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造园环境、造园文化,造园意境、造园布局手法和造园要素等5个方面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园林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中日传统园林在5个方面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藏族林卡是藏民族创造的园林类型,在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藏文化滋生下形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造园精神和艺术特点。该文立足藏族林卡生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其造园精神作了系统论述,阐释了藏族林卡的艺术特征,从而使大家对藏族林卡和中国传统园林体系有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该文以石家庄市动物园为例阐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造园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同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其核心是自然情趣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形式及其形成的年代和主要原因。分述了中国园林创作的主要传统手法。文中还论述了传统的含义及其与革新的关系,提出了对中国园林创作传统的继承与革新的观点。论述了我们应该继承的优秀传统和应该摆脱传统中不适时造园手法的束搏,并结合分析广州造园者在园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革新的一些成败得失,着重分析评价了广州“五羊仙庭”景区。最后对如何开创园林创作新传统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典园林是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自然山水园,是在中国古典园林及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造园特点与精神内涵。本文力求从布局方式、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日本古典园林的特点,并阐述当代城市景观及园林营造可以借鉴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8.
诗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本文论述、分析了诗歌、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味和独特的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技法独特,园林意境优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章尝试从苏州园林的实例出发,从环境、人文、建筑空间和植物山石等方面探索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特征,使传统园林艺术得以延续,并推动现代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吸收了历代造园的精华,融入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物质财富。其中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蕴含了天人合一,归隐山林和无往不复的空间趣味,其中留园是中国造园史上的巅峰。从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出发,通过对格式塔基本理论的认识,将该理论应用于对苏州古典园林留园景观空间的分析。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解析留园的造园手法和对游人知觉影响,发现园林在布局和建造上的巧妙之处,实现现代理论对传统园林的重新解构。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我国古典园林竹文化历史悠久,竹子在古代就被广泛栽植。通过盘点竹子在各个时期的栽培历史,剖析了古典园林竹景的造园艺术,以弘扬中国古典园林竹文化之精华,更重要的是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因地制宜地应用到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使我国的园林竹景造园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了“高山流水”“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与景观层次,以曲径通幽、蜿蜒前行的园径引导游人沉浸式体验绿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岭南水乡的风采,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国园林的“形”与“神”,体现了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园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方如心  赵洋 《广东园林》2020,42(6):91-96
素有“姐妹双园”之称的台湾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因其深厚的血脉亲缘联系、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巧夺天工的造园艺术而被众人所熟知,是闽台地区传统园林的重要代表。通过现场调研、文献收集和对比研究,围绕着两个花园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意境3个方面探寻它们的共性美和个性美:两座园林都承袭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且融入闽台地域特色,又出于各自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等差异,使得两座园林承载着造园之主的不同希冀,各自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祝菁 《绿色科技》2013,(6):138-140
指出了《园冶》和苏州的拙政园两者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都享有极高的造园地位。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了《园冶》造园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人园林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造园特点、造园手法等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以摩耶精舍为研究案例,探讨了从草图到建成各阶段的造园理念及其具体造园方法,提出了摩耶精舍依山傍水的选址,园院交错的空间序列,以及从象到意的情感表达是其主要的造园特征,此乃近代文人园林蜕变时期的典型代表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竹子造园史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考证了中国历代竹子造园的历史后认为,竹子造园同步于古典园林的发端,汉代应用于早期园林的“囿”和“苑”,六朝时期广泛用于造园,唐宋时期竹子造园进入大发展和全盛时期,竹子造园是在园林中再现自然的竹景,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并体现“雅”风格,借园林中竹景抒情言志。文中列举了历代著名园林中竹景之实例。  相似文献   

17.
高婧妍  李文 《绿色科技》2019,(7):154-155
指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中国的佛,道,儒思想还是中国诗画都有深远的意义。主要对中国古典园林对声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自然界中的声音进行捕捉与描绘,筑之于园林之中。声与景的完美融合,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造园历来注重植物景观设计,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一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4大要素,可见植物素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意境美,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勇强 《绿色科技》2019,(17):71-72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各具特色,阐述了18世纪以来,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分析了18世纪中国古典园林对西方园林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变化,以及20世纪西方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在中国的风行,提出了现代园林应从造园和生态两方面着手,融会中西、古今园林的优点,向着科学、艺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造园历来注重植物景观设计,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一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4大要素,可见植物素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意境美,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