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 ~ 10 cm)最高可达73.2 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 ~10倍,且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深达400cm,远远超过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浅土层(0~50 cm)和深土层(200~400 cm),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0 ~ 50 cm浅土层表现为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在200 ~ 400 cm深土层表现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积水区,而在50 ~ 200 cm中间土层,不同水分条件下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0 ~ 400 cm土层,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C/N值多小于15,这有利于高寒湿地土壤碳的积累;若尔盖嵩草草甸湿地的有机碳储量极高,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无积水区在0 ~ 40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64.87,71.21和76.45 kt· km-2,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20 ~ 40倍;约60%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在l m以下土层;整个若尔盖高原地区的高寒嵩草草甸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约为0.245 Pg.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受人类干扰威胁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若尔盖高寒湿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典型的高原湿地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研究进展概况:①若尔盖高原湿地自然地理概况;②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现状;③湿地植被变迁及其退化;④湿地演替变化;⑤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若尔盖高原湿地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同时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针对高寒湿地特点,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泥炭地是重要的自然湿地类型,具有固碳、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侵蚀、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排水疏干、过度放牧和基础建设等强烈的人为干扰,全球泥炭地面积不断缩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源。文中从水文修复、植被修复和生态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综述了欧洲和北美国家退化泥炭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结合若尔盖湿地修复技术现状进行了研究展望,旨在为我国高原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考察若尔盖高寒湿地花湖周边地下水潜水位埋深变化,本文通过对2015—2017年间在若尔盖湿地花湖区域布设的6个地下点位所获得的潜水位埋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6个监测点潜水位最浅的是花湖-3号,潜水位平均埋深14.9?c...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高原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高原湿地由于地理隔离和地形封闭的特性,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带。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高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环境变劣、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_2浓度升高以及环境胁迫3个因素对高原湿地植物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原湿地植物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气候的微小波动都会导致高原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与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测定了模拟增温条件下藏北半干旱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及氮转化相关微生物变化动态,结果显示:在藏北高寒草原布设开顶式生长室造成土壤温度明显增加,但土壤的湿度下降了3.19%;增温对高寒草原土壤总硝化速率影响不大,但明显促进了高寒草原的反硝化速率,使高寒草原土壤反硝化速率增加了67%;高寒草原增温后土壤中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增加,土壤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7.
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是导致土壤碳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火干扰所排放的含碳气体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土壤作为巨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储碳库,其与大气碳交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由于土壤的碳储量巨大,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巨大改变,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阐述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并对比各种测定方法;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及其测定方法;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今后在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湿地固碳功能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碳存储过程是湿地源、汇功能转换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结合国内外湿地固碳功能和潜力的研究成果, 文中分别对湿地固碳的生态机理、影响因子及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在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湿地固碳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对进一步研究全球气候背景下的湿地碳动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于生物量当中,并通过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凋落物的形式输入土壤.在传输到地下的光合碳中,除1/3经根际呼吸排放到大气外,约1/2留在根系,其余被同化到土壤微生物体内并转化成有机质[1].如此,每年约有10%的大气CO2通过植被流经土壤[2].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除海洋之外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陆地总碳库的46%[3],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当湿地排水后,地表水位下降,湿地土壤有氧层增加,CO2排放速率增加,CH4排放速率减少,进而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湿地排水对土壤CO2、CH4、N2O温室气体和土壤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应加强研究的方向,可为湿地恢复和碳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若尔盖湿地退化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对若尔盖湿地进行的实地考察和调研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它的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高原湿地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作为生态屏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流域安全起到了关键的指示作用。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海拔3260 m)为研究对象,将茭草(IaniaCuciflora)与水葱(Scirpus abernaemontani)2种湿地优势植物整体连同其土壤基质移至海拔更低的丽江拉市海湿地(海拔2437m)与昆明滇池流域(海拔1886m),利用其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来分析研究纳帕海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增加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过6年的自然演化后,2种纳帕海湿地优势植物茭草与水葱移至拉市海后与原生环境相比生物量分别增加50.9%和49.9%,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39.87%和47.31%;移至滇池流域后相比拉市海湿地茭草生物量增加20.3%,水葱生物量增加18.8%,二者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40.05%和37.82%,表现出温度升高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负反馈。通过分析三个研究地不同气候,相同植物-土壤基质的条件下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异同,揭示了气候变化下纳帕海湿地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互联系,为保护滇西北湿地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对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旅游开发强度下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不同旅游开发强度(强度等级)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花湖景区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氮、磷、钾)有着较大差异。(2)不同旅游开发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样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逐渐减小。干扰导致土壤持水量和含水量下降,重度和中度干扰下土壤持水量和含水量与无放牧干扰时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放牧压实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度下降,致使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下降,其中稳渗速率下降最为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干扰下土壤稳渗速率比未受放牧干扰时分别下降了49.81%,81.89%和92.34%。(3)旅游活动、过牧超载等人为干扰活动是引起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寒冷造成土壤利用性能受限,植被生长缓慢且破坏后难于恢复,湿地中伴随着水的大量流失和进而引发的湿地功能的的丧失对若尔盖及附近地区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应对若尔盖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严禁挖沟排水和过度无序旅游,乃是保护土壤,稳定若尔盖湿地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才有依托,才有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泥炭沼泽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机质含量占土壤干重的30%以上,单位面积碳储量在各类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在调节区域环境、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境内泥炭沼泽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文章就当前泥炭沼泽保护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提出加强泥炭沼泽保护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汇集了全球植被碳库的86%和土壤碳库的73%,在调节全球碳平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汇集了全球植被碳库的86%和土壤碳库的73%,在调节全球碳平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TM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探寻了近20年来若尔盖县湿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斑块数总体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湿地景观多样性呈均衡化发展,各斑块类型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阐述人工林碳库动态研究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区域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对有关土壤碳库动态和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如TOC(总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POMC(颗粒有机物碳)和SR(土壤呼吸)等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重点评价,针对我国人工林经营和碳库研究现状,结合国际农林业土壤碳收支和动态研究趋势,认为我国主要人工林碳库研究的2个主要方向为:(1)土壤碳库物理化学稳定性指标与生物的交互作用;(2)土壤碳库动态与全球变化关系及其环境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19.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固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且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通过实施合理科学的土地管理措施,稳定和提高农田土壤碳库贮量,对于保证全球粮食安全与缓解气候变化趋势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详细论述了全球及我国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的固持总量以及农田土壤固碳的潜力,分析了农田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方式、种植制度、施肥措施、灌溉条件等分别对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土壤碳库总量、提高农业生产力、缓解气候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成果。笔者针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受到碳氮限制、树种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土壤湿度和温度、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不同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因子及调控机理研究;(2)进一步加强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动态及调控机理研究;(3)对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低不确定性的因子进行深入研究;(4)加强其他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的研究;(5)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