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历史发展中研究了影响桂林漓江流域发展演变的堤坝渠堰,探析了桂林漓江流域主要水系演变对城市规划发展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漓江流域堤坝渠堰的营建智慧,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并从城市组团、道路系统、中心轴线、公共绿地4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终得出这一时期广州市城市形态发展变迁规律:在保留了原有城市核心及山水结构的基础上,广州城在拆城墙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了兼具统领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奠定了此后的城市形态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家具以木竹类家具为多,家具的组合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家具设计中包容兼济与扬长避短的理念,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家具形制结构。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家具通过组合发展为新型家具的演化过程,以及由于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家具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古代家具的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摆放以及家具形制变化的演变过程提供更具综合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对山地城市的城市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山地城市的形态模式、演变机制、构成要素以及其、形态空间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章青亚 《中国林业》2010,(12):44-44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逐渐远离我们,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文脉,被成片、成街、成坊地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融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安澜园是清代的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考证,追溯了该园的历史变迁和形成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全盛时期此园的空间格局与其景观构成要素,使这座当时的著名园林重新被大家所认识,对于今天研究清代的私家园林的形成、演变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伦敦城市形态发展的历史变革,探讨伦敦城市成长的足迹;分析伦敦在城市发展中制定的城市规划方法和政策,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有意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9.
广东寺观园林艺术特征与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  胡峰 《广东园林》2020,42(1):60-64
广东寺观园林有着灿烂的历史,遵循了中国古典园林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广东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扎基于史料,通过以史论证、横向对比、平立面几何解构等方法,分析了古代园林"折中""世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以小见大"的造园特点,厘清了传统寺观园林的发展脉络及新时代下"三宫两楼"格局的新变化,并结合城市建设方向提出了园林设计的新趋势。研究表明广东寺观园林既保留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又能与时俱进,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10.
汤菲 《绿色科技》2014,(1):73-75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琪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1.
托起“明珠”的桂林林业文/秦善玉图/崔同聚“国际旅游明珠”———桂林,以其秀甲天下风光赢得了海内外游人的青睐。“江作青纟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诗人韩愈赞美桂林山水的千古佳句。山青、水秀,固然是自然、历史留给桂林人民乃至人类的巨大资源财富,带给桂林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西方古代至19世纪园林的演变过程,探讨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发展形成的因由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景观形成的外部驱动力及解析相对案例,得出西方传统园林、自然风景园、城市公园是西方古代至19世纪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以自然为主线,从微观、宏观的不同层次及角度,把握了景观设计方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家具几的形态源于“俎”,俎形家具在发展演变中细分出几形家具,凭几就是几形家具的一个分支。凭几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阶层使用的家具,在不同朝代的文学、美术作品、壁画艺术中都有记载。本文将通过不同历史阶段关于凭几的文献和文物,纵向展开系统性的梳理比对,借用案例引证,深入解读其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凭几5个重要演变阶段。凭几演变历程的研究,有利于解读中华民族传统起居文化中尊礼尚德的思想,也可为中国家具发展史的完善做一点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王芳芳 《林产工业》2020,57(1):97-99
儒家思想是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正统哲学和伦理观念,它对中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研究不应该只从"历史"和技术发展入手,还要将文化和建筑的发展结合起来。介绍并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影响,概述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哲学,分析了木结构建筑设计中儒家思想传承与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秀甲天下的桂林,奇峰林立、绿水环绕,处处显出一派人间胜景。上天对七星格外眷顾,137公顷的面积集聚了桂林山水的精华,包容了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等特点,汇聚了历史文化的精深博大,展现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堪称桂林山水与文化的缩影。桂林七星景区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评定的AAAA景区,也是桂林市最大、历史最悠久,景点最多的自然、生态、人文景区。  相似文献   

16.
平山县古树名木情况及保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树名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宝,是活的化石、活的文物、活的史书,是我们失而不可复得的瑰宝,是濒危物种的基因库,是古代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它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气象学、植物演变等具有极高的政治、科学、文化、环保价值。通过对古树的研究可以得知未来气候变化、水土、植被、地理、空气等重要科技情报。  相似文献   

17.
<正>秀甲天下的桂林,奇峰林立、绿水环绕,处处显出一派人间胜景。上天对七星格外眷顾,137公顷的面积集聚了桂林山水的精华,包容了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等特点,汇聚了历史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谭君  林清 《绿色科技》2023,(5):234-238
为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历史演变状况,借助ArcGIS平台,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地理集中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175个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聚在桂林、贺州和玉林3个市;(2)绘制出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标准差椭圆图,在清朝时期扁率最小,空间分布方向性最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3)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纵向分布主要受海拔高程、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社会动荡等因素可能影响着传统村落间歇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正>苦苣苔说到喀斯特,不能不提到享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不仅构成了独特的桂林喀斯特山水美景,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环境,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尤其是苦苣苔科植物,在植物界几乎也跟桂林山水齐名。在近年来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类群中,模式标本采自桂林喀斯特生境的就有20多种,包括桂林报春苣苔、桂林小花苣苔、阳朔报春苣苔、长萼报春苣苔  相似文献   

20.
樊洁  王欣 《绿色科技》2023,(11):103-110
指出了山水环绕的自然基础是古代城市选址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城市由于技术制约,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和水系格局营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浙东沿海地区历史古城——台州府城为例,研究了从北宋至今的1000多年历史中,水系影响下古城水系统演变过程对城市古城选址、水城关系发展形成影响。城市水系统的消亡对城市而言存在生态与文化的双重破坏,并根据台州府城水系统营建智慧中体现的“依势营建,均衡布局”“引水穿城,导蓄兼顾”“调控为心,汇水兼农”可持续水网格局模式,从营造水文安全、生态持续、文化延续的人居环境的角度为未来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