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动态,增强研究成果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文章系统梳理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文献。从生计资本构成及影响因素,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工程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可持续生计能力等的影响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现状。认为今后应结合生计状况的变化建立适合当下情况的农户生计资本指标体系,动态分析农户生计状况,揭示农户生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改善农户生计、提高农民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效果的角度,借助相应的数据调查和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某县区农户的审计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农户本身的就业时间增加,不过因为生计资本的差异性,其生活状况并不确定。为此,提出了通过提高自然与金融资本的方式,以改善农户生计,通过提高人力和物质资本的方式,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被看作是促进农户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促使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资本组合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影响着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因此,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下,以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就其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对农户的生计资本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参与农户而言,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得到明显提高。但对于未参与农户而言,其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对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以助力重庆市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带动重庆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目的地240户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农户生计资本,对比分析了参与户和未参与户生计资本差异。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好,而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较差;(2)参与户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高于未参与户;(3)参与户和未参与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磊磊  支玲 《森林工程》2014,30(5):175-180
以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框架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生态补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归一法量化生态补偿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基本需求、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增加,自然资本减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没有明显变化;现有的生态补偿方式对提高农户生计资本帮助不大。并以此提出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方式以及利用公益林的外部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是我国林业部门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的战略方针,通过将现有的一些耕地有计划的将其停止耕种,然后结合地方土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植树造林,达到增加森林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毋庸谏言,在通过退耕还林优化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对当地农户生计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意味着农户的收入在短期之内会明显降低。但是,从可持续角度来分析,退耕还林实则是可以帮助农民逐渐增加收入,在促进农户资产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从青海省退耕还林实施背景与现状入手,结合可持续生计相关研究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户持续生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维持农户生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丹江口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针对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007年8月,国务院以(国发[2007]25号)发出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制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政策,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根据我市实际,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方面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松 《绿色科技》2014,(2):131-132
指出了退耕还林必然会对农户的生计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来看对于农户的经济收入是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退耕还林之后,农户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找到替代而获得收入,退耕还林的有关补偿也是非常有限,所以农户的收入会受到一定影响。长远来看这有助于非农收入的增加,通过资产的累积促进农村社会资本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滨湖地区实施移民建镇后,可耕地减少,农民生计将受到影响,论述了农林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提出农户应依托当地土地及劳力资源,走农林复合发展之路,可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0.
张丽英 《绿色科技》2015,(3):302-303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作势必对农户的生计造成影响,分析了可持续生计方法,从收入、资产等方面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当今的农业建设和生态结构的调整当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退耕还林主要包括:"农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其中"坡地耕地的退耕还林"政策,对我国农户的发展和可持续生计产生了一定影响。勐海县是位于云南的西南部,有着重要的生态研究意义和生态保护价值。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推动当地的生态平衡与稳定。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影响对农户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并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应建立起关于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影响的框架,利用现有的有效数据和农户个体情况,根据适宜的经济模型进行建模。从而识别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检验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选取30个自然村(区内12个、区外18个) 174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4和2015年开展3次问卷访谈和跟踪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呈现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和收入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差异成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工具变量(2SLS)模型进行解析。【结果】在3个时间节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农户收入均明显高于区外,自然保护区建立没有导致农户收入低,其受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主要作用。【结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建立不会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反而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关系融恰。为提高农户收入并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应在已有社区政策基础上,扩大政策影响面,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环首都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退耕一期工程在环首都贫困地区的实施,引起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同时该区域的民生问题也受到极大关注。2013年生态退耕开始进入二期阶段,为了深入了解退耕后环首都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的生计与土地利用情况,在该区域涉及退耕的贫困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并结合调查结果对退耕后农户的生计状况和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退耕后农户土地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兼具;农业内部结构由传统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方向综合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户收入由农为主转为非农为主;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增长3.36倍。但是农户生计多样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许多问题和危机,仍需政府注重退耕区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拓宽信息通道,促进信贷、合作经营等途径来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以重庆市武隆县典型山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价方法(PRA)对重庆市武隆县4个抽样村进行调查,依据农户不同生计方式将农户划分为基本型、自然资产型、人力资产型3种类型。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Tobit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劳均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重是提高自然资产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显著因素,农业资金投入比重、耕地细碎化指数是影响其耕地利用效率怕的主要原因;人力资产型农户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提高有显著影响,而影响耕地利用无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农业资金投入比重;基本型农户影响其耕地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因素为中老年劳动力比重以及地块距离指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陕西省4个县855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政府扶持下农户参与防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扶持分为组织社会化专业队及农户自发参与给予政策鼓励两种模式,对于生计状况较好、森林依赖度较高且感知到病虫害损失、对政府管理及村庄生活较满意的林农更有意愿参与防治,从而提出结合扶贫项目,完善社会化防治模式,提供生态药物等政策性建议,实现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的同时,改善农户生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6个行政村19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山核桃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山核桃对农户家庭收入和生计具有重要贡献,而影响农户山核桃收入的可能因素主要有山核桃投产面积、山核桃产量、户主是否是村干部、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山核桃单位面积工日投入,并提出了提高农户收入的建议:扩大山核桃投产面...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退耕还林是国家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开展的绿色环保工程,该项工程要求有布置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种植适合不同地区的树木,在植树工程中恢复地森林原有植被和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减少这种影响对农户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提出了适宜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起关于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影响的框架,利用现有的有效数据和农户个体情况,根据适宜的经济模型进行建模,从而识别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减少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非洲小农户生计发展项目”是国际竹藤组织(INBAR)针对非洲小农户、妇女和青年实施的一个项目,旨在通过参与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加纳和马达加斯加4个国家的竹子价值链提高他们的收入、生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项目得到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工商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构建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双方长期合作的关键所在。演化博弈理论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合作机制的形成及其演化方向提供了新的工具,研究表明:合作机制的形成受到初始支付矩阵和关键参数选择的影响。通过加强合作宣传,提高管理者整合资源的能力,合理设计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转变政府支持方式等措施能促进工商资本和农户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最终可以实现合作各方的多赢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林草植被面积,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的危害,做出了退耕还林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9年来,造林绿化面积过亿,退耕受益农民过亿。这项伟大的工程,生态效益明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由于解决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