
<正>从理论上说,林权应该是一个法律概念,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及法学研究对此也没有一致的理解,一般认为,林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一项权利的内涵包括其客体、主体及内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1"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关系1.1"三种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建设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对自身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森林、大气、淡水、海洋和土地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改进的活动。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林业生态建设,并提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全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建设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公正、及时地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林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是指因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归属而产生的争议.处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界大多将"美丽中国"视为政策理论,对其解读存在内涵模糊、外延空泛的问题,导致学术研究难以转化为实践。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应当被理解为谋求生态优美的环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发展路径,"美丽"一词应被诠释为生态自然的美和人民生活的好。城市绿色空间的审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生活美,为提升审美品质,建议健全生态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城市绿色空间的可达性,缩短绿地与人类的距离;因地制宜凸显地方文化中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森林法》第17条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14条规定:"对林木、林地权属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应主动协商解  相似文献   

17.
正不是江河胜似江河,不是湖泊胜似湖泊,不是海湾胜似海湾……小巧精美的"微缩湿地",在南宁园博园随处可见,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些魅力迷人的人造水景,各具鲜明特色,彼此绝不雷同。尽情欣赏,仔细品味,发现除了必不可少的静水动水和树木花草外,设计者还充分调动了雾、石、  相似文献   

18.
野生动物所有权是所有权的一种,它与其他所有权的区别在于客体的不同。文章阐述了野生动物的内涵,分析了野生动物的分类和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资源的区别。在明确野生动物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野生动物所有权的概念,深入论述了野生动物所有权与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差异和联系,并对野生动物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管理,我国实行林权登记制度。从目前立法情况来看,林权登记制度主要由《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定,林权登记主要由林业法来调整。  相似文献   

20.
正香河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精神,积极调整创森工作思路,将造林绿化工作重心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按照"异龄、复层、混交"的理念对现有绿化成果进行改造提升,努力打造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高标准绿化景观。把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创森的宣传主阵地,在全县上下营造创森浓厚氛围。东南西北中,在县城中心城区和周边同步谋划实施了多项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把创森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