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2015年9月30日,酒泉市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吹风天气,但全区无明显降水天气,降温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500 hPa图中,乌拉尔山山地区形成一低涡中心,该低涡比较稳定,很少移动,主要是受到贝加尔湖北边阻塞高压的影;后期受新地岛附近洋面冷空气北下堆积影响,阻高崩溃,影响系统也开始快速东移影响该区,从而导致该区降温降水天气;数值模式对复杂地形下中低层要素场的模拟,对酒泉市寒潮指标有很好指导意义。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重点分析了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并对求冬季节强风、低温、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预报着眼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ECMWF资料、FY2E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从中尺度天气系统、过程大气物理量等多方面,对2018年8月29~30日珠海市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受南海热带云团和强盛西南季风影响,造成珠海市出现连续的强降雨天气;降水区域上空各层次均存在明显的低涡中心,强降水区域主要位于急流轴的左侧;过程中大气垂直速度较强,不稳定能量充足。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2015年4月19日晚至20日白天,梧州市出现了2015年的首轮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这次过程以冰雹、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利用常规资料对这次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高原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南下及地面冷锋抬升触发造成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梧州地区的动力和热力条件都很充足,但水汽条件欠缺;此次过程的假相当位温、CAPE、SI、K指数等大气对流参数能够很好地预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卫星云图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及预报预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2月 2 0~ 30日 ,西双版纳出现强降温天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景洪日最低气温降到 1.9℃ ,并且景洪市观测场在 2 6、2 7两日出现霜冻 ,打破了景洪市区无霜冻出现的历史记录 ;勐腊日最低气温降到1.1℃ ,勐海的日最低气温降至 - 3.5℃。西双版纳地处亚洲大陆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地带 ,在北回归线以南。东南面距北部湾直线距离约4 0 0km ,西南面距印度洋孟加拉湾直线距离约 6 0 0km ,是我国大陆的最南端。景洪自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 ,强降温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冷冬”为背景的 6 0年代至 70年代。进入 80年代以来 ,气候多以暖冬为背…  相似文献   

5.
以2017年5月3~6日阿坝州一次自东北向西南降雪天气过程为例,主要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和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系统性降雪天气过程为乌山低槽东移型,阿坝州自东北向西南的降雪天气过程主要由槽后强冷空气配合高原短波槽东移并伴有高原低涡共同作用造成。过程中600 hPa高原低涡与700 hPa低槽配合较好,同时,较强的垂直速度与充沛的水汽输送,是此次降雪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高木木  侯乐  王佳音  杜毅明  黄灿 《绿色科技》2023,(12):129-134+168
以2023年4月11~14日沈阳地区一次重污染沙尘天气为例,利用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及在线源解析数据,从气象条件和污染源传输等方面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集中在近地面800 m以下,受弱冷空气南下影响,气团所携带污染物传输至沈阳地区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迅速增加,随着高空冷空气减弱,PM10浓度有所下降,午后转为西南风导致沙尘回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加速升高并持续,而西南方向暖湿气流使沈阳地区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大量水汽包裹颗粒物下沉,造成颗粒物吸湿增长,污染加剧。监测数据结果显示,此次污染主要受浮尘和扬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2020年11月18日,我国南京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增温异常,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月16日至20日ERA5逐小时1000 hPa至300 hPa的散度、位势高度、气温、水平风和垂直速度等再分析资料,根据高低空的天气系统的配置和槽脊移动的过程,结合散度、暖平流等天气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冷锋过境前的基本环流形势,并主要结合热...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12-14日,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林业等受灾严重。高空低涡、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低压是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且水汽、动力等物理量条件均有很好的配合,东海、南海为暴雨天气发生区域输送了大量充足的水汽,地面暖锋持续稳定使得降水长时间维持。灾害发生后,黑龙江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迅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灾民救助和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9.
2014年4月24到26日,呼和浩特地区先后出现了大风、沙尘、降水、降温的复杂天气过程。本文从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高低层形势场的配置和物理量场特征等进行认真分析认为:切断低涡和地面蒙古气旋是大风、沙尘天气形成的前提条件,地面冷锋是触发条件,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冷锋附近和冷锋后部;500 h Pa强的斜压槽,加强了动量下传,中低层次级环流是动量下传得以维持的动力系统;冷平流在850 h Pa变形场的作用下制造了寒潮;东南、偏南两股暖湿气流北上,在河套东部一带与冷空气汇合,在700 h Pa与850 h Pa切变线的触发下,制造了降水天气;霜冻出现在高压中心区控制下的早晨,辐射降温形成,高海拔地区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运用Micaps 4.0系统,分析了2016年3月31日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成因,重点诊断分析了在沙尘天气发生时,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的变化、近地面温压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受蒙古气旋加强东移的影响,沙尘天气出现在气旋冷锋后部的西北风气流中。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在沙尘天气出现前后,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高空冷空气的动量下传预示着大风沙尘天气出现,气旋中心外围的次级环流为气旋中心的加强提供了正反馈的机制。从近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变化特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沙尘天气出现的时段内,测站上空的冷暖空气相互博弈,造成温压湿风场的有规律的变化特点,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沙尘天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徐洁 《绿色科技》2021,(4):40-43
针对2015年大连市的一次高浓度臭氧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气团轨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次臭氧污染过程中浓度变化规律、本地生成特征、区域传输特征及污染成因.结果表明:4月25日,臭氧达到中度污染,高温、强光照下本地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臭氧是内因,低压辐合、逆温、风速小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高浓度臭氧难以扩散是外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 1.0°×1.0°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池州市的一次水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升金湖的水龙卷属于F0级,是由于高温高湿的低层大气中大量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所产生的;(2)湖面作为下垫面有利于龙卷的发生,同时升金湖特殊的地形条件也有利于龙卷的发生;(3)由于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大气层结600hPa以下都接近于静风,导致此次过程中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小,这一特点与国内外大多数龙卷有所不同;(4)升金湖水龙卷发生时,存在反射率因子核迅速下降的现象,但在速度类雷达产品中都没有发现强对流的特征,因此应属于非超级单体龙卷。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8年11月26~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的能见度、温度、湿度、风场以及探空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应为辐射雾;500 hPa位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期间有弱槽出现,总体天气晴好;850、925 hPa上为弱的反气旋结构,主要为偏北风;海平面气压场上安徽省处于弱高压或均压场上,北方弱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形成大范围多日的大雾天气;另外,925 hPa上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层的建立和近地面较合适的风速以及垂直风切变配合有利于大雾的形成;相对湿度对雾的形成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次过程中,夜间晴空辐射降温是产生雾的直接原因,由于逆温层和良好的湿度条件使近地面水汽凝结作用明显。在出现雾的过程中,部分台站温度上升可能与水汽凝结放热有关。从雾的预报角度考虑,需关注夜间低云量变化,是否有逆温层建立并且有较合适的风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嘉兴市2021年1月13~17日污染过程的成因,基于PM2.5、气象数据及天气形势图分析了嘉兴市一次污染过程.结果发现:此次污染前期嘉兴地面风速较小,天气静稳,扩散条件极为不利,污染以本地累积为主,后期伴随偏北方向外来传输影响,导致PM 2.5浓度进一步升高,冷空气过境后污染迅速消散.根据特征雷达图可以发现本地污...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环境监测站提供的AQI指数和宝鸡渭滨区气象监测站气象要素和卫星遥感图像,对2016年1月5~9日重度污染天气特征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最重时(晴空),受地形影响,重污染天气在关中地区沿地形分布广泛,颜色为深灰色,分布均匀厚实。重污染天气持续的主要气象因素包括长时间无有效降水使得污染物不能有效地迅速清除;地面高压南下移动缓慢、关中地区地面风速小,天气静稳,污染物在关中地区不断累积;同时低层存在逆温层、日照时数少,使得污染物很难在垂直方向扩散,相对湿度相对较大,使得污染物吸湿增长,增强污染物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6.
森林有火不成灾乌兰浩特森警支队扑火成绩优异以集合快、出动快、扑打快、战斗力强著称的乌兰浩特森警支队五岔沟,阿尔山大队快速扑火队,自一九八一年组建以来,充分发挥强大威力,做到防护区内有火不成灾,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几年来,这两支快速扑火队共参加扑火四十六次,都做到了打早、打小、打了,达到了“从集合到出发不超过五分钟。十公里火线不过夜”的标准,其中:从集合到出发三分钟以内的占百分之七十二,五小时以内扑灭的占百分之六十五,在扑打五岔沟飞机林火时,五岔沟大队快速扑火队创造了一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南京市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观测数据,对2016年8月南京市发生的一次持续性O_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O_3时间上呈单峰型日变化,空间上呈区域性污染特征;前体物NO_x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和O_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是O_3污染重要因素,持续的高温、较强的紫外辐射、适中的相对湿度、较低的风速以及主导风向高浓度O_3的输送,是此次O_3污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沙尘过境产生的颗粒物传输造成安阳地区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是安阳市春、冬季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激光雷达垂直观测数据对安阳市受沙尘天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在受沙尘传输影响期间,轻度以上污染天占总污染天数的22.4%,十三五期间,2017年沙尘天最多并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以及江西省天衍服务平台的资料,对2019年3月20日在江西九江发生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满足强对流的条件。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和高温高湿(t-td≤4℃),△T850-500≥26℃,触发热力不稳定增长机制。高层引导的干冷侵入与低层的暖湿下垫面形成南北风的强垂直切变,触发动力不稳定增长机制。从T-logP图可看出,越靠近南昌,0℃和-20℃高度层越适宜降雹。垂直风速的突增,表明过程中垂直上升速度非常大,凝结核的碰并作用效率非常高,雹胚来不及下落就已经被上升气流带入高层,这有利于大冰雹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结合2010年苏州市出现的一次典型灰霾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灰霾现象主要诱因是大尺度环流造成局地扩散条件变差,颗粒物在近地面堆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