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依靠GIS技术支撑,对三明市森林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森林资源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化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某些单个森林资源景观的破碎化指数增长快,这说明区域内存在有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整体森林资源景观较完整,但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大,系统的开放性越强,斑块越变越小,并呈直线化和直角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信宜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为研究区,利用patch analys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选取斑块数目、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信宜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C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1987.2000年长白山地区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探讨区域景观生态过程和森林景观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7~2000年间,经营总面积减少1663.87hm^2,斑块数目增加4240个;受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形成以有林地景观为主导的疏林地、灌木林地、沼泽地、非林业用地等呈补丁状散布之中的区域景观格局;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格局分析反映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特征[1],通过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确定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而揭示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关系,发现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达到调整景观格局,优化景观功能的目的[2-3].  相似文献   

5.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环境亮温与建筑、水体、草地、林地、绿地(草地+林地)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其它指数6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有关建筑斑块及核心区景观总体规模的指数(建筑的覆盖率、块均面积、聚合度,核心区的总面积、总周长、总块均面积)与环境亮温为正相关关系,其它多为负相关,因此建成区规模较小、各地类以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建筑覆盖率低且形状狭长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建立了4个亮温预测模型(Ra2>0.9),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在核心区,环境亮温的单因子拟合效果欠佳,景观格局结构指数的作用不能忽略,结构指数对亮温的作用贡献约占总量的25%。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揭示兴义市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对其的影响,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借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兴义市2000-2015年景观分类与景观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兴义市分为农田、园地、林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水体和裸岩石砾地8种景观类型。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持续增长压力的影响,整个区域内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逐渐增高、景观类型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7.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景观指数中,大部分指数之问景观格局信息重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从现有景观指数整体出发,应用聚类分析将景观指数分成不同的类,并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各类型之间景观指数的相关性,从整体上揭示景观指数的信息重叠量。  相似文献   

8.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校园景观格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原理,对校园植物景观格局进行研究。根据校园景观的功能区块,将校园景观分为科研生产区、教学学院区、东湖景观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对5大区各类斑块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园以绿地为基质,东湖景观区的植物景观格局较好,对校园后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从功能、格局和景观生态效益的角度,提出对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洪田村森林景观结构,以2011年和2016年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洪田村的森林景观格局。【方法】以永安市洪田村2011年实地调查小班数据及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将选取的19个景观指数从内部细化为三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12个最能表征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分析了洪田村的森林景观结构及功能。【结果】1)主成分分析筛选的12种景观指数在其所属类别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在90%以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作为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指标。2)洪田村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类型单一且分布不均,杉木和硬阔叶树种为主的景观格局占主导优势。3)斑块形状简单抗干扰能力差,景观整体异质性较高。4)灌木林和软阔类树种较低的边缘密度(ED)表明这两种森林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之间的能流、物流交换低。【结论】未来对洪田村进行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着重调整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土树种(杉木、马尾松)、引进树种(桉树)、灌木林及其他树种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FRAGSTATS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1987,1997和2008年夏季的Landsat卫星影像,在RS和GIS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南四湖湿地1987—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湿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是: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自然景观面积减少,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景观斑块破碎化加重,其中芦苇地、荷田和养殖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2)从景观指数方面看: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蔓延度指数不断减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3)从转移矩阵看:1987—1997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对和缓;1997—2008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当剧烈;各种地类相互转化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芦苇地和荷田两种湿地自然景观面积转出的比例很大;并且转化更多的是自然景观转化为人工景观,体现了湿地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已逐步渗透到各环境规划领域,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绿地环境规划为例,对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在大学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保护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和控制其生态过程有着关键作用,对水源保护区的社会、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以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为指导,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特征条件,构建了由2个核心区、3个生态源、5个关键点、9个斑块、11个生态廊道和众多生态楔组成的“两核三源五点九斑十一廊”的景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旨在维持水源保护区景观生态多样性和异质性,实现水源保护区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山区一种特殊的地理区域,其景观演变与人类干扰密不可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的逐渐增大以及人为干扰方式多样化,人为干扰已成为干热河谷景观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其生态效应日益凸显。本文阐述了干热河谷主要的人类干扰方式以及人为干扰对干热河谷景观组分、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的影响,认为未来应该强化人为驱动力因素定量化及人为干扰多角度研究,注重政策、行为及文化对景观的影响,为干热河谷景观格局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LandscapePatternsandDynamicsinShanhaiguanForestFarm,HebeiProvinceLiuXianyinChinaForestryPublishingHouse,BeijingXuHuachengZhen...  相似文献   

15.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件为基础,结合二类调查资料和GPS实地布点,借助于ARC View和Fragstats软件,从不同尺度将集水区森林景观进行了分类归并,包括2个森林景观类、3个森林景观系、6个森林景观组、5个森林景观型和9个森林景观亚型。其中,生态型森林景观系是研究区域内的森林景观主体,森林景观多为幼龄林和疏林,针阔混交林的比重相对较低。各种森林景观类型景观斑块面积较破碎、形状较规则,受人类活动干扰普遍较为严重,宜以培育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抚育,发展多种模式的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16.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m缓冲区范围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