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优秀城市公园、杭州西湖园林中地被植物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地被植物对于园林植物群落,在生态结构与功能、景观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日常养护管理方面的特点。就目前江浙地区主要城市绿地在园林地被植物应用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群落分别是基于不同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下的生态系统单元。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化的发展,城市园林与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趋同存异。该文以北京海淀公园和八达岭森林公园为例,研究了两种不同生境下的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探讨了当前城市公园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休闲、锻炼的重要地点,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城市公园也是展示北京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园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也是城市公园的点睛之笔。一座广受群众欢迎的城市公园除了有着优美的园林景观,必定有着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蕴含其中。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其园林文化异常丰富,以21家历史名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坛庙园林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的杰出代表。而其余的300余座城市公园因位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首都北京,也大多有着自身独特的园林文化。为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城市公园建设,打造北京城市公园独特的文化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以紫竹院公园为例研究园林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展示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作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和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要继续发挥其传统的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的作用,还要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生态经济及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园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加快园林建设和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园林建设和城市生态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自然园林的营建是城市园林未来发展的方向。花境作为近自然园林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棕榈花园和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的花境特点,总结了华南群落型花境与色块型花境的营造手法,并对华南特色花境的营建提出建议,以期为华南花境设计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指出华南特色花境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善的北方私家园林,是研究明清时代北方私家园林发展的重要实例。以十笏园为例,运用拓扑的方法,将十笏园的园林空间划分为4组基本空间单元,并对空间单元的空间模式进行图解与转译研究。结果显示:十笏园的空间类型可划分为辐射式、并列式、嵌套式、对称式、取景式、点景式、集中式、穿越式8种不同的空间图式;十笏园内园林空间通过视线与路径的引导使得四大基本空间单元相互衔接与呼应,完美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营造模式。研究成果能够深化对中国北方私家园林空间营造的认识,为传承中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法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开发模式的有效样本和实际应用问题研究。珠海三角岛是全国首个采用“公益+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的无居民海岛。整岛的保护与开发规划采用了生态修复、营造多元景观和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策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摸清生态本底、管理维护水资源、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全岛生态安全格局;立足自身特点,打造景点、游线、景观界面多元化的景观;基于点轴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文化主题,串联周边景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未来,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建设应在坚持规划引导、发挥资源优势、完善政策立法、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园林中的动物是园林景观组成的重要方面,其中鸟类更是城市园林生态的具体体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然而,城市化进程迅速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鸟类因栖息地的丧失或改变而很难良好生存。借助科学合理的园林营造手段,建设系统可控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适宜鸟类生存的园林环境的分析,探讨了生态城市园林的营造方法,为建设美丽而生态的中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热带园林植物群落规划及其在湛江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刘萍  李敏 《广东园林》2005,29(3):6-10
热带园林植物群落是运用园林植物模拟热带自然植被类型营造的人工群落。本文论述了湿热型(Wetscape)和干热型(Xeriscape)两类热带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点和景观貌特色,提出群落规划配置要点,并在中观的层次上结合湛江市的案例进行研究,对构建热带园林植物群落作了控制性的规划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杭州西湖和苏州金鸡湖的历史关联,从区域位置、道路交通、人文历史、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两地园林做出深刻的比较。从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生态城市公园两方面论述了两地园林景观的风格并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芳香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审美方面的要求愈发强烈,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开始由绿化型、美化型向生态型、保健型等方面转变.芳香植物作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优良素材,对营造生态型环境、园艺疗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主要从芳香植物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它的特性、功能作用及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阐述了其在景观应用过程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晋城市村庄绿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绿化是国土绿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措施。介绍了晋城市村庄绿化的历程,归纳总结出该市村庄绿化的3种模式类型,即生态绿化型、园林绿化型和园林游憩型。  相似文献   

13.
对合肥市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地形、土质、水景等方面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营造进行了探讨,通过人工水景、景石溪流、园林小品等阐述了园林景观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指出了居住区园林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鹿溪河生态区是天府新区由北向南、组团式建设发展的重要生态走廊,通过对基地山水林田脉络梳理,结合景观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海绵城市设计、水生态修复与多样性生境营造等具体措施打造了良好的生态景观基底,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探索了“公园+”的新经济模式,并采用多措并举、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方式,引入高品质商业项目,达到“以地养地”“以园养园”的目标,实现了生态价值转换,充分体现了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和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的生态景观林带类型,分析了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在造林、景观节点建设及取土场、采石场生态植被修复等方面采取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对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和园林和谐统一的森林生态网络和城市森林绿化网络,建设宜业宜居的“幸福中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江南古典园林在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为指导的同时,浓缩自然,模山范水,营造了符合一定生态规律并且能满足当时特定环境容量要求的人工生态环境,构成了园林诗情画意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人与自然良好交互的场所,探讨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西滘花果生态村距离广州市中心约五公里,那里的农民一百多年来,采用垂直结构多层次、水平结构多序列的方法进行花果生产,巧妙的群落类型,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景观质量,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为花果生产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这是一片“净土”,良好的旅游资源,广州市有关部门已将其纳入广州市园林建设总体规划中,作为生态公园,同北部的白云山,南部新滘林果区,东部的东郊公园、长洲岛等以及市区的园林建设构成一个园林生态网络,将对促进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榴  宋钰红 《绿色科技》2012,(11):33-35
指出了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广为应用的置石的布置形式,用昆明翠湖公园具体的案例剖析了置石在具体的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形式,提出了目前城市园林应用置石布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使置石景观在现代园林中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的生态景观林带类型,分析了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过程中在造林、景观节点建设及取土场、采石场生态植被修复等方面采取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对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和园林和谐统一的森林生态网络和城市森林绿化网络,建设宜业宜居的“幸福中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