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高校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很少,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论基本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普及和拓展;同时,通过课后的实践教学,指导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践行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此外,高校还应从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工作,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特有的辐射功能,努力使其成为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了解程度、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渠道、生态文明实践行为的现状、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及实践活动缺乏评价指标、活动的宣传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组织有待加强、活动缺乏延续性等;并提出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班级为单元开展实践活动、发挥环保社团的引领作用、优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促进生态文明网络社区建设、有效利用高校的特色资源、以高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等。  相似文献   

3.
"两山"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两山"理论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意义。结合浙江省15所高校5 330个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抽样调查结果,提出坚持"五个融入",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着重探讨了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应当如何开展绿色教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视野和环境道德素养的人才,提出了绿色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实践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政社行企校"合作,构建了职业高等院校学生多种生态文明践行途径。以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森林文化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的总成,是林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较长时期以来,我国林学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以林业技术科学教育为主导,森林文化教育有所缺失。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由"两大体系"向"三大体系"的转变,林学本科人才培养应由以理论技术为目标转向以理论技术与生态素养并举为目标。因此,应加强森林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启迪学生热爱森林、培植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培养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素养、增强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状况对未来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知识与行为、以及大学生未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利于推动人类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作为人民对高层次需求的旅游转型势在必行,迎来了全域旅游时代。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建设在理念上、区域上、本质上、目标上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协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是区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在剖析了全域旅游与生态文明耦合性基础上,从顶层设计架构部门融通、多规合一整合建设标准、树立绿色理论以优化区域环境、提高文明素养以强化文明意识、践行文旅融合以增强文化自信5个方面提出了两者协同建设机制。以期助推全域旅游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助力"美丽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该文认为,高校建设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要先行。首先,高校要切实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促进生态道德的建设。其次,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通过工程、自然科学类的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通过营造自由和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风尚。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工业文明时代高校对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片面性,提出了生态文明观教育应该使大学生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形成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持续生活的道德标准,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论述了生态文明观教育中林业高等院校特有的优势;提倡把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生态科学上升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教育将走向生态化,成为当前林业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生态文明素养,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此,大运河沿线地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融入大运河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元素,通过打造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这样既可实现在地化教育又推动大运河文化普及。  相似文献   

14.
李心婳  沈林 《中国林业》2012,(10):57-5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作为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在一些知识性、常识性的问题上还有所欠缺,对重大生态问题存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农林院校作为生态特色与优势鲜明的行业类院校,肩负着国家“树谷、树木、树人”的三大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构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的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突出课程专业特色的同时,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这种融合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森林生态学”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一切文明的根基。内蒙古面临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必须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格局。树立"敬畏与爱护自然"的理念,构筑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文化要先行。我们必须从积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必须从上百年生态环境的变迁中接受教训,增强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自省和行为自觉。首先,要加强生态素质教育,建设生态认知文化,逐步将生态环境知识列为义务教育的必修内容,把生态  相似文献   

17.
邱高会 《绿色科技》2015,(1):309-312
指出了生态消费是一种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的建构既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塑造美丽人生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客观需要。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淡薄,"非生态化"消费行为较为突出。因此,亟需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念、践行生态消费行为,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生态消费的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消费的理论教育、开展生态消费主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安顺市今后生态建设的关键。立足安顺市水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从建设力量、建设对象、建设区域、建设手段4个方面对安顺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类。从节约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水生态补偿、制度创新、提高公众意识素养5个方面提出了安顺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森林文化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的总成,是林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较长时期以来,我国林学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以林业技术科学教育为主导,森林文化教育有所缺失。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由“两大体系”向“三大体系”的转变,林学本科人才培养应由以理论技术为目标转向以理论技术与生态素养并举为目标。因此,应加强森林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启迪学生热爱森林、培植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培养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素养、增强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向。贵阳市是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梳理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分析归纳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力图为其他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