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现代的外语教学不能只从语言层面上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发掘蕴藏其中的文化因素。因此,该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接着从文化知识背景、词语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并结合“常规关系模式”,就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章,标志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显著地位;党的十九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生态文明"源于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并树立文化的批判继承观念。通过这种文化传播,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手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拟对词汇和语境的分析及文化因素的探讨,得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其意义深深植根于千百年历史创造的文化之中。它是民族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和文化传播媒介,是文化客观存在的主要形式。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作法和信念。语言中词语的使用习惯则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而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植树文化与生态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域特色的植树民俗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比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仅用来形容前人的文化,也在说明植树文化的深厚意蕴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中国的植树文化也提醒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从设计到建造都是由男性完成的。可是中国古代女性才是古代私家园林重要的使用主体。基于此,文章对中国古代女性在私家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和女性使用主体及其审美观念影响山石景观命名艺术等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兰花种类丰富,古人对兰花的分类方法呈现多样化。立足古代文献典籍,对中国古代兰花的分类方法予以总结考证。研究发现,古人根据兰花生物特性的不同采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依据花期不同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和冬兰,依据花色不同分为紫兰、白兰和素心兰,依据花瓣形状不同分为梅瓣、荷瓣和水仙瓣。其中依据花期和花色的分类,是最简单和质朴的一种方法,依据花瓣形状的分类则是较为细致和微观的一种方法。由简单到细致,体现着古人对兰花审美认识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殷商至秦汉时期的兰花文化 中国的花木文化始自《诗经》,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我们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并记载花木的生态环境、物候特点,并赋予花木浓厚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花木是兰花。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他在《离骚》中多次吟咏兰花,并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因此兰花又有楚兰、湘兰、楚畹、九畹之称。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米,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孕育了新加坡社会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虽然自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但无论是新加坡延续至今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还是20世纪末新加坡倡导的“亚洲式民主”的理想,我们都可以从中窥出,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在对新加坡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正在发生向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西方古代至19世纪园林的演变过程,探讨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发展形成的因由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景观形成的外部驱动力及解析相对案例,得出西方传统园林、自然风景园、城市公园是西方古代至19世纪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以自然为主线,从微观、宏观的不同层次及角度,把握了景观设计方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榆树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树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榆树早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并由此衍生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榆树文化现象。文章从伤春文化、田园与乡村文化、民俗文化、边塞文化、饮食与救荒文化以及意象文化6个方面,概括了我国榆树文化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榆树文化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在本质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出古人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学习自然的人生智慧。随着榆树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榆树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玩具源远流长,种类多样,其中的竹木玩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创作而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状态以及植物文化的发展演进,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当前对传统竹木玩具的认识和利用方面存在研究不够系统、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该文以传统竹木玩具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文献资料的考证,对古代绘画以及其他古代文物中的各种竹木玩具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对古代竹木制玩具的发展和演进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将竹木玩具分为拼板益智类、牵引活动类、雕刻造型类、竹木编织类、人力活动类和其他类型,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竹木玩具的特性、优点和当代价值。提出了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挖掘传统设计智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等竹木玩具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以期对中国古代竹木文化有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菊花花卉文化的传播,促进菊花产业的发展,收集了菊花文化各个方面的资料,归纳了菊花的文化意义:菊花文化不仅体现在食用、药用、观赏等物质生活中,也体现在诗词、绘画、民俗、影视等艺术作品中,还在传说中有丰富的记载。综合菊花文化的各种形式,指出了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强暴、傲然不屈而又恬然自处,淡泊清华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主要结合美国经济学家哈维&#183;莱宾斯坦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X-效率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将其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结合,分析其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以及企业文化在降低X低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助力企业长远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雉类与人类关系亲近融洽。很早以前,雉类就进入了中国文化的视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鸡(湖北京山县屈家岭出土),先人使用的器皿上刻有的鹳鱼图(河北闫村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都反映了人类当时对鸟类的认识。到了夏商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众多上有刻辞的骨片上,有关鸟类的文字就有10多个。甲骨文上的这些文字,可以说是中国鸟类最古老的记录。这些文字有"鸟"、"鸡(家鸡)"、"雉(野鸡)"、"翰(锦鸡)"、"凤"等。  相似文献   

18.
何司彦  李敏 《广东园林》2007,29(B09):48-51
通过历史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广州古代名园海山仙馆的造园历史和构景要素,概述其造园思想、布局特点、建筑特色和植物配置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油橄榄产量制约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从地中海沿岸国家引种以来,经过40多年的探索研究,已基本确定了油橄榄在我国的适生区,目前我国开展油橄榄产业开发的省份主要有甘肃、四川、云南等。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数据,就油橄榄在生产中易被忽视的几个产量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增产对策,以期促进油橄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古代城市规划的秩序与理想,从城市化、功能主义两方面阐述了近代城市的规划,探讨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回归与反思及城市文化引领下的城市规划踪迹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